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3)篇

(2019-04-29 12:57:26) 读后感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

作者:田涛 吴春波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在线阅读地址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 第(1)篇

在某些人为华为高唱讃歌树民族英雄大旗的时候,必须翻一下这本成书于2015年的书,本书虽也是一本为华为洗地的书。但起码反应了华为人的世界观。书中说到任正非一直批评华为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会把华为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而IT行业的全球化特征也决定了华为不可能是一家纯粹的“民族企业”。原因在于:华为起步之初,面对的就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既要与它们竞争,又要向它们学习。唱赞歌的人请冷静下,书中描述的内容如下,这就是现实:n至今为止,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主要做的、所取得的,是在西方公司的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与国外竞争对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累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华为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只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和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并在竞争的市场上逐步求得生存。这比自己绕开这些专利采取其他方法实现,成本要低得多,由于华为支付费用,也实现了与西方公司的和平相处。费敏主管过华为的研发,他的观点是,工业是个供应链体系,华为过去长时间的创新,就是不断地贴近市场和领悟客户需求,基于别人最先进的芯片、基础软件和操作系统,开放架构,整合资源,再去做系统和网络解决方案及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n专业领域的基础专利几乎全是西方公司的,华为十几年的技术积累陷入了山脚、山腰的十面埋伏之中。从1997年开始,华为近20年来持续引进外部管理经验,包括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埃森哲、HayGroup(合益集团)、波士顿咨询等,为华为提供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财经服务(IFS)等多方面的持续变革,使得华为的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流程变革不断进步,奠定了华为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华为为什么愿意在各种场合为IBM背书?很简单,是IBM教会了华为“爬树”,以一套西式的制度与流程将华为带向了全球化的轨道。所以,华为是在中国最不像中国的公司,某些人强硬给华爲民族英雄的标籤。我想真正的华爲人是拒绝的。是他们把今天的华为被逼走向自我封闭及技术至上,这个内循环会走向苹果型的公司还是走向摩托罗拉的失败的公司?n华为问题是与王安电脑一样的,华为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在一个共享及分工的时代,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法独自面对技术快速变化的趋势、无法打通整个产业链。王安电脑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封闭路线而走向衰落,但对于华为来说,如果这种封闭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外界封闭封锁你的,看高通、谷歌、ARM、微软、SD联盟、wifi联盟、陶氏等已经对华为断供。在这个产业链年代,华为被封闭又怎么办?王安以家族控制的方式培养接班人出了问题,但华为75岁的任正非在这个庞大的组织指定了谁是接班人,是由背后的组织决定吗?这两个问题也是华为这二、三年内必须面对的坎!nn就像2018年初出的白皮书一样。就像打麻将,美国打牌很自信,明牌给全世界看,选择这个时机打华为很绝又很透明,最近美国防报告《5G生态系统:对美国的风险与机遇》,这份报告把为什么要打压华为的实际原因,也把打压手段列清楚。实际上,5G就是Sub-6和毫米波之争,前者是美国商用发展的中心; 后者是中国华为正在推出的中心。关键是美国商用已不大可能发展Sub-6,因为频道已被美国国防部占用,中国目前在Sub-6技术上领先, 由于相对廉价, 使得欧洲有可能接受华为方案, 而最终让美国供应5G应用部件受损。目前毫米波离开实用还有一段距离, 而华为已抢先完成了实用阶段, 因此美国现时不太可能追上华为的Sub-6地位。这篇报告把5G在经济领域上的核心作用也说得很透了。而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生产工艺,芯片即使自己设计,生产中也是用美国的技术生产的,甚至于设计芯片的软件也是美国的。当然,华为也只是部分芯片自己设计。所以很无奈。打蛇打在七寸上。路途凶险啊,怎么办?华为人一直在思考,就是英国的“光荣革命”。钱乘旦教授这样总结:“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有意识地避免了暴力和战争,有意识地避免发动下层民众,从而根本性地解决了谁来领导国家的问题,专制主义统治不复存在了。”从此英国出现了持续300多年的国家稳定。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革命,没有流血和牺牲,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靠的是什么?理性精神之上的谈判与妥协。国王、贵族、社会冲突的各方,通过讨价还价、争吵与辩论、唇枪舌剑的威胁与利诱,各自后退一步,最终达成各利益阶层的和解。“唇枪”代替了肉体的消灭,“舌剑”化解了暴力与血腥。妥协,这个在中国人眼里的贬义词,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最具建设性的思想营养,并最终哺育了全球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美国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评价美国的制宪会议时指出:妥协拯救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一个帝国。n这就是华为人的答案:妥协!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 第(2)篇


