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到荼蘼花事了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2019-01-22 07:07:24) 读后感 -
作者:陆小曼
她出生于书香豪门,锦衣玉食的生活、新潮高端的教育,注定了她自由不羁、热烈亦放纵的性情。人们最爱谈论她与徐志摩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的生死之恋,郁达夫说: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放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礼教?更哪还顾到家法家风?然而争议背后的她,实则有着世人看不到的优雅与灵性:她是当仁不让的才女,擅长绘画、精通英文和法文、文笔坦诚而清丽,一如她本人。她亦是新潮与传统的碰撞: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无畏世人诋毁与唾弃。她就是担得起万千恩荣与宠爱,也受得住无数谩骂与指责的“民国皇后”——陆小曼。本次选集不仅囊括陆小曼在戏剧、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方面的所有成就,还增收她的画作,以及《小曼日记》(稿本),以期更加真实地呈现她的闺房之苦、思念之情以及当时的生活状态。
开到荼蘼花事了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胡适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此处风景犹好。
徐志摩说“案上插了一枝花便不寂寞,最宜人是月移花影上纱窗。”
陆小曼是花,开到荼蘼花事了。
徐志摩飞机失事,留小曼一人独自凋零,“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所以在剩下没有你的日子里,一个人回忆起两个人的时光,花开了花又谢,落花时人不曾独立,微雨时候不见燕双飞,爱的彻底,爱的毫无保留,飞花消逝之时,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正如你离开了,我会一直记得你,如果你们都离开了,世人也从不曾忘记。
开到荼蘼花事了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谣言从来都很伤人,却偏偏有人见不得别人好,要造谣生事。在22岁的年纪,背负着那么大的误解,陆时常病弱,想毕很大的原因之一,出自心头的憋闷,委屈和压力。看着那一封封写给徐志摩的信,少女的思慕和单纯的感情,让人为之动容和心疼,很多谣言对上信的时间个内容不攻自破,遗憾的是当时的人并不能理解,这是时代给予的烙印。因此在今天看来很普通的事情,在当时却给了她莫大的苦痛,众人叛离。徐逝世后,最后一点精神的灯光也就此熄灭,心下该是多么的悲痛和绝望,一丝光亮并也活的如此辛苦,一片漆黑该如何过活?n缠绵病榻一年多,所幸这个坚强的女子又活了过来,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支撑,整理徐志摩生前的文字做文集,自己也开始写文作画,在书籍的海洋里汲取了足够的养分,属于她的光彩逐渐化为了实质的名气。谈起她,人们总是第一反应想起徐志摩,这对陆其实并不公平,如果说前期的陆,是站在身后的,后期的陆都是自己在单打独斗的作战,从一个期期艾艾羞答答的少女,成长为钢铁战士,她受过的苦,作出的努力,承得起她的名气,而这些都跟徐志摩没有太大的关系。逝者已矣,任何的纠结也没有太大的意义,静静喜欢就好。
开到荼蘼花事了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嗯,就是我所知道的那个陆小曼啊!
陆小曼让我清清楚楚的一个问题,爱情,绝对不是女人的全部。为了爱情,一个女人愿意失去所有的东西,爱到卑微,低到尘埃里。失去自我,之后便是失去了整个上帝的眷顾。同样被誉为才女,林徽因洒脱,分的清,将自己交给自己,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得人敬仰,受人尊重。而反观陆小曼,失去了名节,遭受着白眼。徐志摩死后,她更是过了一段近乎乞丐的日子。她爱挥霍,也爱抱怨,活生生将自己大好的青春与才情所浪费。她太看中爱情,活的太过理想化,她认为世事都要围绕她,她对朋友的帮助视为应该,给胡适写的几封信,让我骇然,与我而言,那样的文字,那样的信,像极了道德绑架。
陆小曼这一生,活的真不够明白,她的不快活应是上天最大的惩罚。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