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5-30 07:59:12) 读后感 -
作者:刘称莲
走过小学六年,乖巧听话的孩子,悄悄变成了满身是刺的小刺猬。莫名其妙的偏执、终日紧闭的心门、偷偷进行的恋爱……这些看似叛逆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成长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他们急于证明,我已长大。专家刘称莲将自己陪女儿走过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对眼前“来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因为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全地离开我们的怀抱,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一个冷静克制的观察者、建议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决定者。不侵犯孩子的界限,允许孩子有独立的自我存在。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的时候,真正的沟通才可能发生。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人的一生有好多第一次
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
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我们都认为我们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都认为用的做的是对的
时间告诉了我们答案
可是又不能重新来过
接受不完美的他
多一些陪伴少一些遗憾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很早以前听牛群冯巩的相声《威胁》,里面有这么一段:二十年以后,家里不知为什么定了这条规矩,不是说啊谁原来是爸爸,就可以永远当爸爸,废除终身制,实行考核制,明文规定,谁考上爸爸,谁当爸爸!
想想也是,爸爸妈妈也是要不停的去学习,学习怎么去当一个合格爸爸妈妈!
下面是一些摘抄:
孩子的天性都是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在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内心最受挫最难受的那个人也是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大特点,便是喜欢独立行动,一方面是要满足自由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同伴的认同,对同伴的依恋远远超过了父母。
我在思考女儿当初那些行为的时候,总觉得不像是攀比,更多的是在追求同伴的认同,寻求内心的归属感。
无论是主动地做“粉丝”,还是被“逼”的偶像崇拜,我们家长都可以给孩子一份允许和接纳,陪着他们走过这一段特殊的时光。而且从孩子崇拜偶像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隐隐看到孩子的理想和对自己的期待,这些理想和期待也许并不明朗,却是非常积极的,家长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支持,或许是很好的选择。
那位爸爸总结的心得就是,在孩子上网的时候,更要从好的亲子关系做起,从关爱孩子做起。当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真正爱自己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变软,向好的方向转变,迷途知返。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这种优秀不仅是学识上的,更多是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情商方面的综合素质才成就孩子的优秀。通过不断阅读亲子教育的书,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家长如其期待着孩子的优秀,不如去自我完善和成长。 孩子不过是家长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家长才能更多的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改善自我并通过自我的改变来成就孩子。做家长是一门学问,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自我成长修行的过程。只可惜很久以来我们家长一直以为家长的责任是管理、教育好孩子,其实家长更多的应该是“管理教育”好自己。只有通过孩子的不完美不断引发家长发现接纳修正自我的不完美,才能去成就自己 成就孩子。亲子教育就是家长自我修行过程!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