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7-11 15:14:21) 读后感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

作者:范志红

本书是营养专家范志红的权威之作。作者从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除了全面总结作者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还归纳其核心理念,不仅涵盖有实效的健康饮食信息,还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在线阅读地址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读书笔记


今年人代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披露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目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患者已高达4亿多人。


这么多人得慢性病,主因是饮食方式不科学。太多的人喜欢或在不知不觉大快朵颐中吃进了过量的高热量、高油、高糖、高盐食物,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类多的食物吃得过少。


既然慢性病是吃出来的,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科学的饮食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甚至把某些慢性病给吃回去。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一个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腐败分子,被关进监狱吃了一年多牢饭后,三高竟都没了。


有健康不一定有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健康的获得和吃法科学有很大关系,而要想吃法科学,就要学习吃的科学知识,范志红老师的这书,就很适合所有人来读,因为没有人不需要健康,情愿病从口入。


然而奇怪的是,截止到读完这书,这本2017年10月出版,篇幅不长且通俗易懂的书却只有1.2万的阅读量,书评还不到四百条,读者的想法也寥寥无几。


“吃谁不会,还要学”,这或许是很多人不愿看此书的理由。的确,吃是人的本能,不用教谁都会,但想要通过科学饮食获得健康,那就必须要学了。


记得八十年代初,一个偶然机会从旧书店淘得一本名叫《烹调营养》的书,看过后如获至宝,从此就常用书中讲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日常饮食,此书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功不可没。这次再细读范老师的书,不仅觉得范老师的书更系统全面,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知道了丙烯酰氨、美拉德反应是怎么回事,书中讲到维生素C在一定条件下居然还有致癌作用,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西在被淘汰,但无论如何,民以食为天这一点不会改变。人们常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在我看来吃才是永恒的主题。不婚族也好,机器人性伴侣也好,只要是个真人,那TA们还免不了吃。因此范老师在书中讲到的食物小包装,在外就餐时的轻食风格等,对那些茫然于未来变化的商界人士,也给出了富有远见的启示。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读后感800字 第(2)篇

自古以来的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对百姓生活的重要程度自不必说。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的食材可谓是琳琅满目,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更是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如何吃得好,又能吃得健康呢?n相信在我们大快朵颐之际,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多数时候都是用“眼睛”吃饭,而不是用“脑袋”吃饭,所以导致现代人因“吃的东西”而患上了很多慢性病,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于如何用营养丰富的食材,做到既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又能掌控自己的健康。在这本书中都会找到答案。如果你真正爱自己和家人,就一定认真拜读一下此书,让自己成为一名会吃、懂吃又能吃出健康的美食达人。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真正主宰  。一句话说的好: 当一个人没多少知识时,一定得有一些常识。否则,无知的爱就是害。让自己和家人一定吃出健康,那是我们的责任。不是吗?n因此,这是一本值得人人学习的营养健康指导书。我也相信,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发出如此感慨:为啥我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呢?我要说:意识到了马上行动就刚刚好,因为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了,不是吗?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读后感800字 第(3)篇

整体上写的还不错,通俗易懂,娓娓道来。但可能由于出版时间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新的研究结果没有吸纳和进一步阐述。比如关于酒精问题,最新研究是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对于酒类如果从营养角度看应该杜绝。其次,在部分地方有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一方面强调稳定血糖的重要性,却又不建议主食中去排出精米精面和精制糖,实际上糖化主要就是由这些东西引起,摄入当然是越少越好(尽管WHO规定是20g/天的精制糖摄入量,但这些东西除了能量外在营养上几无价值,人类对此类物品的最低摄入量可以是0)。以及在膳食建议方面,一方面说要参考膳食指南,一方面又说膳食指南要照顾到人均收入的问题所以做了一些扬弃,我觉得单纯从营养配比出发会更好。书中对于油脂的讨论还是比较浅的,没有深入到脂肪酸的层面,略有遗憾。蛋白质方面书中建议多食用植物性蛋白而非动物性蛋白(这个确实是有论文研究支撑)但从吸收利用率上我记得动物性蛋白要强一些。总而言之,这本书当作科普入门是不错的。但也建议其他读者及时跟进最新的研究结果,毕竟受出版时间和版数限制,书籍未必能做到时时最新。而营养和健康实际上是人最重要最应该注意的事情。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