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猫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4-24 03:18:36) 读后感 -
作者:夏目漱石
印在日元上的“国民大作家”夏目簌石成名之作!鲁迅、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一致推崇的经典!本书于1905年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明治时代“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夏目漱石作为小说中猫主人苦沙弥的缩影,嘲笑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无知,以及金权主义至上的丑陋面孔。猫自己的世界也是小说中颇有趣味的部分,与年糕妖魔大跳猫咪舞、立志抓老鼠却狼狈收场的滑稽场面,逗人发笑。而猫平时的运动项目,如“抓蝉”“滑松”“走围墙”等,都让人不禁联想起小说世界外猫族的逗趣行为。猫的社交生活同样丰富多彩,车夫家的不良猫“黑子”、二弦琴师傅家的“三毛子”丰富了读者对猫族世界的想象。猫的世界同样反映着人类的世界。
我是猫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本被弃养的无名猫,作者赋予人性,它自负自傲,有其思想,偏偏自始至终,主人未替它命名,换言之,它在主人心目中毫无地位,岂不反讽意味十足!它批评主人缺乏同情心,像本性恶劣的牡蛎一样,一直黏再书房里,不曾向外界开个口,而且还露出只有自己最通达的表情,实在有点可笑,外界却都认定主人是个肯用功、求上进的教师,殊不知他常趴在桌上睡觉,甚至口水流淌在翻开的书页上,且脾气极坏,难以相处。
它静观人间世界的形形色色,不客气地提出批判,往往一针见血,诸如听了主人朋友所说的故事,既不觉得可笑,也不感觉悲哀,它想,「人类为了打发时间,不可笑的也笑,无趣的也觉得有趣,借此勉强嘴巴运动外,什么也不会」。无名猫认为,主人的这些朋友都是些闲人,聚在一起或偶然见面,总是不停地说忙呀忙的,脸上也露出一付忙碌的样子,好像快要被忙碌压死一般;实则人类自己任意制造许多干不来的事,却又偏要说忙叫忙。看到迷亭和独仙下围棋,猫认为人类就是喜欢自动缩小海阔天空的世界,施展雕虫小技以争取自己的地盘,到最后反而只容双脚站立,再也踏不出一步,一言以蔽之,人类是强行追求痛苦的动物。它还嘲讽人类常以不懂为懂,学者则将可懂的事讲得让人听不懂,更以自己的主人为例,因为完全不懂对方的文章而更加尊敬对方,结论是「以懂得的样子尊敬不懂的东西,自古以来,就让人觉得愉快」,读之怎不会心一笑!
以上种种,固然是猫的见解,批评的对象或为主人「苦沙弥」或周遭之人,实则此皆作者夏目漱石之自我反省以及对于世俗之批判,只不过是藉由叙述者──无名猫之口说出来罢了。不过,最讽刺的是猫本身,它还没抓过老鼠,整天游手好闲,某夜它想试着抓老鼠,因发出声响,反而让主人误以为又遭小偷。更糗的是,它偷吃年糕,脚却被年糕黏住,急着要把脚拔出,反而越陷越深,落得狼狈不堪,最后被小孩看见,嚷着:「哎呀,猫吃煮年糕在跳舞。」它的糗态成了主人一家的笑谈。综观之,猫不但耳濡目染了主人的各种癖好,如贪睡、贪吃,连个性也颇为神似,猫非但批评主人,指责主人顽固不通,对出入家中之人的言行亦不以为然,可笑的是,其说话的口吻却越来越像主人了,仿若「苦沙弥」的翻版。
小说的最后,无名猫偷喝众人喝剩的啤酒而醉倒,失足跌入大水瓮里,由于费尽力气,始终无法脱困,它想着「明知出不去,还硬想出去,未免过分。明知过分,还硬拼,只有自讨苦吃。真是白费气力,自求痛苦,自寻折磨,未免愚蠢」,是以放弃挣扎,终于溺毙,还自认「死而后得太平之境」,实为「难得」之「了悟」,此无疑是对荒谬人生的一大揶揄”
我是猫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以猫之眼看人事,以猫之言诉人心
很早就听过这本有名的书
虽然很早就听说过,但是直到今年6月份的时候才翻开这本书,正式的看起来。
前几章的时候看的比较认真。但是一直都没有完完全全的进入故事里面。
可以说在后面的时候没有看懂。只了解了大概的故事情节。你对故事里面的几个人物,有了些许的印象。
除了猫的主人苦沙弥以外,对迷亭君也是印象深刻。
这时迷亭来了。迷亭向来把别人家当成自己家一样从来不敲门,自己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不仅如此有时还会从后门飘然出现,此人打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欠缺担心、客气、体贴、吃苦这些东西。
很佩服作者奇妙的构思以及细腻的文笔,用猫之眼看人事。
用除了人类以外的物种,讲了做人的无奈。或许这样才是旁观者清。
人类一切的研究其实都是在研究自我。说什么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其实都只不过是自我的别名。撇开自我不可能发现其他值得研究的事项。如果人类能够超脱自我,自我恐怕会在超脱的瞬间消失。
我们人类对自己都没有一只猫了解的清楚。
用猫之言,讲人之大道。
果然故事的最后一章,没有让我失望。
猫说:人类就是一种硬要自寻痛苦的生物,画地为牢!
