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5-09 02:55:14) 读后感 -
作者:苏杰
本书为畅销经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版)》后推出又一突破之作2.0版本,再原版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大量修订、注释和案例。作为一名资深的阿里产品经理,作者讲述了过去几年的经历与体会,以及做产品过程中学到的思维方法与做事方式。本书从用户、需求、项目、团队、战略、修养这几个角度,向产品经理这个热门岗位的新加入群体,阐述了“我们为了什么”“在做什么事”“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何时,和谁一起做”“需要什么能力”这些最质朴而核心的命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解决某个问题
1、某个——明确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想清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2、问题——用户(谁的问题)、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
用户:用户多种多样却又有主次之分,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干扰核心用户,满足好核心用户之余可以去照顾次要用户。
需求:需求是问题的核心,它分深浅,浅层需求是表象,第二层是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目标、动机,最深一层是人性。满足需求的三种方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
场景:何时何地,各种提交,即使给定用户、需求,不同的场景也会导致我们采取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3、东西——解决方案。
从用户需求角度,产品的6大分类,很多产品都是多个分类的混合体:
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游戏
产品概念提出的5个关键要素
1)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
2)刚性需求:Ta们碰到最痛的痛点是什么。
3)典型场景:这些痛点最常出现在怎样的生活、工作情况下。
4)产品概念:用什么方案解决,用一个词、最多一句话概括你的解决方案。
5)竞争优势:相对已有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产品概念的筛选,筛选是在一个时间切片上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筛选工作也会变化,原本不重要的也可能变得重要,原本重要的也可能变得不重要甚至是累赘而需要做减法。
需求采集的方法
1)全员参与采集,产品经理处理;
2)说和做,定性与定量,用户的观点与行为有时不一定是匹配的,研究个体与群体;
3)是否在真实场景里,还原用户发生需求的场景,亲自体会临场感;
4)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加深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从而便于用户体验产品,了解用户真实需求。
需求分析与Y模型
1.用户需求场景,需求的第一种深度,用户的观点和行为;
2.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需求的第二种深度,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司、产品的目标;
3.产品功能,解决方案;
4.人性,价值观,需求的第三种深度,需求的本质。
从1-2,2-4,不断的深挖用户需求,不一定会挖到4,再到3的过程中想清楚怎么解决,对应的解决方案。
经典案例:福特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产品生命周期,从无到有
1)验证期:也就是产品发布前的筹备阶段,加上发布之后到推广之前的预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与市场的匹配,即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在这个期间要不断修正主打功能,运营主要关注的指标是用户留存,典型的良性表现就是用户用了还想用,成为回头客。
2)爆发期:产品验证完成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即进入爆发期。此阶段产品依然在围绕核心功能进行强化,但用户数会迅速增加,运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拉新。
3)平台期:拉新一段时间后,产品会进入平台期。一旦容易搞定的用户都搞定了,单用户的获取成本就开始越来越高,这时候要想继续放大产品的整体价值,就只能依托于提升单用户的价值。于是,产品功能开始扩展,升级2.0版逐渐提上日程,运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激活用户,也常常说成“促活”,让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尽可能增加。
4)衰退期:1.0版的产品终归要退出历史舞台。进入衰退期以后,产品仅需要维护,而运营能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榨取产品的剩余价值。比如,在敬畏用户、不伤口碑的前提下,从用户身上赚到最后一点钱;把用户平稳无知觉地导入2.0;让团队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等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读后感600字 第(2)篇读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前几章后,看到了这本2, 就直接开始读这本。 就前几章相比, 这本书里少了对产品经理工作的案例介绍, 多了很多作者对创业的见解和介绍, 多了不少对作者自己现在做的孵化器和创业服务的介绍和PR。 这些见解或许都是作者的真知, 但是读罢更多的是一些教条和杂乱的感觉。 这些见解对真正创业的人恐怕没有什么指导的作用(因为创业的人不需要这种大的概念和教条式的泛泛之谈, 而是具体的处理创业过程中问题的经验, 感觉作者自己应该还比较欠缺这些经验) 反而是占用了不少讲如何做产品经理的篇幅。 我想, 评价一本”说明书“的好坏, 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读者看过之后, 就知道是怎么弄的, 应该怎么弄。 而不是看完之后, 只有一些空洞的概念。 说明书, 不是写给会用的人的, 会用的人不用看说明书, 说明书,就是写给不会的人的,或者还不太会的。 说一些: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无穷,又或者引用一些高人说的, 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这类空洞装逼故弄玄虚的废话, 只能引人鄙视。 关于如何做产品经理,这个第二版, 不如第一版, 如果作者想写创业, 可以换个书名, 专门写创业, 杂而不精, 不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坐在图书馆里,翻完了纸质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但怎么办,现在却不想写关于书的书评,莫名想聊聊自己的专业。
所学专业产业经济学,它师从应用统计学,同门还有金融学和国民经济学。说它偏经济方向吧,讲真并没有涉及多少经济学的知识;说它偏金融方向吧,确实是学了一点金融的皮毛;说它偏统计方向,真是太看得起它了,毕竟它的脚连统计的门儿都没有踏进去(虽然是学了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所以,问题来了,产业经济学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呢?
呦,忽然发现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那,就先去吃饭吧,关于产业经济学这个谜,我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一时兴起,莫怪~)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