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原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读后感(3)篇
(2019-07-26 04:34:52) 读后感 -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该书是瑞士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的主要作品,它以一种忏悔式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也同样暗含着外在的现实。
荒原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读后感 第(1)篇
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怪诞小说,叙述一位自称荒原狼的流浪汉哈里·哈勒尔的精神分裂,欲望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的纷争在震撼中无可奈何地毁灭。
有一种极度的孤独,是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是入木三分的心理分析和滔滔不绝的自言自语,让人在毛骨悚然的感同身受中体验酣畅淋漓的痛快。
贯穿全书的哲思,随处可见的诗意,深刻、醇厚、悠长。
※颁奖辞
*当前,黑塞和托马斯·曼比肩,是当代文学中德国传统文化的最佳代表。
*黑塞出生在史瓦比亚,他父亲是很出名的教会史学家,而他母亲是一位法国传道士的后裔,曾远赴印度接受教育。
*做过钟表店的学徒和书店的店员。
*黑塞的外公是有名的印度研究专家冈德,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印度文化的熏陶。
*佛教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希哈达传》(1922年,一译流浪者之歌)——描写一位婆罗门青年到凡间找寻生命意义的精彩故事。
*黑塞受到了释迦牟尼、圣弗朗西斯、尼采,还有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各种影响,并对各种哲学都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并载入作品中,所以难免会让人对他的作品产生质疑。
*他骨子里有一种虔诚的特性,诚实和认真构成了他那些作品的基调
*如果我们能将各种知识提炼成一套抽象的公式,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明不能离开有机组织这块土壤;另一方面是文明并不一定能长久保存。
*虽然黑塞对散文创作的成绩不被所有人认同,可是他诗人的位置却当之无愧,他的诗文融合了精髓的文体和感染力非常强的情绪,而且他的音韵结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毫无疑问他就是继里尔克和乔治之后的首屈一指的诗人。
*我们从诗集《黑夜的慰藉》(1929年)中,既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斗争、他患病前后的心境的变化、还有他对自身的反思,也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绘画的热爱还有对自然的热忱。
*后来的选集《新诗》(1937年)则充斥着智慧和忧郁,对情绪、意境等有非常敏感的触觉。
*黑塞曾经说过:人切忌满足于现实,不应该去崇拜它或者倾慕它,除非我们有能力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否认现实,这个低俗、让人失望的可悲现实是没有办法改观的。
*颁这个奖给黑塞不仅是给他的文学成就一个名分,更是表达对他诗学成就的一种崇高敬意。
*他的诗意境积极,一直给人奋发图强、乐观向上的动力,在乱世中给予人们精神寄托。
※致答辞
*“诺贝尔基金”的概念——心灵是无国界、无限制的,不应该服务于战事和纷争
*我喜欢一切自然感丰富的、个性独特明显的东西。
※荒原狼
*荒原狼差不多五十岁了。
*他租下了我们上面的小阁楼,以及阁楼边上的一间小卧室。
*他就带了两只大箱子和一大木箱子的书籍出现在姑母家里,之后他在我们这里住了十个月左右。
*喜欢独来独往,喜欢安静
*他这个人交际能力很差,一点也不合群,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就是一只真真切切的荒原狼,一只从另一个世界来的陌生、野蛮,而又极其胆小的生命。
*而他——荒原狼——只顾抬起那理着平整短发的头,将鼻子翘得老高,神经质地东闻西嗅着,既没有说自己想干吗,也没有自我介绍,只是说了一句,“很好!这里的味道不错。”
*他的个子不高,但是举手投足倒像一个大个子。
*他穿着时髦而暖和的外套,看上去高档而大方,但是稍微有点邋遢,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头发理得平平整整,有点灰白。
*刚开始,我一点也瞧不惯他走路的姿势;他的步子非常缓慢,每一步好像都要犹豫很久才会落脚,这和他那棱角分明的脸型和说话的声调与派头非常不搭调。后来我才发现,而且也听说了,他身有疾患,行走有困难。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一个举足轻重、非同凡响、才华横溢的人物,他那眉宇之间闪耀着智慧之光,还有他那异常和顺感人的神色反映着他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的内心生活,也反映了他天性柔弱、多愁善感的性格。
*我也意识到,他悲痛的基础不是藐视世界,而是藐视自己,因为当他无情地鞭挞,深刻地批评各种机构、各种人物时,他也一直没有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他本人……
*他一定曾经接受过慈爱而又虔诚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他们觉得教育的基础就是“摧毁学生的意志”。
*但是这种教育仅教会了他一件事:憎恨自己。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无法自爱的人就无法爱人,憎恨自己的人也必定会憎恨他人,最后将会变成可恶的自私的人,让人变得极度的孤独和悲观绝望。
*我姑母还发现,有时他用一根香蕉当作一顿饭。
*我这个人不懂人情世故,和人没什么交往,
*人应该为苦痛感到骄傲——任何的苦痛都是我们达官贵人的回忆。’
*大部分人在学会游泳之前都未曾想过游泳。’
*没有人愿意去思考,上帝造人是为了让他生活,而不是让他思考!
