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丝:钱学森传 读后感(3)篇
(2019-04-10 09:04:33) 读后感
作者:张纯如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蚕丝:钱学森传 读后感 第(1)篇
钱学森,一个在中国响当当的名字,新中国导弹、火箭、卫星等国防科技领域建设的灵魂人物、领导者、管理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受他教育和影响的后辈科学家称他是“神一般的人物”。或许,一般公众对他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当我读完另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传记之后,被邓的人生选择和事迹深深感动,同时也很惊讶:原来邓稼先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和牺牲了这么多。而作为一个承受其毕生心血和伟大贡献的当代中国青年人,除了知道这如雷贯耳的名字外,其他几无所知。此外,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也与我一样,搞不明白邓稼先、钱学森等这些大人物所从事的领域与做出的贡献有何差别。所以,我决定再读钱学森。
我选择了《蚕丝:钱学森传》,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张纯如的另一本作品公众更为熟悉——《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是第二代美国华裔,与国内关于钱的作品相比,她的这本书对钱的叙述、描写可能更为直接。钱学森出生于杭州,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钱镠(liú)的后裔,钱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钱学森幼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然后又以庚子赔款留学生的身份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先到麻省理工学院,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航空学巨擘冯.卡门。此后,钱学森对美国国防高科技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也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钱学森也不是没想过申请成为美国公民。不料,1950年代,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兴起,钱学森之前的一些亲密同事被美国当局怀疑是秘密共产党员,钱学森因而也受到怀疑,先被审查、逮捕,限制出境,后又因被认定为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被驱逐出境。傲慢、自尊心强烈如钱学森者,已经对美国失去希望,于是求助于新中国。1955年,钱学森回到中国。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国防高科技工业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由此得到空前地提升。
钱学森具体是怎样一个人呢?聪明,傲慢,优雅,坦率,自尊心极强,古典音乐爱好者,优秀的管理者……
如果钱学森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忍气吞声、小心翼翼,他可能不会被美国当局注意,可能会继续留在美国,可能成为美国公民,由此他作为科学家可能会有更大的突破。而当他一旦决定返回中国,他的科学家生涯也就基本结束了,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但另一方面,他带着他的学识回到了父母之邦,在他的领导和管理下,中国的国防事业飞速发展,他的事业在另一条路上有了新境界。中国应该感谢他,中华民族应该感谢他,因为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像现在这样强大,离不开他的努力。
蚕丝:钱学森传 读后感 第(2)篇
一直想很深入的了解下钱学森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出于对张纯如的信任,我选择了她的书进行阅读。她没让我们失望,这本传记写得非常好,文笔优秀、叙述严谨,很多描述都是基于材料和相关人物的口头描述,她在用词上相当谨慎,不确定的事实她都用了不确定性语气。虽然用词谨慎、叙事严谨,但是她的文笔也是很不错,感觉得出来它很有才华。让我映像深刻的是,这本传记没有单纯记录钱学森的人生,而是花了很大篇幅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与他联系重要的人物。传记就该这样写,想更深入了解一个人物,也必须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
这本书从钱学森的童年时代开始描写,直到钱学森回国之后结束,不知道是因为回国之后的资料不好查找的原因,张纯如没有写后面的故事。整本传记让我感受到最深的就是钱学森是一个勤奋、骄傲、自制力、组织能力特别强的人,他爱国、他也热爱自己的科学事业,他的回国其实,某种程度上还得感谢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驱逐和侮辱。钱学森的回国对中国的科学事业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手奠定了中国的航天航空、导弹事业,他的知识、眼界、能力给中国的很多科研制度的制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点静不下心来,书评可能写得不是很全面,但是应该没有错误。
蚕丝:钱学森传 读后感 第(3)篇
景仰,膜拜,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虽然钱老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但这本书看下来仍是深深震撼。这本书的角度其实比较其他传记中立客观,但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青年到中年的天才科学家的形象。伟大的科学家是改变世界,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伟大力量。习大大昨天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一直很尊崇这个职业,在一个两弹一星元勋光环照耀指引下的科研机构,曾经也勉强算个最底层的科研工作者,如果时光能倒回,我一定会在这个职业上好好努力,虽然能力资质平庸,哪怕做岗位上一颗小小的螺丝。现在已经远离科研工作,那么,做好自己现在的工作,也算是在这份事业中尽自己一份微薄渺小的力量吧。回头慢慢长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