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下半场读后感(3)篇
(2019-01-28 08:29:45) 读后感 -
作者:李光斗
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落幕,随着I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一一涌现,互联网下半场已经到来!掌握了这六大铁律,就掌握了它的入场券:粉丝即用户、媒介即渠道、内容即品牌、一切皆是分享、一切皆是社交、游戏化思维。现在,新风口已经登场。入口随时随地,意味着财富随时随地。本书系统梳理了互联网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发展历程,以及互联网下半场将引发的商业变革。从实操策略着手,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抓住新风口;如何从品牌、产品、营销、IP等多个角度入手创造全新的价值;同时详细剖析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
互联网下半场读后感 第(1)篇
书籍本身的内容已经属于过去时了,但是很多内容也沿用至今。比如粉丝经济,老生常谈的用户体验,品牌效应等。所有措施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圈牢用户,让用户粘性增大,有了用户也就有了经济,那怎么去争取用户,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打造爆款,类似苹果、推特、微博这类,从无到有,改变用户的认知与习惯。要做的不是适应用户,而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有使用的欲望,从而改变用户本身的使用习惯。
2、垂直领域深挖,可以说当今互联网,想找一件不存在的东西或功能是比较不容易的,一个功能有n家公司在做,且功能相同,不能说饱和,要想有所突破需遵从第一条规则。而垂直深挖用户需求,就要深度了解用户,了解所在行业,做出用户没想到或想到暂时没有的功能,而功能本身确实又是用户需要或者方便用户在某些方面的使用操作。而这个点对于对用户与行业有深入了解的人来说,是有发展前景的。
我们都是知道粉丝经济,但是选择什么平台,如果获取粉丝,留住粉丝才是重点。而此内容是从任何书籍都获取不到的,书籍只会告诉你要获取粉丝,而怎么获取,一方面很多模式不可复制,二即便能复制,也不一定适用于你所做的事情。
品牌,这个在当今可以说做点什么都需要注意的重点。做之前先确定品牌,用法律的武器为自己做所的内容做保护,否则版权问题会让你倾家荡产。
以游戏化的思想做产品,游戏、互联网之所以能吸引用户,使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是抓住了用户本身的需求,而以这种思想做产品以此类推也会获取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何把产品游戏化,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感到厌倦,还会上瘾,确实是该深挖的东西。
书中有一个“社交货币”的概念,很有用,这不单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光点。可以让人从中受到很多启发。至于受到的哪方面的启发可以自己阅读,自己理解。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推荐,可以读一读,会有那么一点内容值得你记忆。或从中获取到某方面的一些想法或灵感。
互联网下半场读后感 第(2)篇
互联网下半场
传统互联网模式,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用户新的需求。
互联网下半场到底有什么不同?
移动互联网,传统的pc将被各种移动设备所代替,人们的能在任何地点使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完成吃住行娱相关的操作,生活将会进入前所未有的便利时代;
大数据,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个性化定制服务时代,使得你的时间更好地用在你喜欢的事情上;
智能时代,更多的终端设备将会接入互联网,从而使得生活更加可控,透明。
社交,社交一直是人们的刚性需求,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消费。
互联网+
“互联网+”生态作为互联网下半场的一种新的企业发展方式,旨在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以跨界的方式打通各行业,集成优化各生产要素,构建连接一切的商业新生态。“互联网+”的最大特点需要对不同行业跨界融合,在于无边界的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
互联网下半场六大定律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谁掌握了粉丝即用户、内容即品牌、媒介即渠道、分享经济、社交众筹和游戏化思维这六大定律,谁就掌握了未来。
思考如下公司跟互联网的关系,为什么他们能成功:
苹果公司为什么成功?
小米手机为什么成功?
罗辑思维为什么成功?
杜蕾斯为什么成功?
摩拜为什么成功?
微信为什么成功?
最后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人都是创客。21世纪的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货币,以我所有,换我所需。
互联网下半场读后感 第(3)篇
第二次看:
迫不得已:将第一次看的章节再看了一遍
前面的讲的内容:真的有很多收获,不过,不知怎么表达,可能已经成为我潜在的物品了。
再往后,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关于基因的讨论,我恼怒,克制不了自己,一直想“说脏话”,为此,出去自习,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冷静,当我重新翻来这本书的时候,在书的尾声我找到了答案。
因为:不确定性;因为:改变
作者关于基因的说道,不仅关乎我本身,也对我多年来在心里形成的模式,形成的“舒适区”,进行了无声的“轰炸”,我当时真的有点恐惧——那个可能也可能不存在的未来世界
最后,作者附上了两篇对话,越是真诚的语言越能打动人心……
他们也在面对着不确定,面对着可能随时出现的脆弱,大家都在寻找,都在寻找……
那就一起找吧(我年轻)
附一句文中的引用的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