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1-18 05:49:25) 读后感 -
作者:李娟
本套装包括:《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历时16小时42分,跨越了农历新年,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内容太引人入胜,以至于春晚我只看了一个芭蕾节目飞天。我觉得,书的内容比春晚好看多了。
这是我读完的作者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阿勒泰的角落》,读完书评还没来得及写,就看到了这本,于是,如饥似渴一气呵成地读了下去。
作者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很有普鲁斯特意识流的风格,又有点三毛行走天涯的意味在里面,读来让人不忍释卷,如饥似渴。
2018年9月间,我同亲爱的友人去了一趟新疆,到了作者笔下的可可托海。一路驾车在隔壁公路穿行,远处群山连绵不绝,我竟不知在那些我所不知名的大山里,还有这样一群哈萨克牧人。他们的生存之道,让我大开眼界。作者跟随扎克拜妈妈一家辗转在大山里的各个牧场,期间牧人转场的艰辛,尤其是那绵绵不绝的寒冷,即使在温暖的暖气房里读着,也觉得阵阵冷意侵遍全身。我在佩服作者的同时,更对这些哈萨克牧人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坚韧不拔,不畏险阻;他们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他们对生活从不抱怨,充满了智慧和希望。
有一个统计,在哈萨克牧民中,迁徙距离最长、搬迁次数最多的人家,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这真是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民族,一支密切依循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状态的人群。生活中,似乎一切为了离开,一切都在路上。青春、衰老、友谊、财产……都跟着羊群前行。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确是艰辛的,可这世上真的会有更好一些的生活吗?真的会有轻易就能获得的幸福吗?
面对辛苦、疼痛、饥饿、寒冷、疲惫……种种生存的痛苦,不能绕过,只能“忍受”,只能“坚持”。
说起来,都是公平的。只有忍受限度之内的生活,没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忍受生活”——听起来有些消极,其实是勇敢的行为。在牧人的坚持面前,无论什么样的痛苦都会被消融。所以,哈萨克葬礼上的挽歌总是劝奉生者节制悲伤,弹唱歌手们也总是调侃懦弱,视其为愚蠢。
生活总是在到来与离开之间,只是经过而已。但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经过”呢?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痛苦与欢乐……真想知道,在遥古的年代里,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使得这支人群甘心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栉风沐雨,顺天应地,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的跋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平均一个礼拜搬一次家,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
据说这是全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真想知道,到底为着什么,全世界只剩他们坚持到了如今……但又怎么能说这样的生活动荡,这样的生活没有根呢?它明明比世上任何一种生存方式都更为深入大地。又怎么能说它脆弱?它依从自然的呼吸韵律而起伏自己的胸膛,它所凭恃的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
在内陆刚刚夏末秋初的时节,而新疆的初冬已现端倪。但经过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满山谷绿意灿烂,水流边的马群深深静止着。视野中,羊道是唯一的生命,只有它们是“活”的,在斜坡上不时地束合分岔,宽广蔓延。
在路上,我很多时间都是沉默的,静静地透过车窗观察这片神奇的土地。那时,我还没有读到此书,从而只把当时的自己当做一个过客,我从来不曾渴望过全部的世界,我只是经过这个世界,去向唯一一个小小的所在。微雨的时光又湿又绿。阴云沉沉,世界却并不黯淡。
多希望我不是一个过路者。我的性格,使我与山野的缘分更深一些。多少次在梦里,多少次幻想着,我的心自由自在地在原野驰骋。而现实的这个世界因为与我的生活无关而使我心无凭恃。那些石头路上上下下的每一个角落,也只能在我的梦里穿梭、耽留,让我在梦里深感亲切、踏实,又寒冷、畏惧。
山野浩荡,从此缘分结束,再不见面。
不,我一定再去,看看羊道,看看各个季节的牧场,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
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一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读李娟的长篇,想快也快不起来,于是在这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体验一种淡然的欣喜!
李娟是汉族人,但是她深入新疆北部的哈萨克牧民家庭,经历了牧民的四季迁徙,体验了真实的牧民生活。。。
可以说,这是一个新奇之旅,牧民们生活中的一切:放牧、喝茶、打发长长的白昼、山羊、绵羊、小马、骆驼、不可或缺的狗。。各种细节都令我们感到新奇,这些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过着与我们迥然不同的生活!
李娟的写作态度是谨慎的,她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不加评判地记录下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李娟的文字是优美的,仿佛一壶清茶,清香悠长。李娟又是非常勇敢的,可以把卡西嘴里吐出来表示友谊的口香糖再放进嘴里嚼。。我们不可能成为李娟,感谢李娟把这段难得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能通过文字认识纯真而独特的哈萨克游牧民族!感谢!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李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多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地看她的作品。从中看到了她眼中的世界,那么的明亮、干净、坦阔、智慧。生活的体验和辛苦的劳作不仅让李娟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更具有了谦卑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也就是在这样广阔不仁的天地中,树立了牧民们“一切总会过去的”生活态度,濡养出老庄“无为”的生命哲学。
所以,他(她)们面对繁重的劳动和一尘不变的日子总是表现的很乐观豁达。
李娟这样的写作和记录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新鲜给养。轻盈娟秀的文字里汩汩流出的是生存的力量。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人类原始的劳作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启示。
小说喜欢一口气看完,散文就要慢慢看喽。尤其是李娟的记录性散文更是攥住人的心,撩拨着人的情。深深地体会她写到的此情此景,你会感到平淡艰苦的游牧生活硬是让她描绘的耐人寻味。
作家田耳曾写过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我们遇见什么样的母亲,就成为什么样的自己。李娟的不一样也离不开她的母亲。按她的讲述她母亲也是喜苦中作乐,生性浪漫的人。但比起李娟的忍耐她的母亲更多了些怪戾。毕竟是受过苦难的人,她们更豁达、坚韧,更多了些平常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