前段时间我朋友圈有人说:醒醒吧,你们买华为手机是因为炫富,不是因为爱国。初看觉得这人怎么能这么没品没味,于是一票人跟怼。大家怼他,并不是因为他说错了,而是因为他说了句大家不爱听的真话而已,没过几天我换了华为。


我用华为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考量,仅仅是因为苹果和华为在价格上相差无几,产品也旗鼓相当时,我自然而然就考虑华为了。只要国产足够好,当然选择自己国家的产品。那个时候大家选择国外的产品,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国内产品的确不值得购买。当自己眼前切实的利益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民族利益相比,眼前利益实在大过于天。况且,我私认为,购买什么产品和爱不爱国并没有多大关系,且不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影响一个产品的需求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仅仅单纯的把一个简单的经济学行为划等于价值观的选择略显武断。我购买,是因为产品本身值得购买,而不是因为这个产品背后是谁。就像是我喜欢吃这个鸡蛋,并不是因为它是某只母鸡下的,而是因为这个鸡蛋它很好吃,如此而已。


当有一天所有的民族品牌都的确能担当民族二字,我肯定特别自豪。所以我现在就小心思的祈祷,我买了个华为,不要给我打脸啊,不要用了半年就开始卡,出现各种问题啊。看,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屁民的正常逻辑。我想不到民族,想不到国家,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选择的时候能够兼顾小我和大我(国家)那当然是双赢。洋货比国货好时,大家购买洋货,不能说明不爱国。但是当国产已经比肩洋货甚至还超越了,再购买洋货,那的确该考虑一下是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了。但是这种对自我价值观的内省,也不用坚持太久,因为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会自然而然告诉你该怎么选择。不会有谁在本地医院能打到安全疫苗时,千里迢迢跑到香港去打,也不会有人自己国家奶粉已经可以放心给宝宝喂时,还费尽心思去代购。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这个人不是傻就是缺心眼,生活中敬请远离。

所以剩下的就是坐等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毒奶粉,没有地沟油,没有假疫苗……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 第(3)篇

在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对华为全面围剿的时代大背景下读这完本书,体会与读其他企业管理类书籍不太一样,可以略窥华为的管理思想,或者叫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作者反反复复强调一些关键词,“以客户为中心”、“奋斗者”、“灰度”、“妥协”、“熵”、“变革”以及任正非、任正非、任正非……而书里面传递出来的却是唯一关键词“危机感”。毫无疑问任正非尽管多年对外界低调且神秘,但一直是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之于华为,就有如乔布斯之于苹果,老佛爷之于香奈儿.....一家企业的灵魂是应该有一位主心骨的,往往这个角色是由企业创始人来承担的。于是,任正非的危机感也成了华为的危机感,应该正是这种危机感,几十年来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任正非的脑海里,也使得华为的发展与管理一直处在与危机感的对抗当中。书里大量引用了任正非自己的话语表述风格,很多语言和词汇的确符合他军人出身的背景,或者1940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习惯性表达。不过,看得出来任正非本人是思维具有包容度的,他崇尚国际规则、制度、法律,对技术和研发不惜投入,重视教育,提议华为努力向美国或者西方的同类企业取经,对用人及管理颇有独到之处……n忽然想到,“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些100多年前晚清洋务派没做到的事,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做到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