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4-06 16:30:54) 读后感 -
作者:张春
这是一本疗愈的书,更是一本自由的书。“在另一个宇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抑郁症、在困难中生活有点像在另一个宇宙,有种隔绝之感;二是把抑郁症、困难看做是平行世界,也是一种神奇的情况,用这个角度去看,能够增加我们与困难同行的勇气和韧性。本书收录了张春全新创作的生活文字,既有与抑郁症的直接交手,也有充满了趣味、美好和勇气的日常。她用细腻风趣和暗中求光的文笔,着墨于生命的平凡和温暖,把每个人都在度过,但未曾表达的生活,化为点点光亮。看似平常,却仿佛活出了另一个宇宙。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我不得不承认阿春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阿春就是本书的作者——张春,我不想称她为抑郁症作家。毕竟正如她所说,她的职业不是生病,而且任何疾病似乎也不适宜拿来作为标签。我想,在这本书里读者能收获的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就是真诚,因为少有作家能像她这样毫不避讳地吐露自己的病症,表达自己真实的疲倦和歇斯底里。只是阿春的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幽默和轻松愉悦感常常让忘了这是一个患了十几年抑郁症的作者用文字所做的命运斗争和自我揶揄。同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和很多人对抑郁症共有的误区之一,即认为抑郁症患者的消极和悲观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不然,很多抑郁症患者事实上都十分害怕“暴露自己”。这不是个例,而是抑郁症患者群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或者你可以直接把它理解成病症之一。当我们患上身体上的疾病时,我们往往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和接受治疗。但是对于一个身患抑郁症的人而言,打破这道防线,从个人挣扎走向接受患病现实的这条路是漫长而孤独的。在阿春的描述中,她十分畏惧人群,害怕社交,生怕被人发现自己身患抑郁症,在生活中被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因此,这类患者在社会中通常是隐形的,事实上他们非常希望,也非常善于把自己佯装成一切正常的普通人,甚至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幽默而合群。因此,在很多实录和采访中,一些抑郁症自杀患者的家属们甚至在最后都不知道亲人得了这种病并且一直在独自默默忍受。去年,有个年仅21岁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最终因为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在峨眉山金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当人们透过她的遗书,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实际上善良正直,有爱心又十分上进的女孩。女孩的朋友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示难以置信,因为在大家眼中,她完全是一个乐观向上,笑对生活的人。然而,佯装的微笑有多灿烂,背后的隐忍就有多么痛彻心扉,所有积攒的痛苦最后还是决堤了。女孩真正的悲剧在于她不能说服自己打开心扉,坦然地去寻求帮助。她的悲剧源于很多人对抑郁症人群的第二大误解:一部分人觉得抑郁症不是病,只是心理建设能力差。张春在书里这样回忆她的亲身经验:很多人都把抑郁症称为“作”。毕竟它看起来就是不开心而已。“谁还没有不开心过呢?坚强一点。”大家都会这么说。这也就给想要就诊的人增加了困难。但“羞耻感”本来就是病症的一种,羞于启齿,羞于承认自己病了——这本来就是病症的一种。无论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是抑郁症患者,所有人都应该明晰这一点:病人只是病人,不是不可降解的垃圾,也不是可以要求他人无条件呵护的玻璃娃娃。大家放下有色的眼镜去看待这个特殊的群体,这其实无异于是帮助他们获得治疗的第一步。那么以未知的眼光来看,抑郁症又是如何形成的?它会有哪些表现?在当今的医学领域,这一方向上的很多研究还有待攻克,不同患者在病症中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是有一点都是共通的:抑郁症患者日常要面临极大的精神状态上的茫然和虚空。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存在,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精神上的折磨比药物引起的不适往往更加令他们崩溃,他们一次次怀疑自己能否被治愈。一旦自我精神防线崩溃,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更可怕的是,这种精神上的巨大黑洞,除非同样患病之人,否则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抑郁症患者每天都在接受着双重的考验。生理上,他们可能面临嗜睡、无力、健忘等种种不适,服药的过程中还容易引起呕吐和强烈的副反应;精神上,他们每天要学着去战胜自己的空虚,摆脱自己想要步入死亡的冲动,甚至在痛苦中还要不断去强迫自己照顾家人、朋友的感受,生怕自己成为这个社会的负担。