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读后感(3)篇
(2019-07-20 14:26:14) 读后感 -
作者:埃里克·卡普兰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艾美奖获奖作品、美国收视第一的爆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卡普兰的新书。本书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疑问出发,用逻辑、宗教神秘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知识,将形而上的哲学探讨演绎成一场通俗易懂、幽默欢脱的思维探险。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到佛教、道教、犹太教卡巴拉学者的神秘主义,卡普兰总结出,唯有幽默才是解决生活中基本矛盾的最佳良药。毫无疑问,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围的世界、怎样解决生活中矛盾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最佳的哲学入门读物。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读后感 第(1)篇
如果有读者赞同哲学本身就是个矛盾命题并希望通过哲人所持的不同的意识形态让自己拥有更多一些的开阔见解,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整本书围绕“圣诞老人存在吗”作开头拉开作者一番“无限意识”的找寻,执着于有答案的提问,这估计是作者无法命名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其次还吐槽了佛陀和克里希那穆提,皆因这两位先人和哲人只提没答案的问。
抽象的过渡,往往需要内化心中所有杂序无章的想象,将重新带入的能量一点一点堆砌:
# Dejavu的经历没法用文字形容,但它指引我们去见解一些其他什么东西。
引导思考: 为什么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当我将自己视为神秘主义者时,对于这个为什么的答案实在太好写了,如果我愿意的话,它是一种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它多么奇妙的旅程。
当我将自己默认为一个刚做完梦的普通人,只会觉得那是一个乱糟糟的梦,我肯定会在梦境再现时异叹,好神奇啊!我见过这个场景,在我的梦境里。难道我有神能量?!
#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也不能全然接受它。它刺激着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不断成长。神秘主义者认为既存在又不存在完全没问题,逻辑学家认为既存在又不存在就是扯淡,我们需要第三种选择。但那会是什么呢?
敬畏那些我们还未遇到的未知,它们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在我们的此生。只要足够清心,终可一见。
# 无论是情感、情绪还是生活习惯,这些都介于精神与肉体之间,单靠哪一样都不行。
人世之苦,身体知道。过好一世很苦,灵魂知道。灵魂会在身体死亡后出脱的吧,它将是欢乐告别的还是迫不及待往外窜的呢?取决于我们是否善待自己的身体,是否滋养自己的灵魂。我相信灵魂的栖息和幻灭是基于我们的身体能量的,饱满时,它必将带动身体能量的转换,让我们欢愉且长寿。
作者在最后以简洁的结尾解了自己的惑,实在欢心。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因为生活一点都不无聊。植物、动物、生态系统都是最有意思的东西。要驱散无聊感,你需要去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生命的脉搏。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读后感 第(2)篇
本书书评无法描述看完本书的心情
书名很吸引我,介绍也很吸引我,只能说噱头真的做的很好了:《生活大爆炸》有多有趣,本书就有多有趣,反之亦然。
嗯,就是冲着书名翻开了这本书,凭借着强迫症完美主义把这本书看完合上。感谢自己的坚持,虽然真的没看懂。作者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开始讨论,然后说了一大堆哲学啊,神秘主义之类的东西,果然哲学书很难读懂,所以也真的领会不到作者的意思。看的比较懂的一点就是任何事情应该都是有两面性,如A是B,A也不是B,很多东西确实没有标准,正如黑白之间还有灰色领域,所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吧。
打三颗星的原因:不否认作者的博学读书多,但是我觉得作者写东西有点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作为一本书,且其并不是一本专业书,它应该做到让大多数人能够读懂,而不是云里雾里似是而非,可能我不是那个共鸣者加上哲学类的东西本来就难懂。总之,本书书评无法描述我看完的心情。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读后感 第(3)篇
这一周经历了很多混乱不堪的时刻,套用书里一个词撕裂感特别强烈。因为赠一得一这种占便宜没够的理由,开始看这本书。最开始被自证这件事的讲述方式吸引,接下来逻辑和实践理性的部分,觉得很多例子都可以搬到教学里用。从神秘主义开始,我的知识储备就跟不上了,就只能当鸡汤看了。开心在春天来到的时候,遇见这么一碗稀奇古怪又带有力量的鸡汤。喜欢作者啊,处处透着乐观和进取。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