*他也意识到了他那可怕的孤独,深信他在水中挣扎着,深信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他把这种小市民的生活当作一种稳定的生活,当作一种无法抵挡的理想境界,当作故乡与和平,而这一切,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
*胆小而孤独,粗鲁而豪放,暴躁不安,思念家乡又无家可归,他的这一切都暴露无遗。
*他就那样冷漠地坐着,孤独而谨慎,冷静而忧郁的脸低垂在胸前。
*荒原狼过的是一种慢性自杀的生活,
*那是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录,我至今才明白,哈勒尔所患的心灵疾病并不是他个人的怪病,而是这个时代本身的毛病,是哈勒尔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病。
*患上这种毛病的人并不是那些软弱不堪、微不足道的人,而是那些坚强聪颖、天赋惊人的人,他们是最主要的病患。
*哈勒尔就是那种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人,他们没有了安全感,也不会感到清白无辜,他们的命运就是去怀疑人生,把思考人生是否还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他个人的痛苦和宿命去不断体验”
*晚霞也异常绚美,天空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平常透了、无聊惯了。
*阅读是件可以使自己的幸福感上升的事,从报纸上所刊登的内容来看,战争离我们很遥远,政治经济都发展良好,也没有冒出什么新的独裁者…
*为上帝弹奏一曲感恩的赞美诗。
*我和上帝看上去好似一对锐气尽失、呆头呆脑的老哥俩。
*什么是美好的状态?就是远离痛苦,让自己心态平和,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就得到满足。
*那些保守、安定、平庸的小市民们
*那些书籍、文稿之类的东西像垃圾似的塞得到处都是,仿佛到处都灌满了苦水一样。*这种整洁而充满秩序的地方总是令我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
*昏黄如泪眼般朦胧的路灯
*炸开了苍穹,
*那首诗就像是坚果中的果仁儿一样,一直深埋在我的内心。
*说来也怪,人类什么都能吃到肚里!
*我看了一份报纸,把一个不负责任的作者的思维通过眼睛映入我的脑海,把别人的言论在嘴里黏合着唾液大加咀嚼,将难以消化的部分再吐出来。
*吸取一滴庸气
*哈姆雷特和戴着花环的俄菲丽亚,是世界上一切不幸和悲剧的美好比喻;
*那些书里的声音、美妙的语言、古怪的奇谭、怀古的情思,今日有谁在聆听它们的声音?
