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读后感(3)篇

(2018-10-24 23:20:07) 读后感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作者:劳伦·斯莱特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解决了你“想学习心理学知识,但是对大部头的教材望而生畏;想了解心理学实验,但是数据、符号和公式让你退避三舍”的问题。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仅了解心理学知识、洞穿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揭露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无数读者追捧,在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引起热议,更有心理学老师将它推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必读参考书。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在线阅读地址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读后感 第(1)篇

本书印象最深的还是绝对服从这个实验,可能与我们生活较为接近,在学校服从于老师,在家服从于父母,在工作岗位服从于老板,在医院服从于医生,很多时候你是具有批判、质疑的想法,但是却不敢发声,就像实验中的被试者一样,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任由一旁穿着白大褂的所谓医生一句话,这样的电量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一句话就能模糊被试者眼前所看到的现象,尽管另一端的演员演技爆表,被试者还是会逐一按下按钮,只有少数的人会直接提出质疑并且选择退出这个游戏,但是,社会中,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选择服从但切勿绝对服从,绝对服从跟傀儡没什么区别,面对绝对权威的时候也依然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和批判,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与创新。文中最后一个实验关于切除前脑叶的实验让我想起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影片主人公是正常人但好像脾气很暴躁,电影中也出现了所谓的吃药环节,每天都要吃药,但主人公每次都把卷在舌头下吐掉,具体内容有点忘记了,但是里面把医生的冷漠无情以及你竟然被关进精神病院了,即使是正常人那也是神经病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最后好像为了逃离杀死了一个一直折磨他们的医生,最后主人公前脑叶被切除,从此好像成了植物人。影片看完我就在想,里面的患者与医生,究竟谁有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医生虐待患者难道就不是病?细思极恐。著名的斯金纳箱心里研究原理,应用到现在游戏成瘾的问题,也是一目了然,设计者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让玩家在游戏的体验中一步一步走进设计者的圈套,大部分的设定都是能通过斯金纳的实验来解释的,未成年人容易上瘾也正是心理防线不够强大,被设计者一步一步的算计着,一切尽在掌握中。药品成瘾研究实验,老鼠在糟糕的环境中与比乐园中更容易对药品上瘾,把老鼠比做人,问题是,现在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去哪里找这样的乐园?各种各样的压力每天都在冲击着人,且不说现在很多人对药物成瘾。在糟糕的环境中,药物对老鼠其实是一种出口,但在如今我们的社会中,什么是我们的精神出口?这个大家要好好斟酌,不然自杀率以及得忧郁症的人就不会一年比一年多了。我绝对不提倡药物,因为现在的社会有很多利大于弊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精神出口,希望大家也能够在这操蛋压力大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出口。看了一遍凭着记忆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哪里说错了,请多指教。[抱拳][抱拳][抱拳]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读后感 第(2)篇


医学上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就此而言,至少在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中,很难有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在复杂环境和基因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目前还无法彻底避免生理/心理上的疾病。而这,正是号召无数医学心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追求真谛的动力。

    对于生理研究的探索,精神心理至今还很难有大的进展,形成的派别理论各占一天。人类的大脑究竟还有多少未被开发的奇妙能力,究竟还有多少无限可能的探索限度——一直等待着天才的证实。


不可否认,每一次全新的理论冲击和巩固,都是在大量的实验下进行的。伦理跟科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矛盾,很多时候我们以非人性的实验去寻觅人性的治疗,有人支持自然就会有人反对。但是,在科技尚未完全控制生活的现在,演绎推理仍需实验真理的证实。


伟大的实验永远不会停止,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火焰,用生命去探索生命,用严谨去研究生命,然后用情感去触动生命。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 读后感 第(3)篇


20世纪可以说是这类试验进行的最佳时机:一方面有很好的科学技术的保障,可以运用已有的手段达到想要的目的;另一方面,伦理学的发展还没有到达可以限制试验进行的地步。(当然我不是说现在伦理学限制了科学试验。)

书中有十个心理学试验,挑几个有趣的讲一讲吧!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若出现一个偶然的行为b,那么就给予强化A后,经过一段时间,b行为会成为此个体的新行为。这个理论与经典的条件作用可以说是互补的理论,一个是反射一个是强化。强化理论(或者说是操作性条件刺激)在教育学上有很大的意义,我们所相信的“鼓励”、“奖励”之类的行为就与此有关。

米尔格拉姆服从试验

这个试验似乎说明了,在权威的压迫之下,我们自我的良心能被完全摧毁,毫无异议地遵从权威的指示而不去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达利与拉丹的助人行为分析

处于人群中的个体永远是最愚蠢的那类人,这甚至体现在救人这方面上。众多的旁观者往往会阻碍助人行为的产生,因为我们在一个人群中,我们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责任,我们希望能把这些责任甩给其他人。

亚历山大成瘾试验

试验表明,毒品本身的性质不是让我们成瘾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处于一个需要毒品来安慰自己的环境。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试验看似是一个颠覆性的理论,但实际上它所描绘的理想环境根本不存在,所以最终成瘾的结果往往难以避免,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性发现,而没有现实意义。所以根除毒品才是最好的办法。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