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奇谭集读后感600字(3)篇
(2019-02-05 18:22:17) 读后感 -
作者: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东京奇谭集》收有五部短篇小说,分别为《偶然的旅人》、《哈纳莱伊湾》、《在可能找见的地方,无论哪里》、《天天移动的肾脏石块》和《品川猴》。五篇奇谭中最奇的是最后一篇《品川猴》。一个叫安藤瑞纪的年轻女子得了一种“忘名症”,每星期有一两次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几经周折,查明“忘名症”起因于一只猴……虽说是“奇谭”,但村上春树在小说中讨论的仍然是形而上的人生问题。谭通谈,奇谭即奇谈、奇闻之意。众所周知,村上小说的篇名大多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而这部短篇集却表里如一,果然是发生在东京的奇谭。
东京奇谭集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磨平利爪,察言观色,我就能巧妙的活下去。”n看最后一个故事的时候,突然想到这句话,类同于limit这部电视剧,唯一不同的,仅仅是危险程度。一开始看本书的时候,其实有些犯困,于是强打起精神读出了声,在第二个故事快结束的时候吸引住了我。从肾型石开始,渐渐有趣。也许之前是对亲情有些腻味了,直到品川猴才发现,我是那个在逃避的人。我依旧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某个人,但没有固定的脸和名字,直到我彻底放开,却已经嵌在记忆宫殿里,像一方砚台,不动声色。我喜欢贵理惠的性格,却又认为她也陷在了自己假定的自由里,自由如果只是与大众相反,虽不无道理,那更深处呢?我们跳脱了鸡群,以为自己是鹤,但鹤外还有孔雀、火烈鸟等等。想来,我也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维里,算不得自由。而名牌的故事,我却是这么想的。如若品川猴是另一个自己,代表着心中的“暗处”,那么偷走“我”的坏缺点和优点,不如说更像皇帝的新衣一般,终有一天要揭了底扒了皮。我给自己找了借口,但这个借口无非是我在逃避,我将身上贴满虚伪与不满,还会指着纸条告诉别人,你看,我并不害怕,也并不嫉妒,如此往复。总体来说,村上的这本书作为4月最后一本真是太好了。
东京奇谭集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村上受到的是西式教育,西方文化对他有极深的影响;但他生而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民族——大和民族之一员,极擅长使外来文化和本族精神“互为本体”,如同林少华观察到的,你看到他西装革履,胸中跳动的却是一颗日本人的心:手底下弹着西洋乐器、欣赏着来自西方的音乐,传递出来的却是和、清、静、寂的感觉;娴熟的电影语言似的表达,文字画面感极强,处理的题材难脱日本传统的无常、物哀主题。《品川猴》有非常浓厚的芥川龙之介风格,村上也在《天天移动的肾形石》里,借着主角的话承认了这一文学渊源:n“入选过芥川奖提名吗?”n“五年间四回。”n“但没得到?”n芥川的目光从中国和日本转向西方,有时新瓶装着旧酒、有时旧瓶盛着新酒。是村上的师傅。这很奇特,也很新鲜,很日本,也很现代,很文艺,也很简素。对两种文化感到生疏和好奇,所以还比较喜欢村上。
东京奇谭集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这是五篇读起来感觉:“哦,还有这样子的啊?那,也就那样而已”的短篇小说集。
《偶然的旅人》:挺喜欢的一篇,算不上“奇谭”,在生活中,偶然碰到这么巧的事,改变你对一些事的看法。就像调音师遇到一个像姐姐一样耳边有痣的女人,这样的巧合让他和多年未见的姐姐破镜重圆。
《哈呐莱伊湾》:有些俗套,但画面感很强,妈妈是否会坚持去海滩看那个像儿子的冲浪的潇洒影子?那是人死后在大自然残存的影子?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在两层楼梯间消失的男人,他从生活里消失又回来。
《天天移动的肾形石》:莫名其妙的物体移动,最后主角下决心改变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
《品川猴》:盗名字的猴子,道尽了主人公一直在回避的生活现实,残酷却真切。
建议大家不要先看序,很少看到一篇序把一本书剧透到底,翻译者太自恋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