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3)篇

(2019-03-06 19:49:14) 读后感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

作者:朱光潜

美学大师朱光潜谈生活和美的随笔,在“人生美学”流行的时代,带你品味“人生美学”本源的“美” 。好的生活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美。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乡情民俗、花鸟虫鱼、山川草木,一首诗,一幅画或者一片自然风景,在朱光潜笔下,皆风趣有致,充满生活气息,又省思人心。他能够从生活中平常的事物里发现美,感受美,乃至成为美的工作者。蒋勋说,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生活美学家。朱光潜说:世上快活的人是活动的人,也是能领略的人。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趣味。愿我们能够勤靡余劳,心有常闲,过好当下,发现生活之美。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在线阅读地址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 第(1)篇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朱光潜的了解仅为“美学大师”,在百度查阅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对哲学、历史和文学都有系统的研究,甚至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先河。他早年的著作《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至今仍是美学研究的经典论述。


我曾以为,把美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且很不实用。什么是美?见仁见智。读完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发现生活之美,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书分了四个部分:世间一切是生活——培养生活情趣,提高修养;美为生活第一乐事——懂得审美才能活得快乐;人要活出一种美的意境——文学和艺术创作;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美学理论。


除了第四部分因为涉及很多哲学思想,略嫌深奥、枯燥,其他文章都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犹如一位老者、师长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让我受益匪浅。


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我深以为然。一个忙碌充实的人是没有时间“愁苦”的,只是一味愁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谓“柳暗花明”,需要我们在“山穷水复”之际,继续往前。一个人的成熟是从懂得排解烦忧、调节情绪开始的。


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我屏蔽社会新闻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有朋友说,写公众号,当然要追热点才能提高收听率啊!而我,尝试着尽量不受嘈杂世界的影响,回归内心,觉察自我。我以为,人最宝贵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在一片静默中,感受这个世界。


先生在谈“消遣”时说:从消遣一点看,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生命力的低降。

有道理!如果把消遣看成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那么全民都在乐于什么消遣,是很可以代表民族精神状态的。前两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西方对我国民众精神层面的毒害是从强化娱乐入手的,现在,他们得逞了,娱乐明星的影响力远远高于科学家。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空前繁茂的娱乐精神面前,我总感到荒凉和寂寞,感到无力和颓废。


先生喜欢质朴的自然之美:


我欢喜一切生物和无生物尽量地维持它们的本来面目,我欢喜自然的粗率和芜乱,所以我始终不能真正地欣赏一个很整齐有秩序,路像棋盘,常青树剪成几何形体的园子。

相比精致,更爱粗放;相比刻意雕琢,更爱自然随意。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


作为美学大师,先生的文学功底十分了得。他在一篇写花会的散文中写到:


“在太阳之下,花光草色如怒火放焰,闪闪浮动,固然显出山河浩荡生气蓬勃的景象,有时春阴四布,小风薄云,苗青鹊静,亦别有一番清幽情致。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文字之美,简直令人唇齿留香。


先生这样看待艺术的作用: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实际上,不止是那些湮没在岁月长河的过去,我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实在是知之甚少。如果说,人们寄希望于科学将逐渐解开迷题,那么哲学和艺术,则是这希望的源头。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格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这几段文字我忍不住摘抄下来。在先生眼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是一幅画,是一部书,是一首歌。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你会交出怎样的作品?我希望自己至少做到两点:不俗滥,真本色。若能再进一步,就是“能认真,懂豁达”。这一生,做到不虚伪,不矫饰,不演不作,从容求真,本色生活是英雄。


最后,让我以先生的话与诸君共勉: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生活如此之美,人生如此之美,尽情去感受吧!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 第(2)篇


朱光潜先生的书真的比较难懂,整本书是朱老的很多部作品合起来的,前半部分的十二封信的内容还算是比较好理解,从本质,扩展到实例,用书面引发至现实,读起来颇有价值,语言难度还算不大,到后半部分,真的是很难读,不知是后半部是在特殊时期的作品还是什么原因,总觉得有刻意迎合政治思想的嫌疑,不断的提出马列思想,且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文学性的词汇句子,有时在读时还要常常查词典,不然有些真的是读不懂,同时感觉后半部分,总是有种教科书的感觉,有时候问题解释的有些生硬,但从每一篇文章中都能发现朱老真的是知识渊博,从用词到文章中的引用都能看出。就现在的我而言,知识储备还太少,读朱老的文章还颇为费力,这本书可能在未来知识储备多一些时,会再拿起来读吧。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 第(3)篇


这是我觉得必须五颗星的书。

书里面的叙述类比思路想法都有特别多特别多值得去学习的地方。给了我很多豁然开朗的感觉。


然后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应该是由两个跨度还蛮大的时间段分开写的最后删减合成一本的。


读到最后。发现老先生也被那个时代改变了许多。刚想叹一声可惜。突然又一想。人也不过是结合了时代的产物。哪有超脱于环境之上上的人呀。这样一来。这本书作为一个人的里程碑分界线又显的格外明显和真实了。


读完这本书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一个他人的世纪。他的理解他的快乐他的不足。再到自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