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000字(3)篇
(2018-08-29 00:45:35) 读后感 -
作者:成甲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我不是一个抬杠青年(虽然本文一直在提斜杠青年这个很牛x的概念),一般我不会给一本书两星的评价,并且我也先提前说明我不是一个追求极致干活的人,我更看重的是思想。
我怀着极大的期待打开了这本书,认真的阅读了作者的序,看了目录,大致研究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准备研究作者所提出的“临界知识”。
我的失望开始于作者提出他所谓的“二八理论”: “花80%的努力去实现20%的高质量知识”。
为什么我会感到失望呢,按道理来说这句话说的不错,我本来应该非常积极,带有正能量的支持作者的观点,“不错啊,高质量的知识才是一个人一生制胜的关键,80%的低质量知识是低效的代表,不会从本质上帮助一个人实现他的目标。”
我失望的原因是因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扪心自问)并不能自己识别或者推理出什么知识是高质量知识,什么知识是低质量知识。而我个人认为作为一本知识管理/传授知识管理的书,帮助社会上大多数人进行学习,或者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这是一个最低的要求。
但这似乎又和作者即将传授的这个“临界知识”的行为相矛盾,作者教啊,他教我们什么是“临界知识”,如何才能学会发现“临界知识”并在生活和事业上应用它。
然后,然后我读了临界知识的定义,我对这本书的期待直接降到0。
总结成一句话,什么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就是要求我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习所有事物抽象等级中最底层的那些知识,如果不能学习最底层,那就想办法学习比现象本身抽象等级稍微较低的那层知识,总之抽象等级越低,对你本身的帮助也就越大,因为这可以帮助你连接知识之间的关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可能上面的话太抽象不直接,讲成大白话就是:学习核心知识(数学,物理等),核心知识驱动所有事物的运行,也是所有知识的最根本原理。
这不废话?(当然作者也知道这是废话,所以作者搬出了“其实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只是你不能应用而已)
除了这个临界知识以外的所有内容几乎你都已经了解了,多反思,多思考,多输出,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和作者一样登上人生的巅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近几年看书其实并不太喜欢选择这类“方法论”式的内容,这种感觉就像高考时期,市面上那么多的教辅材料都做完了但可能还是考不好,这本书的作者倒是没有任何打鸡血似的论点,语气很真诚,很值得肯定。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非常精确,书本内容只涉及“个人知识管理”,而个人管理除去知识管理还会涉及其他,比如典型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我们的每个决策与每项行动,通常是多个管理因素共同作用,有的类别甚至直接产生短板效应。所以,学会这本书的方法论,确实很有可能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哈哈哈哈…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作者读过了许多方法论书籍,比如许多公司常年推荐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并做了很多的引用与分析,对于没看过这些书的人来说,这些内容是省时高效的成果,很值,当然出于各种目的,作者对很多经典概念做了Redefinition(再定义),类似旧酒装新壶,使之成为自己的独特输出,所以,如果你已经深谙哲学的真理性,这本书的前160页(微信读书iPad阅读器显示结果)其实可以略读,如果你还是怕错过,可以出门左转选择热门划线…
最后,终于要说到比较欣赏的最后一个重点章节(后35%的内容),属于真正的干货,道理虽然简单,但作者的叙述通俗易懂,鞭辟入里,循循善诱,注重总结,至少给人的获得感很强,有种同行的共鸣,道理从不同人的口中论述出来得到的反馈总是大有不同。比较欣赏的部分有复利效应与安全空间。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8 个小时看完了~5 星评分5 星并非是完美,里面有一小部分内容平白直叙,没有像讲末尾《临界知识》章节那么有深度。不过成甲老师的剥茧抽丝能力确实很强大,通篇读下来,受益匪浅:1. 红灯思维(防御性反抗)很多人无法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防御性心理对待,这也是团队合作中的几个忌讳,死不承认。不过团队合作中,被信任是最大的能力!红灯思维的人,应该无法体会这种。2. 复利效应学习了 A 技能,成就了 B 能力,而 B 能力的提升,影响不断精进 A 技能复利的前提是加上时间效应,很多人都高估了 1 年内自己付出的回报,也都低估了 10 内自己劳动付出的回报。加上时间维度,虽然现在做的事情,看起来没什么特殊,但是坚持了 4 个多月,我觉得是二倍速在成长,比如坚持每周分析竞品,别人看到的是剥茧抽丝每个位置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有没有想过我是如何把他们的框架理解出来,进而开始每个模块每个模块对比的?3. 系统性思考也是拜成甲老师所赐,我开始对我自己的产品规范做一个系统性梳理,期待吧…4. 查理·芒格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人,虽然自己读过一遍《穷查理宝典》不过我理解都是浅层的,等有空再看一遍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