发明围棋的是人类,若说人类的喜好会形诸于局面,拥挤的棋子命运堪称代表了人类狭隘短视的性质。人类的性质若是可以从棋子的命运推知,那么不得不断言,人类将海阔天空的世界划地自限,只喜欢拿小刀划分自己的地盘,弄得自己除了双脚立足之地以外再也跨不出一步。
古人教我们要忘却己身,时人却教我们不可忘记自己,二者截然不同。就是因为时时刻刻充满自我意识,所以时时刻刻不得安宁,永远处于焦灼地狱。若问天下有何良药,没有比忘却己身更好的良药。
印象最深的话
即便是看似悠哉的人们,若叩其内心深处,也会隐约发出悲声
芸芸众生,各自都有各自的烦恼。
众生皆苦啊!
猫说:
秋叶大半落尽,死亡是万物的宿命,活着如果也没啥用处的话,或许早点死去更明智。
但我不这么认为。
生而为人就有它的意义。虽然死亡是万物的宿命,但死亡是一件不急于去做的事。
活着的我们,用心过好每一天,过好眼前就好。
我是猫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文风很有趣,章节之间连续性不大,与其说是在记叙情节,不如说是一只猫对于人类观察的种种短评。
用猫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人类的行为,通常带着戏谑的口吻,又有着科学的严谨性——似乎要将这件事本身探究到底,因而往往啼笑皆非。就和谈论一个梦一般,满口胡诌也不会有人挑剔个中逻辑;很多对社会现象和人类阶级的讽刺从猫的口中说出,就少一分尖刻,多一分促狭。比如中学生说脏话这件事,猫将其当作受教育的表象,以为脏话是学生的上等语言。和常识产生了强烈反差但又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外“人”眼中人类究竟是怎样的物种。
此外,猫对于主人很多行为的描述非常到位,把每一个动作的转折和出现的改变以及其背后的心理仔细剖开,一条条罗列出来,猫本身仿佛成为了上帝,站在超然的客观角度观察并洞悉人类的举手投足。
而在书中,猫本就是人的化身,猫的社会观念也由人而来,所以猫所做的思考,本就是人类该有的思考。
最后两章的转折在我看来有些突兀,缺少一点情感上的铺垫,之间暗含的那些悲哀之情突然间喷发了出来,道出了每个人心中的悲歌:
秋叶大半落尽,死亡是万物的宿命,活着如果也没啥用处的话,或许早点死去更明智。按照诸位老师所言,人类的命运就是回归自杀。
单就猫的每个短评来说都很值得玩味,但是杂糅在短短十一章中似乎有些堆砌的成分;很多时候会脱离现象的描述引申出很远再强行拉回来,让人读来很跳跃。而猫的主人苦沙弥本人更是全人类无奈无能的集合体,却觉得大部分人也就只能做到如此境地吧。全书大多是讽刺人类之言,因而让其出自非人之口,这个处理还是非常棒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