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5-03 17:25:28) 读后感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到底什么是性变态?儿童会有性欲吗?为何女人越“坏”,男人越爱?我们对于性对象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影响?本书集结了弗洛伊德生平性学理论中所有令人瞩目的篇章,大部分版本中未收入的《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神经症》《论自恋:导论》《儿童的性道德》等也被收入本书,经过反复梳理打磨的译文,争取能更贴近读者,帮你确定无疑地读懂为止。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在线阅读地址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一个人在幼儿期是没有性欲的,直到青春期它才会突然冒出来。这种观点不仅无知,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今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孩子们遮遮掩掩、避而不谈人类性生活的知识?在幼儿性欲的表现中,吮指现象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许多小孩便是从吮指过渡到了手淫。 大人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就不正确,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改变态度。 在孩子11岁左右,就可以对他们讲解有关人类性生活的社会意义和需要的特殊环境了。如果双亲之间经常起口角,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孩子的性发展就更容易出现障碍或患神经性疾病。 婚姻的不和谐会使女性患严重的神经症,并使她们终生蒙上阴影。一个女孩只有足够“健康”,才能经受住婚姻的考验。     而婚前严格禁欲对于女性的伤害,则更为显而易见。禁止一切不能导向婚姻的爱情冲动,其结果是,带着一种不安的状态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种状态下走入婚姻的殿堂,女人会对渴盼已久的丈夫大失所望。性关系中,她表现出十足的性冷淡,致使丈夫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性享受。 这种婚前准备成了婚姻目标的障碍。许多年之后,虽然妻子克服了障碍,深藏的性欲也被唤起,并强烈地迸发出来,但此时她与丈夫的关系多半已破裂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只有三种选择:忍受性饥渴、出轨和患上神经症。我们的教育却不允许女性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研究性问题,并吓唬她们说,对性知识的渴求是道德败坏的表现,绝非淑女所为。众多女性的智力发展不足是由性压制以及她们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造成的。许多夸口成功地禁欲了的人实际上是借助手淫和其他与婴儿期自体性欲相似的性活动达到性满足的。然而,这些性满足的替代方式却是极为有害的,个体在行为上将性生活退化到婴儿时期,也必将在心理上导致各种神经症和心理障碍。文明的性道德认为,婚姻才是一切性追求的唯一目的。手淫或其他性倒错使男人习惯了不正常的性满足,从而降低了婚后性能量的发挥。双方若以很低的性能力进入婚姻,那么瓦解起来也就比什么都快。 一旦放弃了性交,婚姻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当今文明的性道德的笼罩下,夫妻中性能力正常的男子越来越少,患有性冷淡的女子却越来越多。这样的婚姻对于子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关于性心理学的名词

力比多其实就是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性倒错症:性对象倒错通常表现为同性恋,异乎常态的满足性欲方式,以恋物癖较多见。

性倒错引发的神经症或精神症等等,还有孩童其实从出生起也会表现自身的性欲,通过身体其他部位获得满足。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对性欲的满足更多依赖自身来解决,而性倒错症的引发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想法有很大关系。

性欲也并非说要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才有,其实从孩童开始就有的,文章中也有很大篇幅讲诸如类似的。性倒错的表现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正常、健康的爱情依赖于两种要素的结合,一种是情感,一种是肉欲。一个人的对象选择,都是在这种父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个体在潜意识当中对无法代替、独一无二的东西有着热切的渴望,那么他就会无休止地去追寻。

每个人在本能面前所流露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个体差异,不分老幼尊卑。当本能满足后,如果欲望的最初对象遭到排挤,往往会有无穷无尽的替代对象来取代它的位置,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令人满意。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成年人在情欲生活中频繁更换性对象,表现出一种“性饥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