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瑟王之死 读后感(3)篇
(2019-07-07 18:37:29) 读后感 -
作者:托马斯·马洛礼
奇幻史诗传奇,凯尔特神话始祖,亚瑟王传奇精编珍藏版本,盛势归来!《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魔戒》重要的灵感源泉!
亚瑟王之死 读后感 第(1)篇
忍不住吐槽就好像在玩RPG(Role-Playing Game) 。你拿了什么样的剧本,要走什么样的剧情,都是设定好的,比如一开始你选的角色是亚瑟,这条线走的差不多了,中期你点个切换,变成了加拉哈德。
有时你不知道去做什么了,就会天降NPC(None-Player Character)告诉你。梅林说你的孩子不能你养,抱出王宫就给一个乞丐。梅林告诉你这三年内敌人都不会来犯,那敌人就真的不会。湖边的少女送你过河,城堡的国王留你夜宿。回去讨伐逆贼,和你说当天开战你就得死,拖个十五天就能渡劫。除了你好像都有通晓神谕,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一样。
有时候甚至连人影都不用,你做个梦,植入GM(Game Master)直接给你大脑下指令,告诉你醒来要如何如何做。
嘛。读这个仅作了解用。
亚瑟王这个传说体系前后涉及150名圆桌骑士,12场大型战役,各地流传版本又不一致。因该书是第一部完整记录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传奇故事的小说,想着先看看源头是什么样子。由于古英语晦涩难懂选择了这个译本。
可是这个译本删减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骑士最终屈指可数,兰斯洛特、特里斯丹、加拉哈德、勉强因为近因效应算上高文。而亚瑟王的戏份也可以说称王之后一直在打酱油,打桂妮薇儿和兰斯洛特的酱油。剧情上只保留了主线的情节写流水账,从亚瑟在梅林辅佐下结束国内混战,聚拢圆桌骑士,追寻圣杯,到遭遇背叛。
这样看下来,想看本书做了解用是远远不够的。可从文学性上看,编者说“原文描写迂回转折,语句繁冗,阅读体验不尽如人意”,其实这个译本也不太尽如人意。
兰斯洛特和桂妮薇儿
她俩的爱情实在是太有名气了。虽然我觉得兰斯洛特上了国王的老婆这种事已经超过了普遍的那种柏拉图式的典雅爱情。
再者发生在贵妇和骑士之间的典雅爱情,也是没办法直接放到现在的伦理道德下评判的。相对和平的年代,骑士由原先向领主的忠诚,转向了对女士的忠诚。骑士发誓忠于地位比自己高的贵妇,把贵妇的爱试作一种最高的荣誉。竭尽全力讨好她,服从她,追求情人甚至还有正规的仪式,成为了战争时期追求封建领主的投影,可以看做是对领主忠诚的变相形式。
所以从受勋为骑士的那天就受桂妮薇儿的照顾开始,兰斯洛特对桂妮薇儿的脾气和决定是无条件的包容和支持。
另外这个时期的骑士比武先是在马上,拿着长矛冲锋,一方把另一方挑下来。摔下来的摔,没摔的也要自己跳下来再开始比剑。然后就要么打了一个小时 要么三个小时有余。真想说你这个游戏平衡性不是很好,要么能瞬秒,要么就僵持好久。不过没什么深仇大恨的话,优秀的骑士之间倒是彼此惺惺相惜,谁也不想辱没谁,从不趁人之危,也从不抱头鼠窜。
over_(:з」∠)_
亚瑟王之死 读后感 第(2)篇
fate zero的致郁风格让我一周都解不开心结,三王会谈的嘴炮让我云里雾里。亚历山大大帝,吉尔伽美什史诗,亚瑟王传奇,总得知道一个吧。对吾王更感兴趣,当即去图书馆找来了亚瑟王之死上下两册。没想到接下来才更震撼。什么叫流水账?当两行50个字出现6个人名,你会感到场面的宏大,出场人物的频繁;接下来发现下一行“夜幕降临到英雄的眼眸”,刚刚念过名字的家伙领便当了。死因?......不明。一场战争都是这样,让人抓狂。好不容易念对一个绕口的名字,隔行就给你“夜幕降临”。
好了,上面都是调侃。鉴于当时的文学水平,虽然毫无趣味可言,本书却是研究亚瑟这个传奇或者传说的必读之物。我没坚持下来,花钱买了一个青少年版本,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亚瑟与他的圆桌骑士。[咖啡]
亚瑟王之死 读后感 第(3)篇
兰斯洛特爵士:
您是我有生之年所见闻过的骑士之花,本人奥克尼罗特王之子高文爵士向您致意!我要告诉您,在本威克的决战中,您曾打伤过我的旧伤今日再次受创,这一次我已大限将至。但我要告谕天下,本人之死乃咎由自取,非阁下所为。但我恳请您返回英格兰王国,看望我的坟墓,并为我的灵魂祈祷少时。
兰斯洛特爵士,看在我们往昔的情义上,请您见信后火速率领骑士渡海前来援助亚瑟王!如今他被奸贼重重包围,此人即我同母异父的兄弟莫德莱德。他自立为王,并欲娶桂妮薇儿王后为妻。今日,亚瑟王率领我们在多佛登陆,并迫使奸贼莫德莱德逃命而去。我谨用从胸口流出的热血签名吁请:世上最著名的骑士啊,请您务必来到我的墓前,凭吊我的灵魂!
高文亲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