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读后感(3)篇

(2019-02-11 19:12:20) 读后感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

作者:李娟

“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在线阅读地址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读后感 第(1)篇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踏上一片新土地的瞬间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归属感?

你可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某个城市生活过了多年依然会时时感到陌生和孤独?

我都有。

可李娟,不管小时候跟着外婆在四川,还是后来伴随妈妈在新疆,亦或是自己奔波在城市和牧场,她都有一种令人艳羡的心安理得和随遇而安。她的灵动和浑然都来自于她那颗安稳坦然的心,她客观犀利地认知着一切,又包容着一切。

初识李娟-爱上李娟

小崔说事确定要被砍掉的时候,小崔和雪纯就做了一个读书专栏,采访了二十几位作家。采访阎连科的时候,阎连科没带自己的作品,带了一本《阿勒泰的角落》,说李娟写得比他强多了。在微读看《受活》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他的荐书,然后就在微读上开始了我的李娟之旅,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我有些小强迫,读书的时候不喜连续读一个作者的两部作品,怕审美疲劳。于是就一本李娟,一本东野,穿插着读完了李娟在微读上的所有上架书。后来东野书太多便偶尔也有看腻的时候,当时就想,李娟怎么不像东野那么多作品,可以让我看都看不完,哪怕也会有看腻了的时候呢。

  • 羊道

读《冬牧场》的时候就看李娟说到,冬牧场结束就要转春牧场然后夏牧场了。所以我也一直心心念念地惦记着春牧场和夏牧场,喜欢并渴望读娟姨的游牧经历(她博客中自称娟姨,经常想起她的语气)。

一早就知道了李娟出了新书叫《羊道》,终于等到微读上架的通知。一看价钱,深思熟虑了两秒钟,果断拿下。买了这本之后才知道分了三本出版——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微读只上了这一本《前山夏牧场》,中间的那一部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读,除了刚开始家庭成员的关系不是很明晰,我也是读得津津有味。

跟冬牧场的时候一样,李娟跟着转场的牧民家庭一起生活、劳作、转场,一起感受游牧生活的天地广阔。

  • 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哈萨克族牧民是目前保留得最好的游牧民族了。牧民们的真实生活既苦又甜,总让我心生向往,可以逃离浮躁的城市生活,忘却世俗的庸扰纷争,去面对那广袤的草原蓝天,与羊群和白云为伴,天,地,人间。

游牧生活的日常是互相帮助。

没有哪一个牧民邻居纠结在你占了我便宜我抢了你地盘上不肯放手。他们的怨怒都来去匆匆,过后如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回归质朴的相处方式。你帮我,我帮你,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谁也不会只予取予求,大家都有自知之明也都不辞辛苦地付出和回报着。

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原生态?周围充斥着到处都变得孤立自私的气息,只求索取,不再付出,于是人与人之间再也不是单纯的样子。我听过的最“贴心”最“慷慨”的回报是“你在我心里啊!”,那是发生在对方向我继续索取付出的时候,其实自己做的事情连最起码的对非己个体的行为上的尊重都没有。

牧民们总是那么大气。

他们从不会纠结于钱财地位和家境,更不会执迷于今天谁出轨了,明天谁出柜了这种浮华的问题。他们尊天重地,用着无尽的生活智慧去辗转生活。即使是对待不喜欢的人吧,他们也不会小家子气到不吱声不理睬。当你面对的是广阔的草原天地的时候,你的心也就变得宽广了。

所以在这样的天地间,李娟的心胸是超越了她那个小小的躯体的,她的任何情感在她的描绘中都显得那么真切自然。以前,我们都会觉得小气财迷不好,生气打架不好。可是在李娟的笔下,这本书中的,包括以前的每本书中的那些小情绪,都显得那么真实且不让人讨厌。

牧民总是那么真实。

在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里,他们也会认为谁是好的,谁是不好的。可他们有起码的教养,他们有常识的判断,他们更有做自己的定力。他们也会评论他人,他们还会毫不掩饰对不同人的喜恶,可他们依然礼貌地对待他人,从不会试图干涉他人更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李娟在那一个个家里,从来也都是尽心竭力地融入。即使自己能力有限,她也从来不好意思偷懒,也不好意思拖后腿。正是因为这种身体力行,我想李娟才更加真实地体验到了游牧生活的全部,不仅仅是形式上加入到了一个个牧民家庭中,还真切地变成了一个与天语与地语的人。

我羡慕这样的李娟,我喜欢这样的李娟。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读后感 第(2)篇


18年7月听读第一遍,同月视读完成。

决定重新开始好好听书的时候时值初夏、未至深夏,于是在春夏三本之间先选了这本前山夏牧场。从写的时间顺序上,是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冬牧场,这本稍不如更早的阿勒泰,但远好于后面的冬牧场和走夜路放声歌唱。但愿最新的向日葵地能有所翻盘。

一个人有点才华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在保持本性和求新求变中取得一个平衡,才不至于在所有书中重复第一本书,也不至于被作为作家需要去写的意识,湮灭了那种有点什么不得不写不吐不快的写作的原点。

前山夏牧场(珍藏版)读后感 第(3)篇


没有置身其中,永远不要评价。当我们在寒冷的周末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读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路途中的极寒、极饿、极乏时,再也不会抱怨没人给自己做早饭,就算这辈子每天都是我一个人准备早餐又何妨,给大家带来幸福感不就是自身的价值吗。

  淳朴的哈萨克牧民,他们敬畏大自然,只是大自然对待他们从不留情,他们受了太多的苦。16岁美丽的像极了城里孩子的苏哈拉的频频离家,偷拿家里的四万元,竟然在城里学起了电脑。美丽的小婴儿阿依兰的妈妈,那个小媳妇,即使极不情愿,也终和苏哈拉一样,骑在马背上在恶劣的天气里随着家人,过着一年几次的艰苦的迁徙生活。

   没有人不向往安定。不知道当所有的游牧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木头房子、石头房子、砖瓦房子或是楼房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在寒冷的冬天怀念转场途中的饥饿和严寒。我想,如果不再有游牧,怀念必然将至,只不过,那些都不再是艰难和困苦,而是拖依上音乐和舞蹈的热闹,转场途中陌生人的一碗酸奶的感动,搬至新家时邻居们热茶水和吃食的温暖。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