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读后感(3)篇
(2019-05-13 11:40:04) 读后感 -
作者:吉姆·罗杰斯
人生和投资都是一场探险。投资大师罗杰斯总是带着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去体验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在本书中,罗杰斯对其一生的探险进行了精炼的概括。作为对其一生在投资市场经验教训的总结,《街头智慧》全面解析了罗杰斯的投资见解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洞见。在书中,他常常提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观点,包括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他对世界格局未来趋势的看法。他解释了为何亚洲会在21世纪成为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中心,还有他一家是如何搬到亚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等。罗杰斯宣称,当金融业带动美国25%的经济增长时,华尔街时代已宣告终结。未来的经济将掌握在那些制造食品、能源、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人手中。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读后感 第(1)篇
◆ 译者序
>> 最终他相信,唯有一直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挖掘事物真相,才能让自己具有无人能及的竞争力。一旦具有了他人无法超越的竞争力,“你就会拥有很好的生活”。
◆ 第1章 一个年轻投资者的自白
>> 爱因斯坦所言:“只有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对于宇宙是否无限,我还不太确信。”
>> 人只有不断学习,持续工作,努力钻研,才能不断进步,这与目标任务是否达到完全无关。
>> 一个人年轻时的工作经验提供了量化的收益。在教授金钱的价值时,也有助于你开发新的身份;学习理财,你会掌握切实的自主管理经验。
>> 尽管我非常喜欢表演,但仅此而已。有些事情你虽然喜欢,但千万不要走得太远,沉迷其中。
>> 你在这里卖空几手大豆对市场的了解远比你浪费两年时间去学习要多得多!
>> 连续两个夏天在多米尼克证券合伙人公司的工作很快让我明白,牛津大学毕业后,我不会去法学院,亦不会去商学院,我会尽快回到华尔街去工作。
◆ 第2章 懵懂出国梦
>> 过去50年里,随便翻找出任何一个10年历史的第一年看看,1960年、1970年,直到2000年,每个10年年初存在的传统智慧总会在之后的10年或15年被彻底颠覆。
>> 今日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若以外币储备计算,新加坡或许是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国家。
>> 对于那些MBA毕业生而言,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拿个农业或者矿业学位。今天,学公共关系的人比学农业的人多,学物理或体育管理的人比学矿业工程的人要多,但是农业未来将是比财政部更赚钱的经济部门。很快,股票经纪人会去开出租(不过他们中的聪明人也会因为农民工作而开上拖拉机),相反农民会开上兰博基尼。
(兰博基尼最初源自一家出产拖拉机的公司。
>> 为了让手里的钞票免遭贬值厄运,投资实物资产成为投资者的一个重要选择。
>> 如果历史告诉我们目前没啥异样,它至少教导我们:有无可争议的今天必定会有别具一格的明天,即最稳定和可预测的社会却发生了大规模动荡。
◆ 第3章 在路上
>> 努力工作是华尔街所赋予的,但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
>> 恒心和毅力是生存的基础,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判断力。
>>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教他们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常识,我希望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为她们提供我的见解和建议。
>> 我给大家的建议以及将来给我孩子的建议是:在你询问这份工作会有怎样的报酬以前,首先要确认这对你是否是份合适的工作和合适的地方。如果选对了地方,只要你把工作干好,不愁挣不着钱。我保证钱会来找你,挣钱对你而言将不在话下。
>> 基本面可以告诉你一切。除非基本面是对的,你可以一整天都用来投资,否则做什么都是白搭。基本面正确,好消息就会接踵而来。幸运吗?如果你想成为幸运的人,最好先做足功课。正如露易丝·巴斯德所说:“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 第4章 狙击熊市
>> 事实上,卖空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操作手法。它增加了流动性和稳定性。
>> 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远比你支撑的时间长
>> 别怕失败。人生中也别担心犯错、亏钱,至少破产一次,最好两次,都是很好的经验。但是,如果你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在你职业生涯早期去做。2万美元时破产远比你有2000万美元时破产要好得多!早点去做,这并非世界末日!
