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自下而上读后感2000字(3)篇

(2019-06-07 03:08:55) 读后感

自下而上

作者:马特·里德利

本书认为,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以电光源为例。1712年,一位籍籍无名的工程师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碰巧找到了第一种把热转化为功的实用方法,虽然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发明(把水煮沸,生成膨胀的蒸汽)背后的基本原理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水在机器里,通过无数细小的步骤,变成蒸汽后可发电,提供第一道人造的光线:这就是热做功发电。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变化,迄今仍在展开。这一系列的事件,就叫作演变。

自下而上在线阅读地址

自下而上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这本书提到一个核心观点,世界不是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而是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有洞见的观点。
作者举了个例子,人类的眼睛就是由亿万年前一种叫做帽贝的动物身上的感光器官进化而来。人类眼睛的精密程度秒杀任何单反设备。如此精密的结构如果说没有自上而下的设计,恐怕难以置信。但反过来想,有了亿万年的进化、试错、选择、淘汰,形成这样复杂的器官也是不足为奇。从这个角度说,人类的眼睛是最底层的基因甚至是分子,通过不停的组合和尝试,最终形成宏观的外观和功能的。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涌现。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体现自下而上思维的观点,有关牛奶、大脑、语言、比特币和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比较独特,值得一读。我觉得这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不一定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确是一种实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最近看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专栏,有一节对价格的解释,正好也可以应用这种思维。
总之,自下而上的思维很有用,应该成为我们的思考工具。

自下而上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本书认为,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

不知道是因为对本书期望太高,还是电子书排版问题,还是翻译问题,这本书没让我有太惊艳的感觉,但是这本书的主题“自下而上”是理解世界的很好的方式。书中用很多书籍或事例来佐证这个主题,这反而给我读这本书的新方式,就是可以按图索骥把其中有价值的书籍找出来深入了解,这也是读这本书的另一意义。

自下而上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作者书中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我们从无到有,一切都是慢慢演化而来的,没有东西就是一开始就能设计出来的,这就是他的核心观点,自下而上。但是,作者描写的很多内容并不是那么令人的信服,给我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一切都为了迎合自下而上这个标题。特别是关于性格的演化,教育的演化,他非常赞同哈里斯的观点,性格跟家庭环境关系不大,最主要的还是遗传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观点非常的有争议,到底是什么决定的还没有明确的证明可以证明,但作者就在这里下结论了。关于教育,最近,任正非也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教育最主要的还是教会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事上练的能力,并能不断地激励自己,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却有点南辕北辙了。作者在描写关于教育的内容时很狡猾,给人一种偷换概念的感觉,当然本书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还是值得阅读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