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读后感(3)篇

(2019-03-30 08:19:07) 读后感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可口可乐,品牌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翻开本书,你会看到所有你见过或没见过的品牌营销方法。“圣诞老人”是可口可乐的注册商标,电影植入广告是可口可乐发明的,《商标法》是可口可乐长期诉讼的产物,明星代言是可口可乐提出的品牌战略,二战是品牌国际化的助力,总统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天然代言人……可口可乐至今仍被巴菲特视为“品牌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可口可乐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品牌发展史诗,这个年销逾6000亿件产品的商业帝国,正是过去130年商业品牌的典范。本书完整记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展开了一卷充满洞见的商业发展全景图。翻开本书,了解可口可乐创立、发展、崛起和占领全球市场的全过程,洞察卓越公司引领时代、基业长青的商业秘密。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在线阅读地址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读后感 第(1)篇


1,基业长青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是经历太多的生死考验。应该是N死一生。

  2,国际化业务真心不好做。各种冲突,尤其需要经验积累。所以早布局还是有先发优势。

  3,接班人非常重要。即使是如此成熟的企业(有很强的职业经理人体系),如果新的ceo不靠谱,那么也会严重制约发展。

  4,快消类的产品,branding 太关键了。基本可口可乐业绩的增长关键,就是说某某有价值的广告上线了。(新媒体时代,难点是如何整合营销)。

  5,竞争是持续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也是百年竞争了。而且过往都有阶段性的胜利。

  6,可口可乐也不是光搞品牌,还是买了很多瓶装厂,以及,多元化经营(买了其他的饮料品类)

         可口可乐纪年表

  1885 弗兰克鲁宾逊、戴维多伊、埃德霍兰和彭伯顿成立了彭伯顿化学公司,股份均等。

  1886-4 新产品问世,弗兰克鲁宾逊命名为可口可乐,并画出其商标。

  1886-6-16 广告首次使用了可口可乐标志,是第一个使用形容词作广告的产品

  1886-7-1 美国禁酒令发布

  1887-5-1 戴维多伊退出,M.P.亚历山大接手了多伊的股份,伍尔福克沃克加入可口可乐当销售员

  1887-6-6 彭伯顿提出可口可乐商标专利权申请,一星期后,被授予。

  1887-7-8 彭伯顿把手里的股份的2/3卖给了威利斯维纳布尔和乔治朗兹

  1887-7-9 亚历山大退出,转让了手上2/3股份给威利斯维纳布尔和乔治朗兹。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读后感 第(2)篇


可口可乐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品牌发展史诗,这个年销逾6000亿件产品的商业帝国,正是过去130年商业品牌的典范。

19世纪末,默默无闻的化学家约翰·彭伯顿在实验室中制造的保健饮品,经过130年发展,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品牌,知道“Coca-Cola”这个词的人仅比知道“OK”的少。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的130年间,品牌就是这家企业一直长盛不衰的秘密所在。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更堪称一个无与伦比的商业推广案例。

它展示了在不同市场状况下,品牌保持稳固增长和高速发展的恢宏画卷:在金融危机和经济景气中同样稳固发展品牌;在战争时期和战后重建时代都能增强品牌知名度;在声誉危机和市场萎缩时同样壮大品牌影响力;在政府调控和用户需求降低时都能开发高占有率的新产品……与此同时,凭借无与伦比的品牌影响力,可口可乐公司也与无数历史事件、流行风潮和文化现象一起,成为了商业和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书完整记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展开了一卷充满洞见的商业发展全景图。翻开本书,了解可口可乐创立、发展、崛起和占领全球市场的全过程,洞察卓越公司引领时代、基业长青的商业秘密。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读后感 第(3)篇

与其说可口可乐传记,不如说是一部广告发展史。看到50%,看不下去了,这种流水账不适合我。但是在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中心,确实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其实企业成长无非与其他,极端情况下,一种就是客户爆炸式增长,但是盈利很少,一种就是客户不多,但是盈利爆炸式增长。这两种都说明你在正确的道路上。事实上,没有什么会让你一帆风顺,你必须不断的挑战自己的品牌客户覆盖和盈利模式,包括中途变招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n作为企业管理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如何去征服人性的缺陷而让企业保持持续增长,这是永久的话题,因为只有经历才是独一无二的[微笑]而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途千差万别,别后退,相信自己的直觉,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你要熬过黎明前的黑夜,谁说活着不是一次修行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