>> 你要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投资者,只有投资你自己充分认知的领域。每个人都会对某些事情了如指掌。
>> 你应该耐心等待,直到你发现一些你基于自己丰富的学识确认无疑的事。有些东西如此便宜,买下它万无一失,就像你准备到街角捡钱一样。
>> 提前获取信息很关键,但只有当你知道该怎么做时,你才会受益匪浅。
>> 如果你想赚很多钱,那么你必须抗拒多元化。经纪人总在推广一个概念,即每个人都应多元化投资,但这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
>> 致富的方法是发现什么是好的,关注它,集中你所有的资源,但是必须非常确认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一旦错了这也将让你快速破产。
>> 所有的大牛市、长期牛市最终都以泡沫终结。
>> 正如我常告诫年轻人一样,我在做助理时受益颇丰。我学会近距离观察他人。没有比在职培训更有用了。
>> 明智的办法是先为某人工作,开阔自己的视野。
◆ 第5章 投资骑士
>> 这些唯一承诺其校名含金量的地方几乎不可能给你带来美好的未来。在美国的破产法里,教育贷款是无法注销的。
>> 在泡沫中,很多金融机构提出所谓的三级资本 ,即这些资本的价值不会超过假设的抵押贷款。例如,它们的市值都有“模型评估”。如果你的电脑程序说一张特种纸值96块,你标上96块。穆迪和标准普尔说这纸的评级的是AAA,价值96块。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大部分都是垃圾。捐赠基金的很大一块就由这种东西构成,这就是问题所在。
◆ 第6章 商品的崛起
>> 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窗口令量子基金遭受重创。3年后,当他再次开放黄金窗口时,我们在大宗商品的投资斩获颇丰。尼克松辞职前一年,面对全世界范围的愤怒抗议,他宣布恢复美元和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金价和美元彻底脱钩。早在1933年4月,罗斯福总统就曾终结过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尽管他此前也曾许诺不会这样做。世界黄金市场与美元挂钩的价格为每盎司35美元,1974年1月1日,就在尼克松宣布美国人可自由购买黄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金价飙涨了600%,至每盎司200美元。
>> 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是一个以不断投资原材料为广泛基础的工具。它从13个国际交易所中遴选出36种大宗商品种类。
>> 在我看来,俄罗斯已经麻烦缠身,还将继续分解。俄罗斯的很多边远地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语言,有独立运动。
>> 相比之下,高出生率的印度可能会引发更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 1980年以前,中国还在蹒跚学步,印度远远领先于前者,但自那之后,中国已轻松甩开印度,绝尘而去。
>> 众所周知,印度留学生专注于数学和工程,
>> 到2001年,很大程度上因为每个人的公司组织架构表中都有印度人的职位,华尔街上不那么聪明的人就开始认为一定是在印度发生什么事了。吉姆·奥尼尔认为,这个国家必定是像中国一样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
◆ 第7章 落户哈德逊河
>> 我一直住在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公寓里,甚至都没有可以面对着讲话的家具,可现在我却看着这所有5层楼、1万平方英尺、完全空阔、位于世纪之交的豪宅。
>> 不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一直让我觉得遗憾,特别是考虑到我是一个国际投资者,已成为一个满世界转的旅行者。参观很多陌生地方时,我知道自己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只有通过翻译来欣赏是怎么回事。我们都知道在翻译中会遗漏很多。
>> 我所知道的是,这是种技能,很多人(包括我)却没有,只有对聪明、积极、坚持不懈的人而言,这才是很大的优势。
◆ 第8章 史上最大债务国
>> 纽约的五星级酒店和亚洲的五星级酒店没法比……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交通都没法比。纽约已经风光不再。
>> 纽约现在是全球史上最大债务国的经济和文化首都。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在亚洲
>> 中国大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我写作本书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储蓄率与投资率很高,中国大陆超过了30%。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超过40%的高储蓄率曾助其经济腾飞。
>> 如果作为一个国家,你只是消费,而不是投资和储蓄,那么借来的钱并不能让你过上好日子。
>> 在纸币系统下,一个铁了心的政府总是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支出,因此总会对通货膨胀有积极预期。”
◆ 第9章 “无破产的资本主义犹如无地狱的基督教”