阿春在书里这样形容自己的迷茫与无助:世界好热闹,但是我又经常觉得好荒凉。身体里装着一堆哗啦哗啦的碎片,摇摇晃晃地经过人群,在沸反盈天的声音里反复迷路。这是从张春的书里,从抑郁症患者的实录中,我所看到的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抑郁症群体。我写这些,不是想让人在对这种疾病心生畏惧之后敬而远之。我和作者的态度是一样的,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抑郁症是最不该被忽视,不该有任何歧视的疾病。抑郁症患病者可以是各个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精神状况一度在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在一系列负面环境影响中遭遇挫折,从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仅此而已。他们不是矫情的人,也不是什么牛鬼蛇神,他们只是日常生活中比普通人还要用力地活着,挣扎着想要寻求帮助,寻求理解的人。而作为患者本身的张春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什么?她在书中表示:写作现在已经成为她在久病中摸索着走向自我治疗的方式之一,她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她在对抗抑郁症过程中的一些挣扎与收获,只为了与那些同样在这条道路上匍匐前行的人们共勉。阿春说,抑郁症让她理解:大部分人都在生病,健康才是个例。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十分感慨我们身陷于一个更好,事实上也更坏的激烈的时代。阿春的抑郁症治好了吗?准确地说,她正跌跌撞撞地走在治疗这条路上。她和这本书的存在之于读者更多的意义不在于反抗的结果,而是为那些正在孤岛上漂流着的命运共同体们燃起一座灯塔,看到信号的人们都可以可以在这里相拥取暖。阿春就像一个老朋友,你甚至可以隔着书页想象着她就坐在你对面,絮絮叨叨又引人入胜地讲述着一个个生命中动容的瞬间和小确幸。《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很美的书名,十分瑰丽的幻想。在我看来,这是来自一个孤独的人给予你我的最温暖的怀抱。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读后感600字 第(2)篇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白 不能代表所有抑郁症患者 So…对抑郁症不太了解的人 建议您先做好课前准备(最起码要分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再来阅读这本书呢 否则会很容易产生 诡异想法(eg.原来得抑郁症证明你是个人才啊 你看抑郁症的她写的书 好厉害啊 ) 或 加深偏见(eg.抑郁症就是富贵病 你看她还有钱旅游呢 要是每天累死累活的却只能勉强温饱 能有闲工夫去矫情吗)呃 您若是还挺赞同这些eg.的话 好多人都这样呢 好像也不差您这一个呀 唉 咱也不敢问 咱也不敢说[微笑]
写给抑郁症朋友的话:
1.书摘:『还有就是,也有很多人把抑郁称为“作”。毕竟它看起来就是不开心而已。“谁还没有不开心过呢?坚强一点。”大家都会这么说。这也给想要就诊的人增加了困难。但“羞耻感”本来就是病症的一种,羞于启齿,羞于承认自己病了——这本来就是病症的一种。尤其在精神疾病里更为明显。记住:羞耻感就是病症的一种,是生病让你这么想的。
祝福你,忧伤的你、糟糕的你、一塌糊涂的你,深深地祝福你』
想法:拒绝病耻感 拒绝自我污名化 拒绝微笑抑郁症 外界带给你们的伤害与压力已经很大了 所以别再变相成为他们的帮凶 不停的去伤害自己了好吗 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抱抱你 深呼吸 放轻松 慢慢来
2.书摘:『有一次,阿春在微信上跟我讨论起一个作家。这个作家也得过抑郁症,痊愈了,写了本关于抑郁的科普书,经常到各地做演讲,指点抑郁症患者如何与抑郁做斗争。阿春读了他的书,也听了他的一些演讲,有些困惑,也有些压力:“为什么我的抑郁经验完全不是这样?为什么别人的抑郁那么容易好,而我的却怎么也好不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我跟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和抑郁相处的方式。对于那个作家来说,出书、科普、以专家的身份指点病友,就是他与抑郁相处的方式。也许,这也是他治愈自己的方式。”
每个抑郁的人,都想尽快地治愈自己。有时候这个愿望太过强烈,甚至会强烈到扭曲了现实。』
想法:So… 治愈的方式与时长 都是因人而异的 别再勉强自己去迎合 他人眼中的逆袭成功了 好吗 请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对自己再耐心一点 学着多爱自己一点 好吗
3.书摘:『不,不要那么自然地接受这一切,我们不应该在别人的故事里,继续谴责自己。
一旦意识到自己就是没有那么幸运,直到成年都未能很好地抚平这黑洞,反倒感受到某种安慰。就当这是一种残疾吧。嘿!就踏踏实实地站在那个比较低的起点上,仍然有一个世界可以探索。路,会一脚一脚被蹚平,就算是瘸的。
只要活下去了就是成功,而且每多活一天,就多成功一点,即使将来结局难料,我还是会消失,也不能抹杀已经存在过的成功。』
