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1-10 16:13:34) 读后感 -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2017全新畅销译本!独家无删减插图版!读者口碑推荐榜第1名!荣获波比小说奖诗人徐淳刚,译自英国VintageBooks权威定本!销量突破100万册的毛姆代表作!白岩松、余华、高晓松口碑力荐!“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你一生真正的抉择只有一次,你应该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一个有魔力的故事,它给人的启示令人惊叹。主人翁斯特里克兰,一个从世俗中脱离,最终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的人。他是那么的平凡:娶妻生子上学工作,就像所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一样。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神情恍惚甚至焦虑不安,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我自己。一个因忙碌而空虚的行尸走肉般的姑娘。尽管我有很多追求,生活的很平稳与幸福。但还是常常觉得无所适从。仿佛这不是我的“家”。我常常问自己:你是谁,你来自哪里。大概每个人都有回归大自然的梦想,毕竟我们的祖先就来自于自然。我去过一个原始的小岛,那里的一切都安详与自由。仿佛与世隔绝。那种美好使人身心愉悦,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到了那里。我并不喜欢书中的斯特里克兰,但我还是被他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而感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或许毛姆有意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才会显得格外突兀,这个我姑且不谈。月亮是多么的美好,我常常想:你难道真的要被“困”在这里一辈子吗。看着周遭的一切又觉得这种想法很幼稚,很突兀。我突然明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必有挣扎。何必要模仿别人弄的连谁也不像呢。斯特里克兰是伟大的,但我想他当时只是要追求自由与自我。你的月亮在哪里呢?我想月亮或许就在抬头仰望的地方,在我心中永远闪亮。在我时常觉得幸福的时候,就是我得到月亮的时候。我喜欢这个故事。同时也做了一个美梦,在春天播下种子,在未来收获希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第(2)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平凡的证券人,熬到了不惑之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只身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期间那是穷困潦倒,没吃没住,但不忘画画,在功未成名未就时,便重病而死。最后,还一把火烧了他呕心沥血画出来的画。他逃离前半生的圈子,被世人定义为一个抛妻弃子的渣男,我看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他无情冷酷自私残忍的要命,简直是现代男人的反面教材。甚至不想看下去,毛姆把高潮放在了最后几章,“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他扑向画画,犹如饿昏的狼扑向带血的生肉。即便在失明的日子里,仍和画笔作伴。
逃离既定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气?
克服生理心理欲望,需要多大的勇气?
与整个世界的不理解,需要多大的勇气?
看到最后,也没想明白,他为啥一定要画画,还那么坚定,也许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第(3)篇
读完之后,难以形容的心情,回忆着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反复的看着“月亮与六便士”这几个字出神,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管凡人也好怪人也罢,当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似乎再无差别…唯一能升华的是灵魂吧…当那一把火将房子以及一切化为乌有的时候,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那么活着的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与他人何干?所以冷漠…所以无视…所以不屑,因为只要自己心生欢喜就好。我讨厌他的冷漠无情,但同时我又嫉妒他对艺术的深情与执着。如果是我,从内心真实的想法来讲,我也会选择月亮,但是现实的六便士几乎快磨光我所有的勇气。其实人最大的敌者是自己,最好的欣赏者也是自己,这就是他几乎从来不和任何人去分享他的画作的原因,乃至于他死后,也不需要任何人来插足他的一切,自己满足已足够。够个性,够洒脱,即使世人觉得多么不堪,他的人生值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