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诃德大神父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5-24 08:24:06) 读后感 -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燠热的西班牙中部平原上,一位刚刚意外晋升为高级教士的神父,一名笃信共产主义的前任镇长,开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西雅特600汽车,正朝着马德里驶去……佛朗哥将军、宗教裁判所、马克思与《资本论》、色情电影、马拉加葡萄酒、圣三位一体……在格林这部对《堂吉诃德》的现代戏仿中,吉诃德神父与“桑丘”镇长就各种问题展开辩论。信仰遭到拷问,怀疑暗地滋生,两人事态频发的旅程最终将走向何处?
吉诃德大神父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秉持质疑的信仰评书之前,先八一八作者格林的传奇一生。苏联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并曾获邀去苏联观礼,不久又皈依天主教;酷爱穷游,二战期间被英国军情六处MI6发展成间谍;古巴革命时期帮助革命,受到卡斯特罗接见;越战时期受到胡志明接见。可以说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他,他的作品也大多与他的经历有关。诺贝尔文学奖只解密五十年前的档案,截至1967年,他已经获得21次诺奖提名。虽然至死也没有获奖,却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一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视他为偶像。他的头号粉丝马尔克斯说:“没有他,我不知道如何写作。” 诺奖委员会在他死后也不得不声明:没有颁发给格林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错误。青年女作家蒋方舟说:“他一辈子活出了别人五辈子的容量。” 此话半点不虚。这本书里的吉诃德大神父与他传说中的祖先堂吉诃德相差四百年,差不多也正好五辈子。身为敢说敢为的堂吉诃德的后代,却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神父,一生的信念都在背叛与忠诚之间徘徊。什么是信仰?吉诃德大神父似乎一直在做着违背天主教信仰的事:将教区的捐款转给“关爱囚徒之家”;与共产党员桑丘结伴出游;帮助一个打劫无人售货店的穷人逃脱追捕。每到夜晚神父都会扪心自问:“我做错了,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等到他在桑丘的“无意帮助”下,第一次投宿妓院,第一次见到避孕套并当作气球吹,第一次误看成人电影,出了电影院后他放声大笑:去他妈的主教,去他妈的道德神学。“至今始觉圣贤书,读来一无是处。”就是这么一位“忤逆”的大神父,当见到有个教区的主教在向富商拍卖“抬圣像权”时,却怒不可遏,像他的祖先一样冲了上去,撕去圣母像身上的纸币,大喊:“放下圣母玛利亚,你们这是在亵渎神灵。停止仪式,除非你们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神父最后被当成引发暴乱分子追捕,遭遇车祸重伤不治。弥留之际,早已被主教剥夺弥撒权的吉诃德神父,在梦游中做了最后一次弥撒。手里拿着虚幻的圣餐与圣酒,仿佛就像耶稣在控诉那些法利赛人:“你们这些只重律法教条而无视信仰本质的法利赛人有祸了。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吉诃德大神父生活的年代恰恰是我们的动荡年代,那也是一个崇拜语录高过追求信仰的年代。前两天同学群里在传一个视频,在苏州马拉松的最后冲刺阶段,有个运动员被志愿者硬塞了一面国旗,无奈之下,她只能扔掉国旗,全力冲刺。即便如此,她还是被打乱了节奏,屈居亚军。这要是在那个年代,她铁定要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好在时代在进步,尽管仍然有擅于抢占道德制高点的魏静之流,大多数人还是清醒地站在了运动员的一边。就像书里所说:“马克思主义者桑丘,比共产党更信仰马克思主义;吉诃德大神父,比罗马教廷更信仰天主教。” 经过思考、带着质疑的信仰往往远比盲从的信仰更坚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追求的初心是什么。
吉诃德大神父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如果光看书名,一定会觉得此书枯燥乏味,然我也是冲着九点多的人气去读的,果然不负重望。
一位喜欢读塞万提斯骑士小说的吉诃德神父和一名前镇长共产党员桑丘,完全不搭的两个人,看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信仰,却神奇地结伴同行,说去旅游散心也好,说去求圣解惑也好,总之擦出许多友谊的火花,闹出了许多不羁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到最后谁也离不开谁,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书的结尾,吉诃德神父身,再次被桑丘救出,两人为躲避追捕,只能选择走田间土路,最终出了车祸,吉诃德神父其实外伤不严重,但精神却处于主教信件中的煎熬中,主教取消了他为别人忏悔的权利,就算神父自己也只能在家一个人做弥撒,这种宗教的压制给了吉诃德神父很大的精神压力,以致他在梦游中仍然想要反抗教权,他给桑丘做了弥撒,也是满足了桑丘自己的愿望,之后离世,我感动哭了。
撇开宗教,撇开政治,单说人性,其实还是有种患难见真情的友情,不论是一起喝酒吃香肠,还是路上的谈话,如果吉诃德不出声,桑丘就觉得非常难过,他喜欢无拘无束地谈心,尤其他们说的三位一体,竟然是一定每次都要干掉三瓶马拉加葡萄酒。他们一起去看了世俗电影,《少女的祈祷》,吉诃德神父因为从没有过世俗之心,所以他总想大笑,然看到大家都很严肃,便不好放肆,他也会迷惑自己没有情欲的干扰;他把避孕套当做气球吹爆,也挺搞笑;他救了抢劫无人售货店的嫌疑犯,反被嫌疑犯劫持,不但被抢去鞋子,也被抢了奶酪。之后穿着尼龙袜走在冰冷的石路上,一个脚的大拇指也破了出来,两人走到店铺买新鞋,店员非常尊敬吉诃德神父,把他的脚趾轻柔的放进新鞋,这些细节都让我记忆深刻;他的厨娘特丽莎,一直瞒着他,把马排做成牛排,但却非常美味,这美味,其实也应该是吉诃德成为高级教士的加分项。所有零零总总的细节都让这本书有了别样的味道。虽然作者并没有描述这两个人的外貌,但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两个老朋友,一起游历宗教圣地,一同交流各自的思想,有争执,才有进步和反思。总之,这是本非常幽默风趣,值得推荐
吉诃德大神父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第一本格林的书,一开始名字并不是很吸引我,“神父”俩字更让人有敬而远之的冲动。结果挑选了一圈格林的书发现这本的评价最高,再加上在简介里似乎嗅到了公路小说的气味,于是选择了它。一位神父和一位共产党人莫名其妙的冒险,前半段两人因信仰不同性格不同行事风格不同引发的辩论(也可以说是拌嘴…)几次看的人笑出了眼泪��。随着旅途中两人相处时间越来越长,经历的荒诞事越来越多,彼此间的争辩逐渐演变成倾诉及心照不宣的沉默,在两个差异巨大的个体之间竟然产生了散发着酒香的默契,当镇长解救出神父,两人为了逃跑再次上路时,同行者真正成为了伙伴。神父和镇长都是可爱的人。随着故事发展可以感受到神父原本的被动、麻木消失了,冒险经历像是新鲜血液注入了一只一脸平和的木偶,他变得鲜活了。而镇长也从原本略带狡猾和蛮横的混不吝开始在意起身边的这位同伴,以社会人的机敏保护着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的神父,最后对神父产生了深刻的敬与爱。信仰的差异并未阻止二人结伴而行,就像书里说的二人都深爱着自己的信仰,却也对各人所处的群体无法全然认同。我想,让这样的两个人成为生死之交的不单是与他们一路相伴的美酒,更多的是二人内心深处对各自信仰的思考与质疑。故事和酒,这本小说都有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