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6-16 21:20:20) 读后感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

作者:周作人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收录周作人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所做散文五十多篇,大多是随笔杂之类。其中有些文章平淡自然,闲适冲和,《故乡的野菜》《喝茶》《苍蝇》等篇,历来脍炙人口。而这并非该集文章唯一的特色,作者并没有以闲适为唯一旨趣,其对文艺以及国民性等的关注,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在线阅读地址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民国时期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处于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节点之上,国家动荡之时,民族危亡之际。然而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之一,虽然短暂,却国学大师辈出,星光璀璨,但也很可能是最后的一批国学大师了。因为稍加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大师,大多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学术背景。他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旧式的传统教育,成长过程中,又都留学国外,接受西方思想的洗礼,因而中西合璧,学识渊博。

周作人是其中之一,还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仅因为学识,不仅因为他和大哥鲁迅的恩恩怨怨,更因为他背负的“汉奸”罪名。可是我们多了解了解,或许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吧。他不过是一个痴迷读书的文人而已,一个学识渊博性格懦弱的文人而已,除了出任“伪职”,仿佛也没做过祸国殃民的事情。

读周作人的书,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对生活充满乐趣,而且一直致力于追寻生活中的悠闲乐趣的人。他酷爱读书,知识量极其丰富,这从他文章中随手拈来的中外典故就可以看出。他没有野心,并不怎么关注政治,除了教育、学术之外,他大多只是从生活中的琐碎中发现并享受闲趣。为文极慕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平淡,娓娓道来。

《雨天的书》这本自编集就是这样一本书,假如你现在闲来无事,不妨拿来一读,以资消遣无聊时光。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中年之叹

《雨天的书》之《中年》。最近感叹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今人之些许感悟与忧思,古人早已掰开揉碎,千锤百炼,成诗入画了,只不过自己读书太少,孤陋寡闻,竟天真地以为是自己首创的发现与发明而已。读《中年》,方觉所谓中年危机,古已有之。周公说得好,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意义。此所谓俗语所云: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以我的理解,到了中年,就应该正视自己外在的“老丑”,转而寻求内心的天真、丰盈与美丽,至少做到通人情明事理,保持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体面与尊严,此孔夫子所谓“四十不惑”也。作人说得好,中国凡事往往容易颠倒错乱,中年人为弥补少年时的遗憾,喜欢秋冬之季行春令。虽如此,为人还是应当知天命,顺应天时与自然规律,人到中年有些事情就应该“毕业”了。这与钱钟书说过的一段话很有契合之处。这篇文章来得很及时,仿佛冥冥中有种力量及时指引我看到它似的。明白了,明白了。光明白不够,还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不如不知。所以既知之,还需勉行之。。。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这本书分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从写作来看,不得不说是本非常优美的散文集,书中对于茶的描写是我最为喜欢的,只要是个喝茶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茶道,以及那屋檐下一杯清茶的美好意境。看作者的文字可以明显知道作者是个懂得生活以及享乐的人,他字里行间都能流露出这种美好。

    然而从另一部分来看,却觉得作者他的很多观点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对杀人犯江连,他竟然说他实在是一个大好汉,志士,或者如他所自称的“国士”,看到作者这么评价一个屠杀无辜中国和俄国乘客的暴徒时,我就对作者实在是没有好感,因为他没有是非观,一个没有是非观的作家,他的文学造诣再高也无意义,所以明白他最后为什么成为一名汉奸文人了。

    这篇雨天的书我是在下雨天读它,读完雨仍未停,听着雨声,写下这篇读后感,只想说文是好文,人可惜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