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3)篇
(2019-05-30 18:48:26) 读后感 -
作者:严歌苓
本书是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原著小说的修订版,亦是严歌苓作品的经典代表。1937年12月的南京,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美国威尔逊教堂成了临时的避难所,一个美国神甫,十三个秦淮河胭脂歌女,一群避难的女学生,几个流散的中国军人和伤兵,一群日本官兵,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仇恨……那些如花的名字,那些姣好的美眷,那些最泼辣轻贱的话语,那些最纯净善良的灵魂,终刻在了那段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历史上。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 第(1)篇
不管怎么 看完这个 看着血淋淋 满满的伤痛与教训 差一点看不下去 看着书 想着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 30万以上同胞就这样命丧日寇之手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血淋淋的历史 值得我们去反思
1.明明说是坚守 也打算坚守 为什么放弃大面积的南京
2.开始打下城的日寇才那么少 为什么5000多人就这么放弃抵抗 投降 导致后来的枪杀
3.神父的船被抢了 为什么当时不想别的办法
或许有些是可以避免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对于我们每个人 或者活着活着 活成了温水里面的青蛙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或许我们过于安乐了 安乐到忘记昨天 安乐到享受今天安乐的迷失明天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 第(2)篇
在国难面前,中国军人的硬气真的无法简单的描述,虽然国民党的军队有些溃不成军,但是撇开不好的方面来说,不甘愿成为亡国奴的男儿热血真的让人心生澎湃,自己也想过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会那啥吧。。转念来想,对于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不是能够简单的描述的。南京不是座美丽的古城,而是在一九三七年受尽侮辱的城市。那里充满了血腥,蹂躏,和暴力。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年,两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一个民族的一辈子无法忘却的伤痛。不是说得多么排斥那些伤害我们的异族,而是我们要懂得铭记他们的罪恶的同时慢慢强大,强大的同时不要再去做第二个侵略者。因为,中国人也并不是生而善良,强大者欺负弱小者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不是只有日本人嗜杀成性,中国人,欧洲人都有这样的恶习。只不过,在弱小的时候只记得苟活而忘记了伤害。所以,我们要在强大的时候一定也要善良。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 第(3)篇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