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3-27 08:42:29) 读后感 -
作者:艾丽斯·西伯德
全球销量500万,彼得·杰克逊执导同名电影小说原著,奥普拉读书俱乐部评选“15年来最好的15本书之一”。我叫苏茜。十四岁那年,我被谋杀了。我被困在完美的天堂里,眼睁睁看着家人在痛苦中迷失,又渐渐地开始忘记。我知道凶手是谁,却无法传达,只能任他逍遥法外。我当然希望爸爸能彻夜守候,直到永远;但我也希望他放手,让我就此成为过去。我死之后,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像绵延伸展的可爱的骨头,把大家紧密联结在一起。我终于开始认清,没有我,他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犹如身体中的骨骼,尽管有时会有缺失,但在不可知的未来终将长出新的骨干,重新变得圆满完美。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等到说再见的那天,我将吹熄蜡烛,转身离去……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最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很可爱的书,貌似还听说过有电影。本来的打算是既然上一本书稍微沉重,那么接下来的这一本就看这个轻松活泼一点儿的书吧。
然而开篇就是主人翁小女孩被残忍杀害,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天堂里有美味的蛋糕、蓬松的枕头和各式各样鲜艳的色彩,但在大家都看得到的绚丽景象之下,还有一些安静的角落,你可以到那里坐坐,静静地握着另一个人的手,什么话都不必说——不必提起往事,也不用多做说明,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在这个超级天堂里,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最开始,小女孩一直表现的很享受很轻松,直到最后灵魂进入露丝身上,我才猛然体会到她内心的不甘与痛苦。
同时她也能以灵魂状态看到自己没有死亡之前的一切。她的死亡引发了亲人、朋友、恋人之间的改变,有些改变平淡无奇,有些改变的代价则相当高昂,但她死后发生的每件事情,几乎都有特殊的意义。一切又一切的事情发生之后,小女孩才终于开始认清,没有她,他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犹如身体中的骨骼,尽管有时会有缺失,但在不可知的未来终将长出新的骨干,重新变得圆满完美。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这一神奇的生命循环。
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透过小女孩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因为猝然失去至亲之人而破碎的家庭如何经历了绝望—修复—重新开始的过程。放下执念,忘记伤害你的人,也忘记牵挂你的人,是真的很困难,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好好告别。
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无论生命中发生了怎样令人悲痛欲绝的事情,生活仍要继续下去,而且还是充满希望地饱满地走下去。[爱心]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敏感的痛点开幕,各种意料之中的心灵治愈成长轮番登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十年,创伤平复,温吞绵长。爱与恨,试图包罗万象,却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既为虚构作品,浓缩在一年时间,足以表现这些人物这些情感的“历程”和“弧光”,更具张力;就像意式浓缩,极小一杯,两三口,却铭记于心。
小说情感张力的艺术效果,在于对时间的无情跨度和叙述交织的巧妙运用,将过去、后来、现在、未来,融为一体。
作为创造性的“空间”——“我的天堂”,太现实主义了,所谓“我的”,虽然符合剧情,但更是作者偷懒的托辞;“灵魂互换”,也不够仙,不够魔,不够妖,不够邪。作为“幽灵”的“我”的视角创意,成了包裹俗世肥皂剧的迷眼外衣。而且,“做爱”又成为“最高欲望/奖赏”的形式,还用了两次,哎,倒也符合地域审美情趣。
既然有了“天堂”,为何没有“地狱”?常说,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要追问的是,迟到的为什么偏偏是正义?这样的“迟到”,无辜的受害者们会不会同意?
对恶人而言,他原也厕身于“羊群”之中,却“在那一刻,他清楚地领悟到该怎么生活:不要像女人和小孩一样生活,他们总处于最糟糕的处境之中。”于是,典型的把偏执当真理,为了摆脱罪恶的吞噬,而选择与恶为伍,以为恶的方式被恶毁灭。这与当下许多社会现象,似曾相识。
与《我唾弃你的坟墓》愤怒酣畅的复仇不同,《可爱的骨头》最后的复仇太蹊跷,属创作大忌,却相当符合作品的气质和趣旨,可谓“文无定法”,“自成一体”。当读到小说结尾,“我”的手镯戴到一个女人手上,她感叹的那句话,莫名催泪啊!而“我”的回应,更是暖心!
除了复仇,还有爱啊!
作品偶有灵光乍现之处。
颇受赞誉的“创意”——“我”第一人称实现的全知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特定“假设合理性”的掩饰手段。电影里这种策略模式太普遍,《日落大道》《美国丽人》等皆如此。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甚至《包法利夫人》《卡拉马佐夫兄弟》,同样以“我”全知叙事,还大大方方,毫不矫饰,谁说不可以呢?
“我”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较为纯正的,有如小说《蝴蝶梦》《指匠》等,而改编成电影后都“暗渡陈仓”了,费穆《小城之春》也“我”得不纯粹。
或许,更喜欢自由一些。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首先纠正一个翻译问题,免得误导大众!现在不仅有看不懂物理的扯物理,还有看不懂英语的瞎翻译。书名The lovely bones,官方认证翻译就是「可爱的骨头」,从哪看出能翻译成「刻骨的爱」?lovely形容词,可爱的,你要强行强行翻译成刻骨我认,bone,骨头,名词,这你给我翻译成爱,去跟你的小学英语老师道歉去!
好,回到书里。这本书很沉重,慎入,可以说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后续故事,而且我很奇怪读的人居然这么少,其实质量挺高的。房思琪的故事看完一股无名火,这本书不是,除了一股子无奈叹息,尚有一丝温暖留过。因为它想表达的主题,很简单,逝者已逝,生者互助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不会让你上火,因为书里对于像李国华、哈维这样的人不屑于重写,我们的主人公与被害人苏茜更关心自己的家人怎么活下去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案子怎么破的问题。所以,我也不屑于我的书评里谈到这群人间败类。
你说气愤,当然气愤,哈维的死法这么让人唏嘘;
你说无奈,当然无奈,苏茜就没想着为自己平反;
你说活下去,当然要活,这一家子怎么活?
妹妹琳茜可以收获塞缪尔的爱情,
弟弟巴克利可以叫爸爸面对苏茜去世的现实,
爸爸可以一直等着无助的妈妈回来,
外婆可以警告妈妈别做出格的事,
同时“我”也在思考,我是不是该真正离开……
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犯过错误,但是每一个人又活得有血有肉,大方向的东西请直面,请撕开,请戳破,请说开,也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沟通”。
这一家子因为苏茜的悲剧很不幸,可最终团聚到了一起,好吧我承认,这可能是我羡慕嫉妒的亲情的力量,顽强生长又联结在一起的骨头。这是他们每个人都在怀着希望用力活下去。
当有亲人遭遇不幸,你会悲伤你会难过,可你也要活下去,不是行尸走肉地活,是比以前更健康更积极地活。这很难,很残酷,可是你要知道,TA在天堂一直陪着你。骨头里的血肉,值得继承。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