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幸福之路读后感(3)篇

(2019-04-30 20:26:26) 读后感

幸福之路

作者:罗素

《幸福之路》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该书晓畅明白,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国内也曾有多个译本刊行。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幸福之路在线阅读地址

幸福之路读后感 第(1)篇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幸福是什么?幸福要素是什?怎么让幸福更持久?这都是我们需要深思,并且关系到我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问题。




哲学家罗素在《幸福之路》里,通过亲身体验和亲自观察,写下了很多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不幸福的原因,以及阐释了如何变得更幸福的秘诀。




为什么你会不幸福?




罗素认为,人们感到不幸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对自我过分关注。




这个世界上,值得关注的东西很多,但总结起来,也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外部世界,一个是内部世界。




过度的关注内部世界,就如同一个人拿着放大镜来近距离的观看自己。




他所看到的永远都会是自己的瑕疵和不完美,对自己很难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




有负罪感的人、自恋狂和自大狂,都是过于关注自我的例子。




比如说,经常有负罪感的人,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是什么罪大恶极之徒,而是很多时候,他们本来没犯什么大错,或者根本就不是他们的错,但他们表现的像一个 “罪犯”,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应该受到惩罚。




再比如自恋狂,自恋狂最希望获得的就是他人的艳羡和赞美,他们希望他们的生活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




虚荣是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即便自己的口袋穷得叮当响,但也仍然要去买名牌包包;即便自己不喜欢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但也仍然要挤破头皮拿到这个铁饭碗。




当自己没有获得自己所期待的赞赏和羡慕时,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失望和沮丧,感到不幸福。




自大狂跟自恋狂不同,他们往往有过一段非常屈辱的经历,所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过分追求权力,因为权力能够让他人产生畏惧感。




自大狂还会毫无理由的相信自己内心里有一种“无往而不胜的”力量,而一旦世界与他们所预想的不一样,他们就会表现的非常愤怒,认为整个世界都在跟他们作对。




失去掌控感,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2.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的厌世情绪。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痛苦叫做“太容易得到的痛苦”。




有些人拼尽全力,才只磕磕绊绊地到达半山腰;而有些人毫不费力,就能够爬到山顶。




比如说天才、一些家境优越的人,或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思维敏捷,学什么东西都学得很快,做什么事情好像都没有太多的阻力,只要他们想做,他们就能够做到。




但他们内心仍然感到空虚,“来得太容易”让他们多多少少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尽管表面上他们成就斐然,但他们很难体会心灵上那种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很难说他们身上的才华和他们真正拥有的幸福一样多。




3.过度竞争带来的痛苦。




尽管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竞争也越来越大。




与身边的人不断进行比较,就是一种隐性的竞争。




你的朋友,你的同学,你的邻居,你的亲戚,你的同龄人正在超越你或者被你超越,变成了很多人衡量人生的一个标准。




作为社会性动物,竞争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一个人的生存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如果他为了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过度追求成功和金钱,那么这会让他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过度竞争有很多危害,因为想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意味着你要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牺牲自己的睡眠和休闲生活,每天的精神状态要保持高度紧张。




无论是在和竞争对手拼命赛跑的过程中,还是面对最终可能失败的结果,都会让人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种厌烦、疲惫不堪、焦虑、迷茫、抑郁等不幸福的状态中。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那我们要如何获得幸福呢?幸福有什么秘诀吗?罗素在这本书中给出了三个获得幸福的方法。




第一,对人和事保持友善的关切。




罗素认为,“基本的幸福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对人对物的友善的关切”。




当我们乐于观察他人,乐于关心他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获得的善意的回馈就越多。




人跟人之间是需要互动的,你来我往,互相慰问关切,自然要比那些冷漠的的关系,更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倘若我们持续付出这种善意的关切,我们其实是在为自己塑造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对物的关切也很重要,虽然它没有对人的关切那么重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物品或者喜爱的事物。




当我们被喜爱的事物所包围的时候,烦恼会暂时离我们远去,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我们对越多的人和事物感兴趣,我们获得快乐的机会就越多,或者说我们走出困境的出路就越多。




比如,一个人喜欢跳舞,那么当他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它可以通过跳舞来疗愈自己,通过跳舞来转移自己痛苦的注意力。




而一个不爱跳舞的人,他只能寻找其他的适合他的方式来疗愈自己。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只关心他自己,总是对外界的人都不感兴趣,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在他的通讯录里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倾诉的人。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选择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不可自拔,他不知道如何借助外界的力量,或者他完全对外界不感兴趣,他只关注自己的痛苦。




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人感到幸福。




阿德勒曾经说过,“人的一切烦恼,终归来讲,就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而最常见的人际关系无非就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能够影响我们的幸福,比如说亲子关系。




不管是父母溺爱孩子,凡事都顺从孩子的心意,还是父母过度的责备孩子、惩罚孩子,亦或是忽视孩子,都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早已证明,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幸。




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建立,除了遗传的部分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都跟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罗素认为,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和孩子的人格平等,父母尽到他们的责任,发挥他们的权威,适当的管教和约束孩子,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但同时他们不过分的干预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夫妻关系甚至比亲子关系更加重要。




但凡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不好,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孩子。




罗素认为,一个良好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给予,共同分担,共同成长进步,而不是过度依靠,过度牺牲,过度讨好,更不是把对方当作实现一己私利的工具。




一个人只要处理好了最重要的亲密关系,那么他对于爱的需求,对于情感的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他在跟朋友、跟邻居、跟同事相处的时候也会更加融洽。




3.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培养自己的情趣。




除了睡觉,工作是占用我们时间最多的事情。




所以工作的开不开心,直接决定着我们一天是否感到幸福。




罗素认为,一份令人愉悦的工作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第1个要素是技能的运用。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多少技能,它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我们对技能的运用是游刃有余的,还是蹩脚的、不熟练的,都会影响我们对工作的幸福感。




第2个要素是建设性,或者说意义感。




我们的工作,对团队、对公司、对社会起着多大的作用,很显然,意义越大,我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越高。




罗素非常肯定休闲生活对于幸福的重要性,他不主张一个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培养几个小情趣,更能够增添一个人的幸福感。




要特别注意的是,情趣跟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说,打游戏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但你不能说,打游戏是一个人的情趣。




情趣是兴趣爱好中比较高尚的、能够带来精神上的安宁和富足的一种活动。




罗素认为,幸福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延展,一个人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的越多,那么他就越不会被自己内心的东西所困住,他的视野会越来越宽广,他对幸福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

幸福之路读后感 第(2)篇


三种简单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带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象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 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感到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一次。 

幸福之路读后感 第(3)篇


霍金说:像罗素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不会再有了,读世界最有智慧的人,品:趣味、幸福、爱情、人生哲理!

罗素说:“若一个人能把兴趣扩张到自身之外,定还能把他的兴致扩张到更远。如亚伯拉罕那样,他将快慰地想到他的种子将来是去承受福地的,即使要等多少代以后才能实现;他将因这种念头而感到满足。而且由于这等感觉,他才不致再有空虚之感把他所有的情绪变得迟钝。能够聪明地填补一个人的闲暇是文明的最后产物,现在还很少人到此程度。”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