>> 每个人都有兰博基尼。而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可怜的牙医助理却失业下岗,还没了房子,因为政府将他/她的同事纳的大量的税注入金融系统来支撑银行的不良资产,奖励那些失败、无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违法的人。
>>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也有类似的房地产泡沫,且濒临崩溃,但政府拒绝救市。很多人破产了,这大约持续了两到三年难挨的日子,但瑞典从此走向繁荣,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稳健的经济体之一。
>> 经历大崩盘后有20多年,日本股市市值还不及20世纪90年代的3/4。自杀率依然高企,出生率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 1966年,日本遭受难以想象的崩盘,股票经纪人都破产了,无一幸免。那是世界末日吗?不,政府允许每个经纪人和每家投资银行破产。随后的20~25年,日本成就非凡,其他任何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均未超过日本。
>> 崩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犯罪行为。
>> 如果由我来决定,雷恩斯在2008年就该坐牢;相反,却有人无视所有原由,奥巴马竞选时居然还去征求他的意见。
>> “待到潮水褪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沃伦·巴菲特说。
>> 1907年经济崩溃时,美国能获救是因为它当时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从债务国朝债权国迈进,这是一个向上拉升的曲线。
>> 历史上美国曾有三个央行,前两个都消失了,这一个无疑也将以失败告终。
◆ 第10章 东方神游
>> 1988年,我开摩托车横穿中国。当时我参观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那时的上交所隐藏在一截土路尽头一个有些破败的门脸里,其办公空间不到100平方米,只有一个柜台工作人员。要买股票你得走到柜台前,直接找柜台工作人员结算。柜台工作人员用算盘计算交易,场外交易股票就是如此。
>> 当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需要医疗和牙科保健时,我们会从全世界任何地方搭乘下一趟航班飞到新加坡,因为在那里得到的医疗看护质量无与伦比
>> 在我们家,当孩子们都在家时,佩姬和我两个人说英语,两个女儿说中文,管家、家庭教师和我们说英文,但对孩子们只能说普通话。有孩子在时,她们俩之间也必须说普通话。
◆ 第11章 移民国家
>> 新加坡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其高储蓄率和投资率。它拥有全球最高的人均储蓄率。
>> 然而,在新加坡储蓄是强制执行的。每个人要将收入的20%上缴存入国家养老金基金——中央公积金;另有16%由你的雇主缴纳
>> 我们定居新加坡后没有买电视机,这与乐乐在美国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源自我们的家庭传统。我在纽约生活的40年里一直都不曾有电视,现在我能想到的是没啥很好的理由让我去买台电视。
>> 历史上那些对世界开放的国家都是最繁荣的。
>> 来自世界各地各行业的精英汇聚于此,让这个城市变得更为卓越。这就是对外开放发生的事情。邓小平说过,打开窗户会有一些苍蝇飞进来,但同时也会迎来新鲜空气和阳光。
>> 有趣的是,最激烈的反移民情绪反而来自移民自己。
>> 在发达国家,经济繁荣往往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有钱人不需要年老时还要靠孩子们来照顾自己,安度晚年。
>> 如果放弃移民政策,则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一个国家需要年轻人的困境,那就是让人多生孩子。
>> 日本政府预计,在未来50年里,四成人口的年龄将达65岁或者更为年长。导致这一困境更难解决的是日本臭名昭著的偏执狭隘。日本是地球上比较排外的国家之一。
◆ 第12章 自由的热土
>> 现在我们也有一套国内监视体系,它有个不祥的名字叫“国土安全部”。
>> 任何牺牲基本自由以换取短暂安全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他们既得不到安全,也无福消受自由。”
◆ 第13章 纸币危机
>> 19世纪,大多数货币与黄金挂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将世界各地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即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 现在有些人呼吁恢复金本位。也许这样能在一段时间内起点作用,但政客们总能想出一些办法来绕过这些事,最终问题还会重现。
>> 公元54年,当罗马尼禄上台时,罗马硬币既非纯银也非纯金。到公元268年,罗马的银币只含有2%的银。金币已然消失,因为聪明的罗马人之前一直在囤积黄金。事实上,这就是“贬值”一词的起源。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干了同样一件事,他令美国人用美元换黄金不再合法。他没收黄金,令美元贬值了近一半,将一盎司黄金兑换20美元提高至每盎司35美元。
