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帅刘伯承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7-12 00:56:23) 读后感 -
作者:关河五十州
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长,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司令。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一生经历战事无数,长于谋略,深得对手的敬畏。另外,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特色是从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当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校长”。毛泽东曾感叹:“刘伯承是条龙”。朱德称赞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是“军事的奇才”。蒋介石则长叹手下无人堪比刘伯承。
谋帅刘伯承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追忆回溯刘伯承元帅的过往,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历史的纪念,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别样角度的生动呈现。
对于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这本书的叙述还不尽完整,只是从“谋”的角度,叙述了刘帅从年轻参加军旅,到淮海战役结束的时间片段,着重描述刘帅在行军作战、统筹经略方面的历史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描写还是有一定功底,许多数字的引述非常翔实,对战争场景的还原也是精辟到位,这亦是本书的“亮点”所在。
刘帅的战争经历,不仅仅是个人在军事上学习、思考、运筹、指挥略定,是近现代军事势力角力、争斗,更是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侧面显示,在时间的光影幕布里,交相辉映,成为后人探寻的生动史料。
刘帅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儒帅”。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要寻找一个名词,那没有比“儒”更能贴切的给他画像。刘帅戎马一生,善于学习,勤于观察,勇于实践,“仁、信、智、勇、严”的为将为帅标准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帅是一位爱兵如子,充满人文关怀的统帅。战争是残酷的,不可能没有牺牲,战争的结局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帅在战争实践里,不是莽撞地乱打硬拼,而是计算收益比,把最大限度降低士兵的伤亡作为出发点,为此不惜与上级据理力争。在事关重大时刻,就不蓄犹豫仁慈,呼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带领士兵杀出血路,是大仁大爱大勇之举。
这本书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借由对刘帅历史的回忆,让我们深刻了解了诸如红军长征、百团大战和挺近中原等历史细节,有些是既有了解,有些却会引发深刻的反思。
时至今日,我们回忆刘帅,缅怀刘帅,纪念刘帅,是为了不想忘却,是为了铭记伟业,更是为了走向前方的未来。
斯人已逝,音韵犹存。向为了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刘帅致敬!向为了解放事业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谋帅刘伯承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长,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司令。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一生经历战事无数,长于谋略,深得对手的敬畏。另外,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特色是从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当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校长”。毛泽东曾感叹:“刘伯承是条龙”。朱德称赞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是“军事的奇才”。蒋介石则长叹手下无人堪比刘伯承。 本书是一部展示刘伯承戎马人生的传记作品,深入解读了刘伯承一代“军神”的战场生涯,许多段落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可读性强。其中对刘伯承指挥艺术的描绘,如谋定而后动,目光深远而又讲究战术细节,爱护部下、强调敌我伤亡比的“战争经济学”等,极为精彩,这些都刷新了人们对战争历史的一般认知。
谋帅刘伯承读后感800字 第(3)篇
往事应该一次一次的被提起,而不是被一些琐碎得破新闻冲昏了头脑,在这个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所谓热火烹油繁花似锦,今天这个明星出轨了那个明星离婚了,我且问你你每天看10条这样的信息,每条1000字,一个月就3万字的阅读量,那你记住了什么?你只回想起这些没有营养的信息竟然是那么流行,那真正有关于自己人生决策的大问题摆在你面前时,你能真正的回答么?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历史给我们创下了这么好的条件,无数的英勇壮烈牺牲,我们活的太没有责任,太安逸,殊不知几十年前人活的会那么艰难。
谋帅刘伯承,在艰难险阻的条件下扔不忘本心内心坚定强大之处实属不易,近60岁扔提枪上马挥斥方遒。朱老板评价:仁 信 智 勇 严 。可谓长胜将军,每次行动前提的把握之细致,对敌人分析之透彻,对战术的演练之熟练,对士兵的恩威并施可畏是古今少有!每次行动后的复盘总结,对干部的培训培养是其部队发展壮大得核心!
谋帅刘伯承,一只眼战天下,望其项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