*唯有荒原狼,在他那废墟一般的生活上寻觅破烂不堪的人生意义。
*就好像上帝饮佳酿那样把高贵典雅的音乐饮下去。
*此时此空间与另外的时间另外的空间之间相隔着灰暗的年代。
*昔日已成往事。
*孤独的本质就是无人可求。
*孤独冷似冰,哦,没错,它同时还那样的安静,那样的辽阔无边,既冰冷又安宁,像群星璀璨的宇宙空间一般。
*这本书的书名是《荒原狼——为狂人而作》。
*从前有个名叫哈里的人,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叫荒原狼。
*不过有一点他无论如何学不会:对自己和对生活感到满意。
*他究竟是不是一只狼,还是说他降临世界之前就已经被人用魔法把他从狼幻化成了人,再或者从他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人了。
*荒原狼有两种天性——人性和狼性,这便是他的命运。
*一个人的躯体里有两个相互作对的灵魂,这种人生是异常痛苦的。
*唉,每人都有每人的不幸,活着真艰难啊!
*哪怕是最倒霉的人生也有吉星高照的时候,也会在戈壁的石头缝中生长并盛开出一朵小小的幸福之花。
*当他爱上别人或被别人所爱的时候,也会使得别人不幸。
*世间的事,不外如是。
*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于苦难的海洋上溅起的幸福浪花。
*他不愿意做官,因为那不得不听命于人,毫无自由。
*所有的人都与他无关,甚至他自己也与自己无关。
*倾向自杀的人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们会没来由地觉得自己成为世间一个非常危险而又无所依的存在;他们总是感到自己受到威胁、缺少安全感,就好像站在耸立的山崖边上,只要有人轻轻一推,或是稍一头晕,就会摔下悬崖粉身碎骨。
*世上有一类人,只要稍微感冒发烧就会引发大病一场;同样,这些有自杀倾向的人也总是稍微被刺激就会一心求死。
*换句话说,所有倾向自杀的人又同时具有抵抗自杀引诱的能力。
*我就是想将自己送上断头台,然后遭受惩罚,然后灭亡。
*总有一天,我会掌握这人生的游戏,掌握笑的方法。前方,有帕伯罗,还有莫扎特。
※黑塞及其作品
*黑塞最吸引他们的地方还是他写出的内省式故事
*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希哈达传》属于上乘之作,应该是黑塞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
*他不仅仅擅长写长篇小说,还写下了最好的诗篇、散文和短篇小说。
*他所创作的作品风格分三个时期:早期浪漫主义诗歌及一系列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中期充满了心灵分裂的苦恼和迷茫、彷徨的气息,晚期著作带有强烈的宗教气息。
*《玻璃珠游戏》是黑塞最后的惊世之作。
※黑塞获奖经过
*从第一次进入名单到最终获奖,用了整整15年。
*黑塞永远比托马斯·曼更受瞩目。
*那些小说把人的灵魂描写成各种诱惑与毁灭性力量的猎物。
※黑塞作品年表
*1946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年自费出版《晚年之诗》、论文集《战争与和平》。
*1962年 因脑溢血逝世于蒙塔纽拉,享年85岁。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书目
*1908年 鲁道夫·奥伊肯(德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荒原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读后感 第(2)篇
最近一周,读完了《荒原狼》和《牛棚杂忆》。觉得自己万分幸运,可以机缘巧合的一起看了这两本都是和精神力有关的书,于是就有了这篇书评。季羡林和赫尔曼·黑塞 两个人的经历其实差别很大,季老的人生因为文革的影响个人觉得要比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黑塞辛苦一点,因为觉得但凡文化人都会把尊严看的重。战争带给黑塞的精神创伤可能要比文化大革命带给季羡林的创伤轻微一点。当然了,我这样比对本身就不太合理,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做详细比较的,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比较,只是突然的脑洞而已。我也没有资格去比较两本作品的文学水平,所以我只能去讲讲这两本书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我最有感的一部分。先说说《荒原狼》吧,读下来觉得他的核心宗旨就是永恒的精神信仰,小说主角Harry Haller其实就是黑塞本人第二次婚姻触礁后的写照,原著中提到“如果我把他的自述只看做某个可怜的精神病患者的病态幻觉,那么我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公之于众,然而,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哈勒的心灵上的疾病并不是个别人的怪病,而是时代本身的怪病,是哈勒那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病。” 