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读后感(3)篇

(2019-02-12 08:22:48) 读后感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

作者:唐隐

《兰亭序》诞生二百余年籍籍无名,直到唐太宗亲手伪造,血腥推行,被捧为千古一帖,才得以流传至今。唐太宗伪造《兰亭序》真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历史阴谋?《兰亭序》真迹今天到底藏在哪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长安街头,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随身卫队的灯笼突然被箭射灭,数十名杀手从黑暗中涌出,带头者手起刀落,砍断武元衡脖子,拎走头颅。次日,女神探裴玄静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在线阅读地址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读后感 第(1)篇


假作真时真亦假,梦里兰亭是乾坤。

       一直以来,酷爱历史,只要能与历史沾上边的事物,都会有莫名的钟情。通常,看见书摊和笔墨字画就腿脚不灵难以移步,克制不了要买的冲动。我认为,这也算作一种“病”。我妈说,买了那么多书也没见你看过,放在家里还占地方,不如扔掉,这个……或许,这本书能够吸引我的,恰恰是有关历史的“大唐”和书法的“兰亭序”,本着爱屋及乌的初衷跟随作者开始了探险解密之旅。

       作为悬疑类小说,作者用一个楔子为兰亭序埋好伏笔,然后画面一转,随着主人公裴玄静的出场而把一个又一个疑点在不经意间穿插其中,来提高读者的兴趣,吊起读者的胃口,根据故事的发展脉络,推动故事向高潮延伸。

       记得看到五分之一的时候,有位书友说“看了这么多,觉得云里雾里,不想看下去了”,当时,我也略微产生类似的想法,可能是疑点太多,容易把人弄得晕头转向。鉴于个人有严重的读书强迫症,所以必须一如既往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看下去。当然,促使看下去的理由也因为本书的写作质量不错,尤其是在场景切换上特别接近于电影画面切换的感觉,即所谓的“蒙太奇”手法,使人达到忘我而觉得身临其境。仅这一点,当时就决定看完以后,果断给出四星好评。

       随着故事的深入,人物刻画越来越细腻深刻,从而使自己深入其中,或许是和男女主人公感同身受,或许,夹杂的情感真的走进了心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壮志!而裴玄静和崔淼的感情仅管炽热但收敛,可爱而不可得但仍义无反顾。莫名的情愫,迟到的相遇,彼此安慰,相拥叹息,到最后却只能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当然,本书还有二三四部,目前还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走到最后)

读书使人明智。通过这本书以及对一些名词和人物进行了百度,使得对“永贞革新”“元和中兴”“藩镇割据”以及包括唐宪宗、武元衡、裴度、吐突承璀等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另外,本书对细节的描写力求做到了与史实向吻合,很好。

       通过本书,我们对《兰亭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上中学的时候,对《兰亭序》根本谈不上理解,时至今日,时过境迁,每次品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论《兰亭序》之真假,有感于斯怀,摘录原文如下,就此搁笔。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读后感 第(2)篇


上学时背《兰亭集序》背前半部分很是顺畅,后半部分总是觉得拗口且易忘。今日看了《兰亭序密码》找到了一个可以自慰的理由:今人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太宗皇帝把《兰亭集序》和智永和尚《俯仰帖》融为一体,又让书法家褚遂良等人加以广为传播,一直延续到今天。不管故事的真伪反正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本书中塑造了女神探裴玄静的形象,她的父亲去世,出家三年,又被继母远嫁长安。命运可谓悲凉,来到长安卷入一场政治风波,认识了崔淼,见识了王义的忠勇,看到了贾昌的去世,卷入了叔父裴度和宰相的暗杀之中,结识了刺客聂隐娘,经历了许多生死劫难,“偶遇”李公子,开始侦破“真兰亭现”的秘密,追寻自己真爱李长吉,阴阳相隔却永久难忘。在皇家道观出家,还要为天子分忧解难。

在书中可以看到李贺,韩愈,刘禹锡等文人的诗作,了解唐朝历史的一扇窗。虽然文人的才华横溢,却不善于在政治漩涡中挣扎,一身傲骨,一身正气,加上文人的耿直,难免会触动多方利益,被贬也在所难免。

围绕《兰亭序》也介绍了王羲之,王献之等王家的风云变化,以及《兰亭序》在历史中的遭遇。王家善于写书法,萧绎搜集王羲之的书法最终却付之一炬,还为自己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萧家后人萧翼从辩才和尚手中骗的《兰亭序》真迹获得太宗金缕瓶的赏赐,最后也成为追寻密码的线索。兜兜转转中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无法在历史的洪流中独善其身。

人物多,联系广,放在了唐末皇帝要削藩这样一个背景下来写这本书。起笔很大,涵盖知识面广,历史,诗词,书法,医药,藩镇割据等,由一个看似柔弱却无比坚毅的女子把条条线索串联起来。有着女性的心思细腻,柔肠百转,也有着勇敢刚毅。能看透很多事,明白自己是大唐人,历史朝廷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仍然漏出森森獠牙。抗拒不了的不是个人命运,而是每个人选择不同,在追寻中找到自己。虽然皇帝有他的不足,但是撑起一个国家不是说说那样简单,谈感情最后只能尸骨无存。无法说帝王的对与错,站在不同的立场做法自然不同。一场大戏的序幕拉开,期待下一个故事。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读后感 第(3)篇


#悦读#《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

第一次读中国人写的悬疑小说。虽然这里的人物支线较多,时而会出现较为生硬的场景转换,与丹·布朗的作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对我来说,“追杀”的情节已经为随之而来的残忍与血腥做了充足的心理铺垫,即便果真有人死于非命,阅读体验也总好过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东野圭吾那样直接将杀人案摆在眼前。

书中《兰亭序》的真假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并未引起我的兴趣,奇怪的是,之前从不喜欢读言情小说的我,这一次竟一反常态地关注起了儿女情长。不知是为崔淼的才情所折服,还是被“戏假情真”四个字所打动,我真的希望,在大结局的那一部,裴玄静会与崔淼相爱。可是,再然后呢?我说不清。神仙眷侣不过是人们对逍遥于尘世之外的终极渴望,只是不知,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当初的欣赏与爱慕,还会一直都在吗?与其等它被时光磨得慢慢消褪,或许还不如起初就不要开始。倾心而不得,也许才是一种最美好的牵绊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