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读后感(3)篇
(2019-04-23 21:12:47) 读后感 -
作者:王鼎钧
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作者自云此书是为生平所见的情义立传,是对情义的回报:支持帮助是情义,安慰勉励也是情义;潜移默化是情义,棒喝告诫也是情义;嘉言懿行是情义,趣事轶话也是情义;而无情义处也涂抹几笔,却是烘云托月……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读后感 第(1)篇
王鼎钧先生说,回忆录的无上要件是真实,个人主观上的真实。
而黑泽明导演在《罗生门》中说,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自己的事的时候,不可能不加虚饰。胡兰成在自传《今生今世》中,全篇都是和各色女人的风流往事,却将一段段故事描绘地刻骨铭心,似乎少了哪个都不能够成为完整的温柔乡,而对自己在抗战时期犯下的错误只字不提。
说实话,两种表达,我更以为后者为真,不然,该是怎样的圣人才能将属于自己的往事客观准确的表达。
我并不是说王鼎钧先生书中所作有太多虚饰的成分,仅仅表达对自传和回忆录的个人看法而已,否则,我可真是千古罪人了。
王鼎钧先生生长在山东临沂兰陵县,(娄老师的家乡也在兰陵啊哇咔咔咔咔)《昨天的云》记录1925-1942年间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
也许因为自己也是山东人,同时又缺乏对本地区的文化自信,总以为山东这破地方有什么好写的,尤其还是临沂,可是作者显然对这片土地有着炽热的爱。我妈一直说我是个没良心的白眼狼,缺乏感恩的心,我也懵里懵懂的这么以为着,对一些很感性的东西习惯了冷眼相待,因而总是对别人的一份赤诚心存怀疑……是毛病,得改!
对书中所描绘的兰陵之事有几个印象最深的地方∶
1.王鼎钧先生小时学作文,大老师推崇简洁文风,将他得意写出的“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改为“今年8月”,着实精妙。想来自己的作文里也净是这样凑字的废话,还私以为有才华,那时候,满心里觉得白落梅的文章空洞无味,却又满心里觉得那华丽的辞藻写到作文里真真给自己加分。
2.直到读这本书以前一直以为游击队都是一心一意打鬼子的好八路,唉,对不起党…打鬼子的意图不假,可是八路是正规军,游击队有人依附国民党,有人依附共产党,还有人打着抗日的旗号压榨着老百姓送给养……
3.像王鼎钧先生家这样的大地主家庭也不是那种欺压农民仰仗势力作威作福的那种嘛…作者能有现在的成就,和从父母亲以及叔伯辈受过的教育密不可分,而只有那样的大家庭,才能有条件让父母叔伯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吧!
4.教王鼎钧先生唐诗的“疯爷”也的确是一个让人欢喜的人物。我自我行我素,随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
5.母亲这个形象读来让人佩服。在封建社会,裹着小脚的母亲,竟能有这样新式的思想!“一个女子,不必坠入男人的掌握和大家庭的牢笼,另有一条光明大道可走,使母亲非常惊讶感动。就拿孤儿院收容的女孩来说,虽不幸而为弃婴,但日后有专长,有收入,对婚姻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在家庭中可以有独立的人格,可能比那些由父母和丈夫主宰命运的女子要幸运些。”以至于坚持不让妹妹早嫁,无论如何也得熬到师范毕业。如果不能接受教育,这一辈子就算完了!
作者自云此书是为生平所见的情义立传,是对情义的回报∶支持帮助是情义,安慰勉励也是情义。潜移默化是情义,棒喝告诫也是情义。嘉言懿行是情义,趣事轶话也是情义。而无情义处也涂抹几笔,却是烘云托月……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读后感 第(2)篇
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的王鼎钧,散文有着“繁华落尽是纯朴”!本书写的是他从出生到1942年间的事,也就是他17岁的人生经历:兰陵王姓世家家事,日军侵略逃难失学,返乡受教投入流亡生活!
王鼎钧是山东省临沂兰陵世家的子弟,祖父开设兰陵最早叫“徳源涌”的酒厂,大家族住在十进的四合院内!历经水灾、蝗灾、火灾家道中落!其中穿插乡里奇闻异事,各种特色人物掌故!日军入侵的时,杀人显然奉命行事,奸淫则是出于默许,大街两旁,几乎家家门框门限上都有血!返乡后有了在插柳口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
文中有很多俗语典故鲜活可爱:天下有四热:铁匠炉、鏊子窝、耪豆垄子拉秫棵。世间有三样声音最难听:锉锯刮锅黑驴叫。衡量中产之家的境况,要看他有没有“天棚石榴树,肥狗胖丫头”。如果乞丐把篓子点着了烤火,那是只贪享用不计后果,这就是“烧包”一词的内涵。“塾”是大门里面两侧的房屋,俗称“耳房”,犹如人之两耳,是四合房建筑最不重要的部分,学而称“塾”,自有“小规模”、“非正式”的意思。“戒尺”本名“戒耻”,意思是说,你如果被这个板子打了,那是你的羞耻,希望你知耻。又好像说,这个板子可以改正你的某些可耻的行为。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读后感 第(3)篇
我不是在寫歷史,歷史如雲,我只是抬頭看過;歷史如雷,我只是掩耳聽過;歷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孤鶩齊飛」何以成千古名句。……一本回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王鼎鈞離家這等事,該有儀式,例如手持放大鏡,匍匐在地,一寸一寸看。這是部回憶錄,也是一部近代史詩。一段接一段的故事,有如精采有趣的章回小說。從民國初年到一九七八年,歷經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的烽火年代,在台灣見證了台灣文學、報業、廣播、電視的發展,以及白色恐怖。《昨天的雲》是當代散文名家王鼎鈞以素雅的文字,拈起悠遠的童年記憶。蘭陵王氏望族宅門內的遺人遺事,鄉里名人的流風軼聞;因戰爭失學與逃亡,以及因此意外獲致的文學啟蒙,乃至投身游擊抗戰的經歷。在家國興衰顛沛的歷史中,纏繞著王鼎鈞個人成長的苦悶,也由此種下他往後數十載流離天涯的開端。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