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读后感500字(3)篇
(2019-01-30 13:37:44) 读后感 -
作者:夏洛特·斯莱
在这部令人惊叹的作品中,科学史学家夏洛特·斯莱用终极的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的藏品——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性握手提供了绝佳例证。书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稿、印刷品、画作、珍本书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插图,让我们跟蝴蝶、甲虫、蜘蛛、贝壳、鱼类乃至珊瑚面对面。这正是永垂不朽的纸上动物园。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读后感500字 第(1)篇
纸上动物园~死亡纪念簿
这是一本另类的图鉴!
刚开始,觉得导言怎么这么长,翻看下目录,发现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看了一部分,又想,跟想象中不一样啊。
整个导言想要表达的是:
博物学 = 猎人
纸上博物馆 = 死亡纪念簿
动物园 = 人类对动物永远的掌控 (一公一母=安全)
作者从动物图书在人类学习和认知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开始,讲到诺亚方舟推动自然研究,促进动物博物馆发展。然而持续不断的新发现挑战了保存实物标本的传统体系(技术难度和开销增长等),纸上博物馆的概念应运而生!
动物哲学美学和工艺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动物们持续不断地被杀或被观察。动物画像促进解剖发展,进而动物分类,博物学为解决科学语言而诞生。简而言之,博物馆每一具标本和画作背后,都有人类屠杀动物的身影。沉重的基调。完全揭露了博物学背后的血腥啊。可惜我们去博物馆动物园欣赏的时候,很少去想这一层面!
后面四个章节全是动物图片加作者简单的点评。刚开始很惊喜,图片真的太太太精美了!而画作者包括植物学家,医生,小说家什么的。真心膜拜!同时,认识了很多美貌的动物,哈哈!
但是,动物多了之后有点轻微审美疲劳。
每则介绍比较简短,有画作者的描述或者本书作者的小幽默。涉及到的动物本身科普较少。
于是,这本书涉及到了一些博物馆沉重的发展史,手工艺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但又没有更深层次地推进阐述。图片多,趣闻几则,缺少科普。有点两头不着调。不是特别明白作者的思路!
恩,看在精美配图的份上,这本书还是值得收藏纸书的!养眼!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读后感500字 第(2)篇
《纸上动物园》就像是一部分的诺亚方舟。我们了解地球上各异的神奇的动物。这是一本栩栩如生的动物图志,准确的表达出各个物种的典型特征,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它们。动物博物学、印刷技术、绘画艺术、显微镜、解剖学、经济发展、流行趋势,神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纸上动物园通常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一本死亡纪念簿。”《纸上动物园》让我们看到人性的贪婪、杀戮破坏。活生生的动物怎样被肆意猎杀,再疯狂地制成标本收藏,画师通过标本作画。多少动植物最终从地球上消失!我们再也见不到渡渡鸟、塔斯马尼亚虎、燕鸥,最后一只北部白犀牛也消失了,天空大地森林大海,人类踏入地球的每一片角落,多少神秘的物种出现和灭亡。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保护。感谢画册,还原那个奇妙的世界,我们还可以亲眼看到那些逝去的曾经,它们是生态链的一环。希望可以唤醒每个人去保护生态环境。本书是不同画家笔下不同动物的一个画册集,让我们认识了不少动物。纸上动物园只是大英图书馆500年收藏动物绘画图本,只是用西方的视野来观察,也是有局限性的。
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志读后感500字 第(3)篇
看完电子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去买一本纸质版收藏。每张图片都太精美了,书中所选用的画作是从大英图书馆馆藏的1亿5千万件手稿、印刷品、珍本书中甄选出来的,是精华中的精华,力求用最完美的作品展现出500年来宏大的动物王国。在每一幅画作的注释中,除了对原有的画名、作者、所属地、时间的标示,还另外对画作、动物属性做了简明的介绍。便于短时间内记住一个动物。现在我们得利于摄影技术的便捷,而过去大家只能用画笔来记录动物的形态、颜色、细节等。因此得以让我们,在很多动物都已经灭绝的今天,仍能感受这些物种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书中说“纸上动物园通常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一本死亡纪念簿。”看这本书是一段美丽的游园旅程,也是一场悲伤的告别。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