想法:如果你的亲人朋友都不理解你 甚至厌恶的把你推向死亡边缘 一般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一是Suicide 二是Survive 选择前者Suicide的 有静默无声型 尽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 安安静静的离开这个世界 也有惊天动地型 用生命做赌注去「报复」他人 轰轰烈烈的引起媒体注意 选择后者Survive的 有条件的话 与他们「划清」界限 去寻求专业帮助并配合治疗 且这世上从不缺乏野生好人 愿意的话与他们聊聊 没条件的话 也不要放弃「自救」 首先接纳自己 像同生共死的战友那样 拥抱自己 嘿 哥们儿 说好了有事一起抗的哈 其次慢慢调整 阅读相关书籍 尝试练习瑜伽 有劲就跑跑步 有很多方法呢 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 请相信我 你不是孤单一人 在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方 都会有好多人与你「并肩战斗」最后重获新生 现在的你就是响亮的一巴掌 若有东西再来「欺负」你 扇回去也OK 想想算了也OK 不要害怕复发哦 积极暗示自己 老子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这又算个毛 好好活着 才能升级打怪
※ Suicide Or Survive 无论你的最终选择 是让人万分sad的cide(毁灭) 还是令人大喊weiwu的vive(万岁) 我都尊重你 也尊重你的选择
写在最后的话:
嗯 现在科技发达了 男人也能体验分娩疼痛了 以后还可能让人体验到 各种疾病的痛苦吧 也许还能「治理好」部分人“高贵的嘴巴”与“优雅的手”呢[偷笑]
嘘[嘘]千万别忘了还有“幸存者偏差”的存在哦~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张春《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
很多人把抑郁称为“作”。毕竟它看起来就是不开心而已。
我不清楚自己在另一个宇宙多少天,但是开始的那一年是2016年。我知道自己不开心,很消极,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很丧很想死。我留下了只言片语:
“重压之下心累的无法呼吸,难受的不知怎样排解,只知道熬完一月又一月,总有清的时候。”
“想通时,希望就是动力让我过每一天。想不通时,每一分钟都像要命。身在其中,身不由己。这伤疤!怎样救赎…”
“重压重挫之下必有勇夫,我却不是勇敢的那个,越来越懦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排解,越来越急躁反常。”
“生活所展现的每个画面,经历的每件事情和苦楚,都是自我人生的必修课。他人不明白是正常,有安慰就必当感恩,能陪伴相助则此生全力回报。种下何因结出何果,并非他人陷自己于深渊,所有的根源都是自己所做的选择和决定而结出的果。”
阿春对待抑郁的方式:痛苦中的幽默、忍耐中的坚强、失望中的希望、逆来顺受的反抗。就算得了抑郁症,她也是一个得了抑郁症的女侠。
我对待的方式呢?
16年,忙碌着要命的工作,学着做饭蒸馒头,养肉肉,和朋友聚餐,还有笑容。可是睡不着,心悸严重,站在楼上就想跳。
我埋怨自己,又努力宽慰;我想找心理医生,又觉得自己可以解决;我拿着刀放在手腕上,又在知乎上查割腕自杀是什么感受;我真的很想死又给自己活得理由;我总是哭,痛苦,猫在不开灯的房子里埋头迷茫!
我一定是病了!还是无法倾诉言说的那种。和病态的自己相处,人前欢声笑语,人后莫名发疯。否定自己然后鼓励打气,找不着自己,谁都不懂我也无法诉说。毕竟人们的生活很苦了,不愿意倾听负能量。说出那些伤痛别人却总像是在听八卦。亲人却不能说,因为不想他们担心!
有时候细想从前和未来,觉得好像一条丝绸,它们曾经和即将悄无声息地从手中滑走,什么都不曾剩下,也不会剩下。当我体会着捕风的虚空的手时,觉得那就是死的滋味。那种滋味叫人厌倦。
是的,别说女侠了,我觉得自己人格分裂,是个傻子疯子,我恨自己,我厌烦自己!
往前看已经无路,就往后看,看看我这一生中曾经可以入睡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
我的抑郁好了吗?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肯定知道的是我不想死了!
也许依靠坚强能勉强活下去,但依靠脆弱才能幸福。
快乐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的时候就体验痛苦,哪一样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完整的了解自己,哪怕抑郁,在黑暗中绝望,在微弱中感知些许希望与力量。
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感知。虽然压力依旧存在,但那又怎样呢?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获得了局部的自由吧!因为:
不管自己是什么状况,可是生活在继续,时间一样在行走,我身边的人并未因为我而停下,你仍然生机勃勃地生活着,知道冷热,出于自然的感受,给我你力所能及的关心。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我生病了,而已。
现在我依旧害怕接电话,所以干脆调成无声,一天结束的时候再翻看未接电话,这种感觉很解脱!我学会了如何舒适的安放自己,舒适的痛哭,流泪擦鼻涕记得要用舒适的纸。
快乐和痛苦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再勉强自己做一个有力或者快乐的人。只要活下去了就是成功,而且每多活一天,就多成功一点,即使将来结局难料,我还是会消失,也不能抹杀已经存在过的成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