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读后感(3)篇

(2019-01-20 08:40:07) 读后感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

作者:滨斌

《山居岁月》是滨斌的散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晴耕雨读的自在生活方式分享给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做饭、砍柴、种菜、插秧、养鸡、喂鸭……每日尽不相同,足以欢喜。与其再追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会过到什么时候,不如在一次次这样的笃定之中,接近生活的本源。当不再需要总是和什么对抗着的时候,发现节省下来的精力,竟然可以做那么多曾经想做的事情。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在线阅读地址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读后感 第(1)篇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同样的题材,相比于女性视角绘就的工笔画,本书就是作者以男性视角勾勒出的耕作生活白描图。

简约中透着几分精致,精致中又带着几分粗粝,零碎的日常片段,拼成的,是一幅人间烟火最本来的面貌。

亲手伺候一份食物,耕作一种生活所带来的踏实,是信息多巴胺所无法比拟的安全感。

PS,碎碎念:

一边翻书一边看评论,发现大多数的我们都在羡慕这种生活。世界从来就是个围城,在无数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奔赴城市,奋斗终身的时代,也有那么多的人选择或者期望选择离开城市、去往山野,追寻他们向往的生活。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叫《那个辞职隐居终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来了》。怎么说呢,作者或者说相当一部分“积极进取”者对他们借山而居,选择回到山林间的生活方式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的,称他们是逃避现实社会,不敢面对生活。

当然了,抛开鱼龙混杂的乱象,扎堆终南的追风不说。何谓现实呢?难道种地吃饭就不是现实吗?或者,种地吃饭,才是天经地义。谁能说退守内心一定就是消极?而向外探索,亦非全部的生活。

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是没有意义的。—马丁·布伯 

这是个物资富足的时代,可以允许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喜欢萧红写的一段话: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所以不管是借山而居还是闹市而居,幸福生活不应该是指某种形式的生活,而是在这种生活中的人是否感到自在。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读后感 第(2)篇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

闹市曲径,时光荏苒,是被遗忘的角落。

生活就是要么快乐,要么悲伤,要么半死不活。

什么是命运?

命运就是生命的境遇。

选择会带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

每天都有很多选择要做,有的选择无关轻重,有的选择会改变我们命运的走向。

什么是态度?

态是心态,有太阳的太和心灵的心组成,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都是从心开始。心要在阳光下,在温暖中。

当心在黑暗中,悲伤中,就注定与幸福无缘。

我们的幸福并非从我们四围的环境而来的,乃是发自我们的内心;不在乎我们有些什么,乃在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一颗心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

你拥有一颗怎样的心。

修炼高度,进入深度,凡事适度,把握恰度,才有温度。

这是需要生活智慧的,需要经历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千锤百炼,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搞定的。既要学习(阅读),又要运用(用心),更要实践(行动)。

所有未经人事的岁月静好,都是耍流氓。

山居岁月中,那些辛劳,那些付出。

无论生命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找到了怎样的心态,该如何把握度。

在生命的境遇中如何成长,如何快乐,如何生活。

你对生活什么态度,生活对你就是什么态度。

山居岁月:余生很长,不如自在过生活读后感 第(3)篇


每天生活在水泥的森林里,对田园生活心向往之,

无论如何,我们都走在自己内心通往理想的路上,

每天的喜悦之情,唯有同样在此路上的人能够品尝得到。

我们要的不多,

希望我们都健康、快乐。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