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3-20 20:54:13) 读后感 -
作者:娜奥米·克莱恩
本书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性胜利发出的挑战。灾难性资本主义——在受到冲击的社会体系中进行快速的企业改制重建——并非始于2001年9月11日。在这本勇敢的书中,克莱恩将灾难资本主义的思想起源追溯到米尔顿·弗里德曼领导下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其影响力至今仍然遍布世界各地。本书将经济政策与“震慑行动”的作战方案以及中央情报局资助的电击和感官剥夺实验——后者打造了今天在关塔那摩监狱使用的酷刑手册——之间建立起全新而令人惊异的联系。正如克莱恩所展示的,休克疗法的蓄意使用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从1973年智利的皮诺切特政变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她讲述了一个与我们所知截然不同的故事。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原教旨主义即本本主义。僵化的意识形态创造的各种神教,不论是自由还是科学,必以强制为武器,以屠杀灭绝对手为目的。芝加哥圣战者与十字军、塔利班、红色高棉等历史上反人类反文明者,都是意识形态上的暴政。披着星条旗,夹着芝大公文包,不就是苏联计委的私生子吗?休克主义犯下的罪行,乃是人类再三证明了自己的健忘如鱼,巴黎公社的血腥在西方所谓自由世界留下噩梦惊魂,罗兰夫人的警世之言穿越百年时光,雷音贯耳,却被新自由主义者以掩耳盗铃之式,假自由之名行邪恶之事。建议中国的所谓自由主义者,如张某某,认真阅读。休克主义与从大乱到大治主义,不过是无政府暴政的两种写法:一种用自由的白笔,一种用威权的红笔;一种用右手写,一种用左手写。写出尸山血海,万物萧条鬼唱歌的惨剧。批判致命的自负,又走向自负的致命,这是所有新自由主义者的宿命。略有暖色的是,休克主义执刀者萨克斯的回头和第三条道路的成功。说到底,经验与中庸才是长治久安的政治法宝。佛里德曼的学说有其工具理性的哲学根源,对此争议很多,要从学术界下凡,就暴露原形,不受真实世界考验的教条,如何能不被打脸呢?另一帮抱着奥地利旗帜,想从朝圣山上指挥革命者,难道忘了大旗上写着:宁要自发演进的草,不要理性建构的苗?娜奥米,这个灭绝师太,无情地剥开自由主义殖民者虚伪的面皮。人间正道,还看记者。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非常震憾的一本书。作者有社会主义倾向,对自由市场主义都划归灾难资本主义,这点值得商榷。对芝加哥学派定性就是不计人道成本的利用独裁或恐怖主义推行私有化这点,看作者列出的史实和数据,感觉可信度很高,但因为没有看过另一方的材料,只能作为未验证的证据。把一个政体进行活体实验,并且需要用强制的军事和经济手段造成大范围的休克,这让人深深的感到真正的黑暗。公有制与私有制哪种制度具有优越性的意识形态之争很难有个结论。但历史上因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人道主义灾害成本确实是太大。不认同极左的某个主义会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应当时的社会政经环境在两者之间动态的调整平衡点。对文中提到的一种虚拟休克方法倒是挺赞同,即不造成实际休克所产生大的人道主义成本,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希望学界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科技创新?在一个正常环境下想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意识形态改革,难度确实太大。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2005年9月,我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Baton Rouge)的红十字收容所认识佩里(Jamar Perry)。
他说得很小声,但我们前面队伍里的一位老人听到,回过头来说:“巴吞鲁日这些人有什么过错?这不是什么商机,而是该死的悲剧。他们瞎了吗?”
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插嘴说:“不对,他们没有瞎,他们是邪恶。他们认为这样正好。”
从新奥尔良洪水看到机会的人,有一位叫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是那位倡议放任式资本主义、为现代高度流动的全球经济奠立理论基础的祖师级经济学家。93岁高龄、身体日渐衰弱的“米叔叔”(Uncle Miltie,他的追随者这么称呼他),在海堤溃裂三个月后却有力气为《华尔街日报》写一篇专栏。“大多数新奥尔良的学校已成废墟,”弗里德曼写道,“学童的家也一样。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