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1-24 22:05:00) 读后感 -
作者:阿兰·德波顿
英国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一书中,对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展开了更别致一格的深刻省思。在这本书中,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以拉比汗和柯尔斯腾的爱情故事为主轴,将两位主人公从情愫萌发到爱情扬帆,从步入围城到“城”中困顿,再到婚外情,直至最终通过自我探寻,超脱接受婚姻的完整历程,进行了冷静、睿智的剖析。德波顿将自己丰满的哲学思辨,通过具象而真实的人物角色融合在细腻的情境之中,探索了爱情与婚姻对于人生的意义。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爱的进化论》
通过拉比和柯尔斯腾的故事,以时间为轴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坦诚与隐瞒,冲动与理智,接纳与监督。每个单拎出来,都可以做仔细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如此,还涉及到我们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有些准则,可以蔓延到人类的所有感情中,比如爱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阿兰德波顿绝不负才子之名,是一个兼具魄力与智慧的作家。而此书,可以列入一读再读的行列了,也就是作者所言的“学会少一些厌烦和惯性思维,重新认识旧日子”
这本书以非典型的小说方式呈现,前几章像看说明书,每当男女主角发生什么,作者就会跳出来,以独立成段的方式评头论足。虽然说的颇有道理,但让人有些厌烦——作者话可真多啊,他不应该把这些委婉地融入小说中吗,怎么像偷懒一般全都铺给我看?我难以投入双方的故事,因为我能时刻感到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再往后,像看了一部平庸的电影,男女主这一路也没有多少细节可供玩味,作者只粗略地涂了几个拐角点——相遇,相爱,求婚……而最精彩的,是它的弹幕。那何必增设人物呢,作者直接写行动指南就好。但当到了反对这一章,平静的水突然沸腾,在双方的争执中,之前或隐藏或收敛的情绪有了正面交锋,他们突然活了过来,之前的一切,都是画龙,这章是点睛。我终于明白男女主角存在的意义——他们创立具体场景,成为了我们理解与寄托感情的容器。
看完书之后,我一度郁闷,感性来看,爱情与婚姻就难解,作者从理性分析,怎么也这么困难。但沉淀一天,再回头看,十多年的爱情与婚姻被他浓缩成了巨大的能量球,在几个小时之内去接受十多年甚至一辈子都要面对的,自然难受。再有,作者描述的,是区别于浪漫主义爱情观的,更切实的问题。不是人人都是徐志摩,唯爱而生为爱而死。但许多仿佛都受了其的蛊惑,要轰轰烈烈,要刻骨铭心,再不济,也要辗转反侧,深夜痛哭。否则不能称之为爱。我承认,这是专属于爱情的疯狂之处,但我们是否太过强调这一块的意义?除此之外,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温不火地往前走时,会碰到什么?毕竟,“杰克与露丝”之后,变成了“弗兰克与爱波”。婚姻的后来,由男人的充耳不闻与女人的一厢情愿组成。在这前与后之中,即便理性能干如男女主,为何还是问题丛生?
作者给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比如“当伴侣很少再提及那些令我们害怕、震惊或厌恶之事,便是我们需要开始警觉之时,因为它也许便是最明确的信号,不管对方是因为善良,还是出于令人动容的担心、担心失去爱情,都表明我们不再被坦诚相见,或已被屏蔽在幻想之外”……
而在这一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问题——“婚姻的必要条件是性的忠诚吗?”作者最开始提出种种理由为出轨辩护,一成熟的人,不应企图占有对方。二真正的爱,应该让对方幸福,即便这幸福中没有自己参与。三夫妻角色承担的含义太多,人们难以真正享受性。四婚姻制度本身的缺陷。他甚至说,极少有婚外情是源于对配偶的漠不关心。通常都是太过在乎,才会导致背叛。而这些理由,尽管难为人接受却不失其合理性。但这与其开头所言。“婚姻是束缚的不合理的,但这是成熟的前提。”这一观点,有隐秘的冲突。再有,我们不禁追问,如果出轨是合理的,那后续可能带来的问题应如何解决?人可能只是偶尔不忠吗?在这次不忠中又生发了新的爱情呢?约炮的起念也许是不一样的,但到最后结果其实还是一样的。
行文至后半段,作者才指出,尽管有诸多理由,但“我们必须承认,婚外情该当被唾弃,因为任何一个受害者都不能幸免于这种彻底的伤害。这种毫无意义的冒险行为确实有摧毁一切的力量。”——“成熟,意味着承认浪漫的爱情可能只是狭隘的、也许是相当刻薄的情感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集中在寻找爱,而不是给予爱;是被爱而不是爱”比爱与被爱更重要的是,是明白得失,并选择。因为人不可能既做一个浪荡子又做一个已婚者。波特有一个道德推理模型,若人的实际行动与价值标准,信奉的伦理准则与忠诚归属是自洽的,那么即便不认同对方的行为,也应尊重对方合乎伦理准则的理性。
而婚内出轨,便是一种不自洽。在跳入婚姻这个体制之后,我们便应遵守。而真正问题来临,我们选择坚守。“选择坚守是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就;他们感受到对自己久经沙场、伤痕累累的爱情一片忠诚。”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在原宿后街,我同一个百分百女孩擦肩。”
如果我真的与那女孩搭话,我才知道,那百分百只存在相遇的刹那。
当我们成为彼此心中的六十分男孩女孩,或者乏味的百分男孩女孩
如何回到那天早晨,是我们爱与婚姻的意义。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我们多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 能够让我们对生命的组成有DNA层面的认知, 却没有告诉过我们如何探寻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了解过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却从未教导我们如何过好当下一百年不到的人生; 教给了我们探寻这个宇宙的各种方法论, 却从来没有教授过如何打理好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科学教育之后, 在学习过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科学知识之后,在可以亲手用科学技术创造文明之后, 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对关于人生的很多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问题的回答,竟然却大都来自于一些不属于科学范畴的概念——社会传承的习俗,口口相传的教条, 文艺作品的感受, 以及父母亲人的教训, 等等。这些基本而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是包括:什么是爱? 如何产生爱情? 什么是婚姻? 婚姻如何成功?n我想, 如果回答问题的出发点就不是理性科学的, 那答案的谬误就应该不足为奇了。 这本书,即使没有完全科学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也提供了一种理性地分析方法:读过,受益匪浅。
爱的进化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读完这书倒是能更清晰认识婚姻,但却更不愿意结婚了,恋爱时,我们被虚无浪漫主义鼓动起无边的热情和向往,遇到对的人,往后余生必然也是对的,婚姻却是实实在在和另一个并不完美的人相处,我们 自私的念头,比如让对方成为自己脆弱的港湾。一开始以为爱上绝对正确的象也并不万能,落空的理想何处安放??即使自始至终的相爱,也存在焦虑进攻型依恋和回避退缩型依恋的冲突,我想,维持婚姻的力量或许是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会时时自省的意识,结婚的年龄我们并没有成熟到能预见漫长人生的变数,成熟是 终于知道选择婚姻对象是选择最终面对何种痛苦,那个可以理解接受一切的人儿从来不存在,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学习如何与”错的人”,和他人自己以及自己的错误奋战到底,不抛弃,不放弃,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一直努力,终身成长,生生不息,才能有质量的相携到老。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