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河上柏影 读后感(3)篇

(2019-01-22 01:00:33) 读后感

河上柏影

作者:阿来

王泽周出生在岷江山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家坐落在江边五棵老柏树下。这几棵岷江柏是王泽周的自然课堂,也是母亲依娜精神信仰的依靠。作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汉藏混血儿王泽周从小一直充满着对身为木匠的卑微木讷的父亲,曾因家世沦落被男人欺凌的母亲的怨恁。后来他离开家乡到城市读大学,在学校里也因为出身而承受了来自同学贡布丹增的欺侮和歧视。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回乡,因工作关系又与贡布丹增有了交集,在对生态自然、旅游发展的理念上博弈对峙……与此同时,他与父母的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由怨恁不满到温情依恋,人世纷争和烦恼在对父亲的谅解中、亲情的回归中慢慢融化……

河上柏影在线阅读地址

河上柏影 读后感 第(1)篇


知晓阿来当然是因为获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还是只看了四分之一躺在我的书架里。那种异族的,荒诞的,跳脱的,沉郁又讽刺的,以傻子视角描述的,我一时还看不太来。

没想到这本《河上柏影》毫无障碍地读了下来,并自认为懂得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首先开篇是摘抄了大段大段的《中国植物志》,一下子又熟悉又亲切。

我对林学的感情仿佛是,听说要养狗,想象的或活泼可爱或温柔可靠,满怀期待,结果送来一只丑不拉几不通人性不亲人也不看家的小赖狗,扔了不舍得但心里也没多喜欢,就这么养了四年变得家人一样,虽然依然不亲人不好看,但谁要让我们分离我分分钟炸毛。

现在看着《河上柏影》,就仿佛是看一个不太懂养狗的人,查了很多资料以“如何养小赖狗”为题,写了一个与小赖狗相关的故事,表达一些关于自然关于人文的思想。


说回本书,其实故事很简单,一个藏汉混血的孩子,从小喜欢思考,考上大学,读书,工作,成家,关于他的故乡、家庭、生活与河边的几株岷江柏的故事。王泽周沉默、执拗、怀才不遇,是知识分子也是政府人员,受佛教熏陶却更相信科技,对故土一腔热忱却无人听他信他。讲述了藏族的风俗风情、对异族的本能排斥、村庄的消失过程、人的成长变化。所有东西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只有或幸福或怜悯的母亲。

在我看来,阿来或者说大多数“乡土文学”作者都有一种“大智若愚”情结,无论是《白鹿原》里的傻子二豆,是《尘埃落定》里“土司的傻瓜儿子”,还是《河上柏影》里精神有问题的母亲。虽然这个精神问题已经被刻意弱化,但不时提起的作为地主女儿的凄惨过去,还是明明白白地展现着作者的意图。


故事中有很多支线,我只想评论一下贡布丹增。说实在的,这样的官员在中国太常见了,而且实话说他这样还真的愿意做一些事情的已经算是很好的。他的那些政策有没有改善当地经济?有没有加快现代化进程?有没有让村民获益?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并且王泽周本人和家庭就是受益者之一。同时,他的政策有没有破坏生态环境?有没有过分消费当地文化?有没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那五棵岷江柏的轰然倒塌,就是昭昭罪证。但是话说回来,太行山的崖柏,黄山的迎客松,海南的黄花梨,哪个不是类似的呢。传说中不断翻新的迎客松,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和熊猫之于中国。仿佛也没什么不同。


这样延伸下去,要说的可就太多了。


也许等我也面临一些抉择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体会那些为难吧。


若论起《河上柏影》本身,就是一个7万字的小短篇,故事能讲完整就算不错,表达的也浅显,没有翻起什么水花,在作者履历上根本没有出现。

但对于我来说,可能引发的思考要远远超出书籍本身。

河上柏影 读后感 第(2)篇

慕阿来之名,读了“山珍三部曲”之三——《河上柏影》。正如阿来在跋语中所言,“这种树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序列位置,再抄,便顾忌未见人未见故事就一味说一种树,担心以为看故事就是看小说,以至于爱故事就是爱文学的读者会不耐烦。”真真扎心!我只是看故事、爱故事而已,序中关于岷江柏的描写,的确让我却步,直到汉藏混血的王泽周,以及他讷言的父亲、忧伤的母亲出场,我才真的走进这本书中。环保的主题,说到底,讲的都是人性。族群的排异,权贵的恣意,学术的不端,拜物的热潮,使得故乡村落走向衰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推动并造就了王泽周的一生。结尾处,曾经他想逃离的,最终都成了深深的眷恋。有趣的是,阅读之时正值翟天临深陷“博士门”,而文中王泽周潜心学术,却在答辩前因不满于学术生态而放弃博士学位,贡布丹增的县长一职被免,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博士学位进而当了教授……故事与现实,交叠起来,令人唏嘘。

河上柏影 读后感 第(3)篇


想读阿来的书由来已久,那本最著名的《尘埃落定》一直想读,只是总感觉不是时候,害怕影响了品读的体会。

遇到《河上柏影》就是一种提示,更是一种召见。

阿来以平实语言深刻地洞见了岷江柏的命运,从繁盛到枯死的历程,这也是人心变得日益浮躁失去本性的过程,也是清醒的人不断地寻根的过程,更是一些人为了生存生活而不断地麻木自己的过程。

这里有如菩萨一般充满佛性饱受苦难的母亲,有只能如陀螺一般不停旋转谋生才能忽略身份的父亲,有几十年如一日不肯随波逐流不肯忘本的主人公,更有以学问装点门面唯利是图的官二代和商人等等,他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浮世绘,众生百态,令人反思感动感慨。

奔流的河水只留有岷江柏曾经的树影,但是河水会记录下观念人心世道这一切的变迁,如同柏树叶氤氲的香气永远不会飘散。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