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3)篇

(2019-04-29 00:19:05) 读后感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

作者:谭伯牛

和菜头,冯唐,张鸣等人倾情推荐!著名历史学者谭伯牛代表作,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一部前所未有的晚清人物评著!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围绕晚清中国的政治军事大事件——“战天京”这一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决战来布局谋篇,以严密的逻辑细致厘清了这段历史中的诸多误读,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对历史人物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用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小说家般的想象力,描画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在大时局中的选择与行动,还原了历史事件中的“情与理”,也呈现出历史人物的处事智慧与人生进阶之道。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在线阅读地址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 第(1)篇


打卡#文学历史#战天京

用了累积10个小时的时间读完这本战天京。湖南长沙人谭伯牛先生,用了大量的引据标注,以上帝视角详尽的叙述了这段历史,大量的引据文言,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去理解消化,好在这本书并不乏味。

本书未曾用过多笔墨去写与太平军战斗攻城掠地等战术决策,而是把曾国藩建立湘军,到打败太平军后的一些事情娓娓道来。

读本书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几点:

一,文中对于火烧圆明园的阐述角度,非英法联军而是没落的贵族所为。

二,曾国藩 曾国荃二人带领湘军采取的结硬寨 打呆长的方式,每次安营扎寨时,都做好牢固的工事,可以防治敌军的偷袭,攻打太平军时,不去过多的硬碰硬,而且采取围困的方式,从粮草经济上慢慢的把敌人消耗掉。

三、曾国藩在未打下南京城时,就拟好了奏章,同时告诉弟弟曾国荃奏折写的越简短越好,抓住朝廷更加关注的点,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一个文人政治家的心思缜密。

四、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攻克苏州后,曾国荃就攻南京不克,朝廷命李鸿章前去支援,李鸿章以各种理由进行合理推脱,不去抢功。

五、曾左二人的关系,二人性格不同,左公性子直,曾公处事圆滑,二人曲直互补。二人又都颇具才华,同为国而谋,惺惺相惜而又若敌若友,在政治上的争斗不免牺牲了郭嵩焘、李元度等人。在曾国藩死后,多年不来往的左宗棠送上一副评价很高很正直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六、文中大量的书信来往,值得取仔细玩味,其中蕴含深刻的为人处事及官场之道。

小的时候,通过电视剧太平天国对天平天国的历史有了初步认知,后来通过多种渠道对这段历史走了一些了解,太平天国与其他白莲教,李闯王等农民运动不同的是,通过拜上帝教,给劳苦大众一个方向,一个信仰。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很多,农民起义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太平天国后期内部的不合,湘军的围剿,经济的困扰等等。

回到战天京这本书,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这三位湖南人,撑起了清末短暂的中兴,在当时看来,或许清王朝还有一丝希望。

补充一点,其实从湘军的组建到战天京的胜利,朝廷几乎没有出过多的军费,所以兵饷,靠的是收取厘金,也就是各种税收。

如果把湘军比作一家公司的话,从最初公司的筹建,到扩张,到分公司,到上市,结硬寨打呆仗是这家公司成功的法宝,从基础建设的牢固,分层管理,下级只听取于直属上级,而非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虽不利于沟通,但能更好的明确目标,况且这家公司不需要过多的沟通。

另外公司的融资,更多来源于税收,这些税收除用于各种费用支出外,还有结余。这是一件讽刺的事情。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 第(2)篇


与其说是本史书,倒不如谓之职场圣经。

作者利用书信史料,详细解读晚清名臣及与中央的人际关系,所谓战天京不过是各派周旋的把柄。

各位中兴名臣,都无论学识、智商和情商,都是时代精英。其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体现在书信中每一个斟酌过得词语,如今一一读来,颇有意思。在他们的来来往往中,可窥探出以文起国的文化中,文人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生存之道。

作者作用史料、解读史料及讲故事的水平很高,本书可读性较高,属于佳作,值得一读,但是尚未达到令人“惊艳”的地步,可谓闲书一本。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 第(3)篇

这不是“战天京”,可以叫“战官场”、“战世故”,阅读体验不错,酣畅!另,作者不容易,他的考证多来自“清宫档案”、“笔记小说”、“文集”,这些我也有,也不下40余册,可惜没有一册能通读一遍,有明确条目的还好,可以捡感兴趣的看,有些只标“卷一、卷二”的可就费劲了,不通读一遍,就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再另,新中国成立之初,考古界三大成果之一就是校订“清宫档案”,后来国家档案馆根据它们编辑三套“档案史料丛书”,当年收了一套“义和团”的,如今找不到其它两套,不知是否再版了;北京古籍出版社还在的时候,出了一个系列的“历代笔记小说丛书”,那时候穷学生只挑了“感兴趣”的买了,如今“古籍”已经裁撤,后来在“书市、书店”也没能配齐,不会“终成遗憾”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