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史话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2-26 15:57:13) 读后感 -
作者:吕思勉
《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一部通俗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还原被湮没的史实,端正被歪曲的人物,为曹操、魏延等若干被演义丑化的人物辩诬平反,处处引导读者从人性本质出发,理性、全面地评价当时历史。
三国史话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本更像是围炉夜话的闲谈而不似史书。
从宦官外戚争权到董卓入朝作乱中原,其后东方诸侯举旗讨伐而各怀心思相互掣肘,待董卓被诛天下又更加纷争不断。乱局到三国势力稳固才得以稍缓,但即使这段时期也不过三十余年,任是连年征战。三国后期,司马氏篡权,灭吴得以一统天下,可惜篡的是个病入膏肓的魏,冗杂的文官系统和难以驾驭的武将集团使得晋朝做了一个从建立起就动乱不息的朝代。灭东吴至洛阳陷落不过三十一年。其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陷入南北朝的乱局。这一段大乱世从董卓入朝始,其间凡四百年,中原之地直杀的白骨累叠,赤地千里,至隋唐之际方止。
这段算是中华历史第一段大乱世,传统礼仪道德自晋算是完全崩坏。五胡以鲜卑最盛,拓跋氏又是其中最有作为的,北魏孝武帝和他的母亲着汉服,戴汉冠,习汉文,算是外族第一次主动融入汉族,也可见汉文明的根基深固。佛学也在这个乱世传入中国,东晋时法显以西游印度佛国。佛学四谛其首便是苦谛,万般皆苦,所以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乱世盛行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写的有点多了,最后再啰嗦两句吧,吕老以点及面,聊聊二百于页便勾勒出这段历史,虽有些地方过于主观,但就像开头说的,这本不似史书,就像老朋友之间的夜谈一样自然而别有趣味。推荐~
三国史话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小学时硬生生肯完了《三国演义》原著,央视版电视剧也看了无数遍,多数人对三国时期的了解会受到《三国演义》小说先入为主的束缚,比如“关公诛颜良斩文丑”“孔明七星台借东风”“三气周瑜”等故事都是虚构之作,情节生动有趣但是不符合常理和事实。各种三国题材的游戏大多基于演义小说文本为框架搭建的剧情,如fc《吞食天地2 孔明传》、光荣公司《英杰传》《曹操传》等作品。直到央视《易中天品三国》,才感受到三国真正的历史,真相永远是扑朔迷离的……
读这本书之前需要对三国历史有个大致了解,否则书中人物关系看不明白。吕思勉此书中着重几个节点分析,尽最大限度去合理地解释当时人物思想、政治时局、民族文化。三国归晋,凭借司马家族强大的政治手腕、狠毒的心地最终坐拥天下。干活的比不过说嘴的、文人总是赢不了政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惜一切手段站在道德最高点的总能掌握统治权。
他一生用尽了深刻的心计,暴虐的手段,全是为一个人的地位起见,丝毫没有魏武帝那种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意思了。封建时代的道德,是公忠,是正直,是勇敢,是牺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马懿却件件和他相反。
三国史话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史书多有谬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时多思考,很多事情稍微思考一下便知不一定可靠。还有这本书作者明显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所以很浅显有趣。我向来认为写文章要浅显,不要掉书袋。要让历史让文字活起来。不要像上市公司的财报或者政府报告一样,我认识每一个字却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完全是死的,毫无意义,生产垃圾。
一本书提出作者观点,列出证据。能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参与到讨论中来是非常好的。就好比看完这本书想找相关资料仔细看看,对比一下看是不是像作者说的那样。而不是打鸡血或者娱乐。过后脑子一片空白。
总之:好的书能引起人思考,并参与其中。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