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6-23 21:36:40) 读后感 -
作者:尼娜·布朗
心理学家岳晓东、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诚荐!不少父母的养育模式(如破坏性自恋心理和行为)会无意间深深伤害子女,很多人甚至在成年后还无法走出这种伤害的阴影。尼娜·布朗教授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说明那些从小而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冷漠、纠结、困顿,是如何通过父母的养育传递给你的,进而帮助你解开和父母关系的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与孤独和苦闷告别,重塑全新的自我。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看的时候会不自主的切换角色。有时候我是自恋型父母,有时候父母是自恋型父母, 有时候应对自恋型父母的是我,有时候又是我的孩子。其实上一辈上上一辈的家长多少都自带些自恋型父母的属性吧,感觉那些年大家公认成功的父母,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以致今天我们默认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会优先我们儿时潜移默化学习得的经验。看完以后觉得治愈的一点是,拿辅导作业的日常为例,如果结果殊途同归,我能主动觉察到稍微修改我的处理方式。而这个时候,其实我还是接纳自己一搞作业就有脾气的这个事实的, 但是我能意识到自己尚有进步空间,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嗯,如果把自己设为自恋体,这个大概就是本书精髓之一吧。最功利的效果是边辅导作业边看这本书,可以立马把火气压低一半 。而吼完再看也不会让我内疚,可能是因为接纳自己,对自己讲,反正吼都吼了,下次吼的声音小点就更好啦。总之感觉它算是心理学读物里面比较不玄乎,通俗易懂接地气且可以让你共情的书,抽丝剥茧,方法论立现。推荐。———将在某群的安利记录翻出来,阿也,就是读后感。[呲牙]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四种破坏性自恋型父母:贪心,爱发脾气,诡计多端,爱表现。伤害来自于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认可,对完美的追求,照顾别人的责任,他人需求的重要性,无法解决的个人问题。明白自己没有取悦他人或防止他人失望的义务,着重于达到自己的要求。共情,但不能迷失在别人的情绪中,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合理的要求和冒犯性的提问表示他们不懂得尊重你的界线。千万不要和父母起面对面的冲突。防御机制:置换、压抑、否认、退缩、投射。放弃幻想自恋型父母的改变。自我陈述,自我肯定。帮助别人、感受美和奇迹、保持好奇心、集中注意力、改变节奏。自恋的特征有:特权感;寻求注意;寻求仰慕;自我夸大;被剥削的自我(自我夸大的反面);缺乏同理心;需要别人认为你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的;利用别人;肤浅的情绪;核心自我空虚。改变自恋方法:+建立意识;减少自恋;增加自我反思;培养你的强项;发展坚固的、强韧的心理边界;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英文名是“Children of The Self-absorbed,有人批评译者这中文名,大概译者是不想你把此书赠给父母读吧。希望你的父母理解和体谅基本可以说是个幻想,他们的破坏性自恋可能是从小生长环境和传统的双重作用。大多数父母给不了孩子他们没有得到过的理解,从容和尊重,而是被传统和自身经历奴役的执念之中。翻开这本书的你有了契机重建自我,疗愈伤痕。这本心理学书没有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却把破坏性自恋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的前世今生都罗列的很清楚,而且有一整套的对照和练习可以操作。成年的父母依然还在受自恋性父母的伤害,甚至这种伤害会延伸到成年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新家庭关系。作者教你如何把这些内化,沉浸了的毒素排除,更延伸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情绪认知以及建立强壮的心理边界都有很具体的方法。这本书充满理性和温情,和中文书名的本意相去甚远。对于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