知识分子与现实发生了冲突,与外部世界有了矛盾。于是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人性,兽性,高尚光明,庸俗阴暗~主人公全部都有。当所有的情绪爆发后,他选择游历自己的内心地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得心灵的和谐统一。其实,赫尔米娜和荒原狼是同一类人:义无反顾的投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中的人。他们也代表了在时代分裂点的两个极端:一是抬高价值,辱没自己;一是抬高自己,辱没价值。所以我认为,赫尔米娜是荒原狼唯一的结局,她是唯一在这个时代的搏斗中保持着不可侵犯的能力的人。所以,荒原狼的精神力,就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自己的所追求的事情中去。再说说《牛棚杂忆》,从一开始的圆明园自杀,到最后恢复党组织关系。支撑季老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动力是精神力。他想过圆明园自杀,在自杀前夕被红卫兵抓去批斗,回来后就改变了想法:“那么难的事情我都熬过来了,我要活下去!“。精神力就有了,在折磨中磨练自己的心智,到最后可以对所遭遇的一切在内心与之笑谈和调侃。这就是精神力的影响。精神力支撑着一个人的所有动作,最近被《迷雾》这部剧刷了屏,我也看了两集,因为自己一向不喜欢看电视剧,所以两集对我来说已经算是看了很多了,女主,我很欣赏。她的精神力很强大,最喜欢的是这句独白:“活到现在,这样的绝境我经历了几次,穷途末路又无法后退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里,我从来没有逃跑或躲避过,从来都是正面突破,不管是你死还是我亡。而且我,一次都没有输过。”女主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孤傲,活出了质感。支撑她的所有动作的是精神力。这和季羡林在文革期间的“忍辱负重”, Harry Haller在周遭平庸的布尔乔亚中的境遇相似。虽然Harry最后的结局多半是走向自杀,但是,支撑度日的那段岁月,都是相同的。因此结局已经不重要。自己最近迷上办公室健身,每天来公司都充满期待,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在浪费时间,支撑我的信念就是:瘦下去,让自己皮肤变好,身材紧致。因此每天精神状态非常的好,强大的精神力支撑着我,以前讨厌应付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要放弃的时候,还是会咬咬牙,坚持。我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要成为怎样的自己,要怎样去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就好了。JUST DO IT,是我一直喜欢的一句话,我也想要一直去按照这句话做,自我且有质感的生活,是需要精神力去指引的。不论现状如何,一定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精神力,这是两本书给我的启示。
荒原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读后感 第(3)篇
“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所以哈里因为他体内的人性和狼性的共存而感到痛苦。他若坚守道德就要扼杀自己本来的天性,若释放天性回归荒原狼就要无视道德。他坚信自己本来就是荒原狼,所以想放弃人类社会中虚伪的一生,但又同时被人性控制恐惧自我了结。哈里的痛苦来自于自我的分裂,来自于他对灵魂过于简单的理解。他以为两个灵魂不能在同一身体中共存,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是由十个、百个、千个灵魂构成的。”他遇到的赫尔米娜,洞悉一切,向往死亡。她就像是另外一个哈里。她完成了狼和人的融合,仍有着崇高的追求。她纵情享乐,在舞池间奔波,但同时策划着自己的死亡,自己应得的惩罚。赫尔米娜带领着哈里认识帕布罗,来到了魔剧院。这里是哈里得到救赎的地方。他看到了自己狼和人的冲突,看到了每一个子人格的共存和合作。哈里看到了自己体内多个灵魂的共存,无论是老人小孩,男人还是女人。他们每一个都是哈里的一部分,是哈里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哈里的每一个因素。哈里最终在魔剧院完成了预想的“赫尔米娜的死亡”。与其说是赫尔米娜的策划得以完善,不如说是哈里杀死了自己最为挣扎的一部分,杀死了他其中之一的灵魂赫尔米娜。他向往的赫尔米娜是摆脱挣扎后的那个自己,是可以放纵享乐然后回归死亡的自己。当他明白过来魔剧院中所有的人都是他灵魂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懂得了这场人生的游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