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字如面(第一季) 读后感(3)篇
(2019-03-28 22:19:54) 读后感 -
作者:关正文
2016年末,《见字如面》悄然诞生。没有绚丽的舞台和华美的灯光,北京红砖美术馆里一人一桌一信是她极简的气质;没有过繁的片花和音效渲染,静谧的灯光下有人安静地读信,读家国情怀,读缱倦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张国立、张涵予、林更新、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徐涛八位实力明星参演,观众称它为“2016年唯一的惊喜”,“综艺界的一股清流”。从浩瀚的书信海洋中,精选出最能代表中国人故事、最能抒发中国人情感的76封信件。
见字如面(第一季) 读后感 第(1)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通信发达的今天,信封信纸更加精巧别致,却也更少飞入欲私语者的手中。微信QQ,随手一发,多了便捷,少了些许仪式感和真情流露。
信,是时代更迭的符号,承载着一个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没有华丽辞藻堆砌,没有似懂非懂的文字游戏。更多的是于简明朴素易懂的字里行间寄托着亲情友谊、相思眷恋、告知劝谏、欢喜哀愁。
很多话想说却没能说出口,有了信,便也不拘不怕,洋洋洒洒,细细道来。
何时才能与何人鱼雁传书,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第一季) 读后感 第(2)篇
见字如面,多么好听的名字。是啊,读故人之前的文字书信结合其生平经历,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面孔,一个平等有爱的父亲,一个贫嘴可爱的孩子,一个自闭症的父亲诙谐的背后的泪光等等,内容充实而精彩纷呈。
让我回想起与自己相关的几封重要书信,都是在初中时期,或许是仅在那里面才流行的缘故吧!话说那时的我也正处于叛逆期,思想波动大又极其敏感。一封是和妈妈置气后妈妈留下的,说实话当时我看到的时候很意外,没想到妈妈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沟通,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为何当时总那么容易发生争执,妈妈讲的女孩自尊自爱自强我如今又做到了几点呢?另一封是我写给哥哥的,大体是哥哥回家一家人在一起去旅游很开心及我内心对哥哥的崇敬,而哥哥标榜的希望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为认识他而感到骄傲,也是对我的要求,如今我又做到了几点呢?
逝者如斯,过去的种种在今日看来都是美好的。如果可以,让我们也用书写的方式多多记录吧。
见字如面(第一季) 读后感 第(3)篇
纵观全书,有古人的、有今人的,多数是中国人的,也有外国人写给中国人的(白求恩临终写给聂荣臻的);有写给亲人朋友的,也有写给敌人和仇人的;有些给特定个人,也有写给全社会的;绝大部分是写给人的竟然还有写给动物的(比如韩愈写给鳄鱼的信,闻所未闻!)!有二十岁青年写给恋人或父母的,也有八十岁老人的“情书”(黄宗英夫妇),林林总总,反映了世间百态,万物生长;风土人情,政治历史;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如果你哪怕只有一点时间,希望你优先选读这一本《见字如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