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读后感(3)篇
(2019-04-23 19:14:48) 读后感 -
作者:布莱恩·吉米德 唐·耶格
故事从美国商船被巴巴里海盗劫持、船员被海盗奴役开始。彼时,新生的美国虚弱而无力,对远在北非的海盗心有余而力所不逮。时任国务卿的托马斯·杰斐逊不得不四处奔走,尽力满足海盗的赎金要求,同时他也清楚海盗欲壑难填,必须尽快建立美国自己的海军。杰斐逊打造美国海军的计划得到华盛顿的支持,并在他自己出任总统后得到大力推行。1801年,刚刚建成的美国海军随即投入与北非海盗的战斗。战斗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年轻的美国海军胜利完成任务。1805年,美国与巴巴里地区首领签订合约,解决了心腹之患。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读后感 第(1)篇
说实话,我看这本书是奔着托马斯•杰斐逊而来的,但为什么关注托马斯•杰斐逊,则是因为另一位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与托马斯•杰斐逊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结。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联邦党的中流砥柱,而托马斯•杰斐逊则是民主共和党的压舱石。1800年总统竞选时,杰斐逊击败总统亚当斯而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人们称杰斐逊的胜利是1800年革命,因为他标志着联邦主义的衰败和共和主义的兴起。而1804年7月12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财政部长)死于同艾伦•伯尔(副总统)的决斗更是加速了联邦党的溃败。其后,民主共和党又进一步分裂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尖锐对立,根源在于两个人有不同的社会理想及不同的建国方略。杰斐逊的政治理想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汉密尔顿则想把美国建设成象英国那样的以发达的工商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强国。汉密尔顿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设计者,而杰斐逊则推动了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建设。
有点扯远了。这本书主要还是写美国赢得独立战争后为维护美国远洋贸易(美国当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欧洲,美国的商船经大西洋过北非海岸(巴巴里海岸),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欧洲)同巴巴里海盗作战的事迹。
巴巴里海盗指那些在北非海岸活动的所有穆斯林海盗,包括土耳其人、柏柏尔人与希腊人。
巴巴里海盗的高光时刻是席兹尔·雷斯担任首领的时期。他率部打退了西班牙人,并投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任命了席兹尔·雷斯为该地总督。席兹尔·雷斯建立了一个支强大的舰队,舰队成员是受到宗教迫害而从天主教国家投奔过来的摩尔人组成,他们在整个地中海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掠夺天主教国家的商船,收取过往船只保护费。这支舰队就是巴巴里海盗,他们让整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都感到了极大的恐惧。并且,他联合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内军事自治并通过海盗行为维持自己的经济体系,其海盗团体高度组织化、及纪律化。
巴巴里海盗横行北非海岸长达几个世纪。17世纪末期,欧洲各国的海军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善了武器装备、编制训练与理论战术,逐步与亚非各国的海军形成了很大的代差。巴巴里王国的统治者们似乎意识了这一点,所以在18世纪初期,他们放弃了对英法两国收取保护费,因为两国的海军最早开始步入近代化,其武器装备,船只性能都不再是巴巴里海盗所能相比的了,且海军军官的战术战略思想更是提高了数个层次。当时新兴的美国也需缴纳这样一笔费用,偶尔这些海盗还会撕毁条约,公然攻击各国船只。到了19世纪初,的黎波里的海盗头目要求美国增加所缴纳的费用,同时多艘美国船只在地中海遭受了劫掠,这终于使美国无法忍受,1801年,美国向巴巴里宣战,派遣舰队开赴北非,并取得了胜利。在此后的数十年,美国及英国、法国的强大海军不断向阿尔及尔、的黎波里与突尼斯发起进攻,最终使这个威胁欧洲300年的海盗王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美国海军同巴巴里海盗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迫使对方签订合约,不再劫掠美国商船,释放被囚禁的美国船员和欧洲的船员,赔偿美国海军损失)。但是作者认为这个结果还是有些遗憾,美国应该推翻阿尔及尔帕夏尤素福•卡拉曼勒的统治,扶植尤素福•克拉玛尼上台。这也埋下了第二次巴巴里战争的隐患。
另外,对于美国这个国家,千万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推测美国的政策走向。在一般人的眼中,联邦党人是大政府(联邦,中央集权)的支持者,民主共和党是小政府(联盟,州权)的支持者。联邦党人应该更加注重国家利益,更有侵略性和扩张性,其实不然。
杰斐逊任总统期间,积极推行向西扩展的政策。他派人赴法国谈判,以期购买新奥尔良和西佛罗里达。经过讨价还价,终于以3美分一英亩的价格成交,史称“购买路易斯安那事件”, 使美国领土扩大近一倍 。与此同时,杰斐逊还派梅里韦瑟·刘易斯与威廉·克拉克远征队对1800年美国的西北地区进行了勘察。在第一次巴巴里战争中,顶住压力,扩大海军,坚决打击巴巴里海盗,维护美国商船自由航行的权利。
这本书对于了解第一次巴巴里战争还是有帮助的。作者饱含热情,对美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先辈们尽情讴歌。从美国打击巴巴里海盗,也可以看出美国对与热点地区的策略:金钱收买,军事打击和威慑,政治颠覆。美国人并不像有些大V们宣称的怕死之辈,不要低估美国人维护权利的决心。遵守国际规则,讲究商业诚信,灵活外交,避免国家被孤立,对合法权益要坚决捍卫,这样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读后感 第(2)篇
咋一看书名很容易误会为本书是讨论美国海权的建立以及理论研究和历史渊源,或甚至是国际海事法的研究。 整本书下来更像是那个报纸的连载报告或不严肃题材的纪录片。巴巴里海岸(Barbary Coast) 即是撒哈拉沙漠靠近地中海海岸的部分,从西向东大约分布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到的黎波里地带。19世纪初这里是地中海海盗的老巢。美国建国之初,主要贸易方向为大西洋航线,本书讲的就是当时海军为零而后来那个不可一世的海洋霸主刚出生时被地主海盗绑架敲诈勒索的血泪辛酸史,海洋版的“杨白劳和黄世仁”。除了杰弗逊在任期间主持建立海军打击海盗外决定外,书名借用杰弗逊基本属于噌名人。好这口的,个人觉得1812年与英国的海战以及之后1838-42年的Exploring Expedition 才更好看...夹带个私货:古罗马的汪达尔人建立的汪达尔王国似乎也就是位于这个位置,现代英语中的vandal, vandalism, vandalize 大约源于此。结论偶就不说了哈…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读后感 第(3)篇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故事情节不是很紧凑而且中间还穿插了很多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人物介绍和引用。作者的主观色彩还是很明显的,在一些小细节都比较吹捧美国,但同时也是有点小疑问,首先就是从最开始索要赎金时美国的囊中羞涩,到第一次四艘舰船出动,第二次在扩大这中间好像跨度一下子有点大,可能是看的不认真也可能是对历史了解不充分但不太清楚美国如何在那段时间从海上贸易受阻导致经济紧张一下子做到有如此强劲的海军。还有就是后期正面作战,个人觉得巴巴里方面除了四个国家战线很长外,实际的真实战力真的很一般。或许和现在的索马里海盗类似吧,实际国家并不是多么强大,而且海盗战力也不是那么高,但就是让你恶心。
但总体来说也确实是表现出来了海上战斗力,以及所有其他战斗力对国家的在世界上话语权的重要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