>> 历史上,人们曾用金、银、铜、青铜、贝壳、象牙、牛……来充当货币。
>> 我总是通过当地最大的银行来进行投资。我很清楚如果真要有什么麻烦,政府会对国家银行施救,我也不会有失去账户的风险。
>> 几十年来,瑞士金融业几乎处于半垄断状态。因此,它们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整个国家的经济被过度保护,瑞士航空破产的原因在于它从未真正地去竞争过。任何垄断最终将毁灭自己
◆ 第14章 无人能颠覆供求规律
>> 苏联试图践踏供求规律,结果却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物资短缺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现实。在那里,人们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排队,试着买点西红柿,或者其他任何可买的东西。
>> 菲律宾政府限制大米价格,农民因此不种田了。菲律宾人一直习惯吃米饭——相对于不断上涨的玉米和小麦价格,大米价格最便宜。于是,他们继续吃更多的大米。一方面不鼓励种大米,另一方面对大米的需求又在不断增加,其结果显而易见,最终,大米几乎“断顿”。
>> 中国政府每五年自动换届,没有哪个领袖连任两届以上,这就不可能是独裁政权。
◆ 第15章 旭日东升
>> 中国正在全球各地购买各种生产性资产,油田、种植园、矿山,所有他们能找到的资产。因为他们的看法和我是一致的,即原材料短缺。
◆ 第16章 创造性破坏
>> 研究表明,社会底部的20%每几十年会发生变化,就如顶部的20%会发生变化一样。
>> 35年前,我整天都坐着长时间看公司年报,研究贸易期刊,复习电子表格,吸收各种公司的所有复杂数字信息。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去拜访上市公司。现在我几乎不做这些了,如果有需要的话。我继续对世界和我热衷的事物保持警醒。是的,我挖掘出事实和数据,但今天这样做太容易了,因为你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很多你需要的资料。现在,我有更多的经验,因此,对我而言这更容易让我做决策。
>> 拥有妻子和孩子的人,可以说对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因为家庭成了伟大事业的影响因素,要么是善举,要么是危害。”
>> 我现在的投资是我的女儿们,让她们更聪明,有敏锐的洞察力。我这么做部分是来自苏格拉底传递给柏拉图的智慧。我试图确保孩子们能自食其力,而不是试图赚更多的钱给她们。
>> 如果我什么也没给她们留下,我希望能让她们拥有追寻梦想的勇气,追逐她们的激情,不管那是什么,都敢于尝试,即便她们失败了。我想让她们明白唯一真正的失败是没有去尝试,唯一不合适的问题是不去提问。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读后感 第(2)篇
很久之前看过《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并没有深刻罗杰斯这个人,后来知道他和乔治索罗斯那个金融大鳄有关系,才知道量子基金是他们共同创立的。美国众多投资家中,索罗斯像鲨鱼,一旦嗅到金钱的味道便张开血盆大口,所以有了当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炒的一个个政府破产;巴菲特像蛇,师从格雷厄姆,以及费雪的价值观投资理论,不轻易出击,一旦出击,必然精准;而罗杰斯像鹰,俯瞰苍穹,睥睨不合理的一切,浪子一般到处旅行,亲眼见证,他的投资哲学角度更为宏观,也更为全面,以历史为轴,以社会为心,倾听各行各业之声,又及时收放自如,适时进退,这才是我应该推崇的境界。罗杰斯虽移民新加坡,但书中对美国政治经济诉讼医疗制度又个不一样的当事人看法,对那些崇洋媚外地人算是一个犀利的警醒,美国并没有那么美好,而且正如世界是红的一本书中所说,下一个机会在中国。自己本身也是一名浪子,一个把书当饭吃的男人,也像罗杰斯一样看书但不信书,更相信自己亲眼亲历过的事情,所以则喜欢到处旅行,虽然只是中国环游,但将来我肯定会环球旅行。我也和他一样,喜欢站在统筹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叶障目地深入森林只见树木。一切投资基于人性,一切发展回归历史,也许将来回首,我会成为下一个罗杰斯!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读后感 第(3)篇
偏作者个人的经历和观点多一些,慕名而来,但感觉不太适合现阶段的我。
用碎片时间读完了,但是很多金融学观点我没有自己分析和思考,囫囵吞枣放过去了,加上基础知识不牢,有的不能完全理解。即便如此,对罗杰斯一边旅行一边发现投资机会的经历还是感到惊奇,书中其实说得很简略,作者对过程困难与否都略过不表,我们最后看到的很多都是确定的东西。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他对各国的看法,尤其对美国政治等做了很多批判,这跟我们看自己国家的问题是一样的,本质上还是希望它更好。作者更相信市场的力量,因此也用很多例证去强调这一点。在我没有对其做深入了解和思考时,还不能妄下结论。从一些片段中能看得出来,罗杰斯对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并致力于弄懂它,即使时代在变化,他依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眼光,这当然也能给投资带来独立的自信而非受人干扰。大概优秀的投资者都有某些相似的特质。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