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读后感2000字(3)篇
(2019-05-06 18:58:55) 读后感 -
作者:关河五十州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九一八”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皇军之花”。但是在二战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二战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二战的走向。本书首次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日俄战争2.0
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日俄的几次交锋。篇幅侧重于诺门坎之战。对该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关东军,作为日本二战时期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却屡次败于苏联红军,直至二战后期被犁庭扫穴般摧毁。二战后期的关东军实力已远远不及鼎盛时期,而苏联红军刚经历过苏德战争的历练,这场战役的胜负没有悬念,只是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在我国东北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诺门坎战役而言,在二战诸多战役中,诺门坎的规模不算什么,但是产生的结果却不容小觑。一方面是日本国内的南下派取得了上风,力主北上的关东军话语权严重受限。当看到日军在诺门坎惨遭苏军暴击时,对于结果毫不意外。但是更值得深思的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在神州大地上所向披靡。其时,中日国力相差之大,以及军事力量上的差距,可能比原来预想的要大。
把抗日战争前期的艰苦归结于中国当局的不作为或卖国主义,实属谬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即便有部分民族败类,多数国人还是称得上共赴国难。和平来之不易。而今各种史料趋于客观理性,也是幸事。
推荐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关河五十州的书,受益匪浅。
2019年04月10日
于福建晋江
2019年读的第34本书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1、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好战必亡”;2、一个政权,应以民族长远福祉为终极目标,培养独立思考精神之民众,否则,民众就会成为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或者成为《菊与刀》里所描述的日本人,视自己为天皇的附庸。也只有这样,才会产生目光远大的精英阶层,把国家和民族引向幸福文明富强之路;如果只是为了统治而对民众进行洗脑,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迟早的事情。3、一个团队,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没有开放的眼光,只是沉浸在自己必胜的“自信”之中,一定被超越,必然被打败。就像号称强大的关东军,对苏联武器的先进性不了解,对自己的战法顽固坚持,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打来打去,都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作战;争来争去,都是争的都是中国的资源。无论俄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是好鸟,我们中国吃亏就吃在“仁”上,儒家的仁义在同一文化圈内有效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外族会被感召,他们有时候的妥协更多的是满足我们一些领导人的虚荣心和道德感,骗钱骗资源而已。国与国之间没有道德观和仁义一说,只有国家利益之上,资源获得之上,千万不要有夜郎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思,国际上讲道德仁义都是假的,是获得更多国家利益的遮羞布和技术手段而已。日俄战争和苏日战争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亦是如此!只有暂时的朋友,没有永久的敌人。当今世界更是如此,但愿我们国家不要重蹈祖先的覆辙,清醒点,实际点,别太天真了,维护国家利益才是上策!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