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5-07 07:39:06) 读后感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

作者:吴晓波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大败局》。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在线阅读地址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花了将近将近1⃣️8⃣️0⃣️小时,从吴晓波的中国企业史中爬了出来!读得最爽的一套书籍了,时间最长[捂脸]也是最贵的一套书籍。不管《浩荡两千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到《激荡三十年》上下部,再到《跌荡一百年》上下部,然后是现在读的《浩荡两千年》…………从当下回溯到公元前7世纪,前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商业史就浓缩在吴晓波上述六本书里,他的书是叙述历史上的商业人物,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以及企业的成败之间。其实我突然更感兴趣的是吴晓波本人,从一个财经记者,成长为一个专业写书人,成立自己的品牌,记录中国商业的书也不少,但能够把两千多年历史串连起来,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出书,吴晓波应该说是这个领域的领路人。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或许后来者在记录我们现在这段历史时,同样也会把吴记录到他的书里,曾经有一位财经作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系统梳理了中国商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吴晓波也算是青史留名。他写的这几本书,在前言中都提到,最开始是写《激荡三十年》,是在04-08年,到去年底今年初完成《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前后历时十四年,走访了改革开放后知名企业家,到各个城市收集资料,工程之浩大,最后的成果都凝聚在上述的这些书中。总体来看,在六本书中,《激荡三十年》应该是评价最高的,这段历史离现在不远,但又有一定历史沉淀,而《水大鱼大》叙述的是过去十年发生的商业事件,一些事情可能要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解读,又会有新的认知,现在就写十年前的事情,个人认为还是太早了。再往前追述,1870~1970年代的一百年的商业史更是不健全的,时代的动荡,企业、企业家在夹缝中求生。现在读的《浩荡两千年》,视角自然是很宏大,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等都是历史上的变法者,士农工商,商业阶层从有记载开始,他们的历史地位一直是最末的,商业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分支,始终是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商人只能是依附于政权,无论其财富多寡,没有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没有公正的法治,任何阶层,任何财富,随时都有可能被公权力剥夺,不管是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莫不如此。政商之间的良性互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上是我读完吴晓波先生中国商业企业史系列书籍最大的感触。从中国的企业史走出来,再看看现在的商业景象以及目前的状况,“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于很难有中国的企业家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作出卓越的成绩。”说这句话的是亚洲最好的战略家、日本人大前研一,二十年前他是“中国崩盘论”的提出者,可是在飞临中国第50次以后,他现在成了中国经济繁荣论的最积极的鼓吹者。不过,他对中国公司的观察却仍然喜忧参半,“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大前研一举例说,他曾在一间中国书店看到一本书《西方百部管理经典》,竟然浓缩在200页的篇幅。“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五年之内就赶上日本花了五十年所学的,这正是中国打算做的。可是,管理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如果你只是这样‘浓缩’地学习,然后匆匆忙忙地采取行动,或者是让其它人来对组织进行改造,这简直就像个‘人造的孩子’。”急躁、功利、凶猛决然、见到猎物就上、从不顾及生态,这种“狼文化”据说正被很多企业家奉为“图腾”。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目睹过太多的血腥传奇,我们看到太多的公司一夜崛起,攻城掠地好不痛快,所谓的商业道德、公共责任都成为利益的“祭品”。我们看到太多的产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被砍杀成一片焦土,以狼为荣的企业家们正把任何一个可能的领域都变成价格战的“红海”。中国和地球都实在太大了,杀遍东南沿海,还可驰往内陆腹地,砍尽华夏大地,又可远征南洋彼岸。似乎总是有耗用不光的物资能源、开拓不完的市场疆域、剥削不尽的低廉劳工。当尖刻的郎咸平教授把中国高科技企业戏称为“科幻公司”的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开始认真地反省。这些年来,我们曾经“创造”和“发明”过多少蛊惑人心的高科技概念,可是直到今天,我们甚至不能完整地掌握一台冰箱或彩电的所有零配件技术,即使是技术含量极为低下的微波炉,我们也只能实现99%的国产化,那剩下的1%已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耻辱。现在一场“洗脑运动”正席卷中国商业界。“不问任何理由地执行”、“只关注自己岗位的细节”、“像狼一样地为公司攫取利益”,对这些理念的推崇,正让中国公司陷入空前的功利误区,在很多着名企业的公司文化中,充斥着伪善、轻浮和言不由衷,可以说,自2000年以来,一种奴役式、麻痹式的洗脑文化正笼罩着中国公司,企业家们更希望用这种文化来改造所有的员工。我不知道众狼横行的时代什么时候会走到它的悲凉尽头。李焜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苍狼最终在历史上的下场都是会消失的,因为草原总有被吃尽的一天。最后生存下来的会是什么呢?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不会有狼,只有懂得生活文明的人类,用更文明的手段、更有文化的思考、更具有历史观的企业经营模式,才有条件继续生存下来。”此言凿凿,可以铭石,立在这个商业年代的某些显眼角落。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读后感600字 第(2)篇


企业史系列:最大的周期不是康波,是政治周期。

a)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 中国企业2008—2018》AA:01-04年,刚加入WTO,百事可乐收回各个地方的合资企业授权,停止提供配方,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中国地方政府败诉;国进民退,郎顾之争,国有企业灰色改制的时代大背景;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以及外资投行参与国企尤其银行股份制改革躺着暴赚一把。民营企业老板天生没有安全感,每过几年就有一次国企还是民企优先的大辩论,悲观到极致。08年国进民退、贸易冲突等诸多负面情绪,跟18年很类似,只是不知道这次A股能不能走出去。

b)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AAA:从经济的角度看历史,总结了王朝历代变革的模式是开放、管制、封闭、崩溃的循环往复。国家重农抑商与民争利,最终导致衰落。盐铁论桑弘羊,表面被仁义治国的封建王朝唾弃,实则每次财政危机都回到国家资本的老路,从秦的贵族资本主义、到汉魏的士族门阀资本主义、到民国的官办,本质都是权贵资本主义;每次的改革,都是想动财阀的奶酪又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到最后财阀的油水没搜刮到,百姓又被剥一层皮,历史在王朝、权贵、商人、百姓多方利益博弈再平衡中反复。王安石变法,一开始是增厚了财政,地方官办却不断蚕食民营资本参与民生商品流通的基本权利,到最后经济容量萎缩,官办巧取豪夺,终至民生凋敝。反观西方,以国富论立国,坚持小政府大市场。历史读多了,容易陷入宿命论和轮回的悲观主义,18年的底,谁敢说抄就抄。采用民主制的国家,也有很多经历过军阀政府的动乱,美国历史三百多年,谁敢保证能永远不会发生政治周期的更迭。

c)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AAA:国民党中央军很多是海龟出身,然而孔祥熙宋子文在国亡家破、国民政府政权合法性难保时还不忘大肆捞财,首辅即首富,跟和珅没有任何区别。不是我党灭了国民党,是国民党自己病到骨子里了,其本质还是军阀政府,由一批尾大不掉、财政独立的地方军阀,貌合神离形式上统一,中央政府靠超发货币,收割压榨民企来支撑军饷。建国后-76年的社会主义试验,否定一切地大跃进,如果放在近代百年历史或中去看,稍许能理解那个年代的改革热情和偏执。

d)      《大败局Ⅱ》A:大败局I细节不足戏份有余,第二部值得一看。激进的

吴晓波企业史(套装9册)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整套书读了将近一百个小时

从2000年前的管仲变法到近十年新一届政府的新改革新征程,吴晓波笔下中国的企业史所呈现的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正如清明上河图一样,这幅画卷正是由无数个小人物或大人物式的企业家点缀而成。其精彩程度可见一斑。

在中国,商人阶层似乎从来没能作为一个独立阶层屹立于社会之中。

或被皇权打压,不被承认;或商傍于官,官商不分。

因此商人的命运随着王朝的更迭而跌宕起伏,其中个别商人之命运颇值得玩味。如秦穆公死后,各路强权势力追杀商鞅,商鞅逃至旅店,店主却因商鞅无身份证明而不让其入住,终被抓获,惨遭车裂。

商鞅变法铸造了强秦,以法家思想、严峻法律和独特的升级制度使得秦国成军事强国,为统一霸业打下基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的统治者们难以解决的难题,管的太死则易导致体制僵化,低效;管的太松,政府又有被颠覆的危险。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开放与放开,同样是一大难题。

在成长的路上,无论商人还是政府,谁也不能准确的预测或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在赌博。

也许就像蝴蝶效应说的那样,一只渺小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也许就会形成一次飓风灾难,我们某一次不经意的小举动,可能会造成我们命运的大不同。

正如《三体》中地球最后的命运那样,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或是国家的命运最后都会像那张平面那样,如同瞬间定格,供人观赏。

我读书向来力求读好书、读完书、读懂书,读书最有意思的是能找到自己的小世界,并随时可以从这个纷扰的世界逃离。

像去年初次读完《三体》,那种震撼之感,至今难忘。

享受其中。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