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后感500字(3)篇
(2018-10-21 23:51:26) 读后感 -
作者:肯·福莱特
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超级小说。火遍全球的20世纪人类史诗“世纪三部曲”!横扫全球榜单!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来自美国、德国、苏俄、英国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后感500字 第(1)篇
百年沧桑事,宇宙一瞬间
可能无愧于号称全世界的读者用3天不眠不休时间看完的巨著,自己也正好用67个小时看完,不过是用了3周。漫长的百年,匆匆的一瞥,只能略观历史长河上跃起的几个浪花,而这几朵浪花也许就是那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了。
说实话整本书来看,无论哪一方面都不够优秀:对话,心里描写,情节,矛盾冲突等等,都好像跟自己想象的要差很多,从语言上甚至可以说整篇文章过于生硬,但是,却大多时间让我看的放不下手。细细想起来,也许是因为以下几个:
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在这个层面上,感觉像上帝视角一样,看着这个世界广阔而遥远,却又彼此互相影响。像极了那振动着翅膀的蝴蝶。像好奇的孩子掀开了一个巨大的蚂蚁窝,看着这个窝里的蚂蚁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运行着。
情节的把握:如此时间和空间跨度下,几个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在这张网上,被作者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自然而顺滑,没有生拉硬扯的感觉,而他们命运的完美的契合也好像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
大事为点,细节为线,纲举目张:这个世纪百年可看堪称人类世界互相交叠彼此影响快速发展的百年,而此前的大多的限定在各大洲之内,像郑和下西洋,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这也是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两个跨越大洲的事件,而这百年,两次世界战争,以及堪堪要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的文化,政治形态的影响都发生在这段时间。几乎所有我们听过了解一些的大事件作者都无一落下: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索),俄国十月革命,占领冬宫,纳粹的崛起,国会纵火案,诺曼底登陆,珍珠港,冷战,柏林墙,黑人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合法运动等等,这些大家所了解的大事件,作者并着太多的笔墨,而以这五个家族中的人物的活动,把这些大事件背后的矛盾,关系,冲突代表性的细致的展现,像为我们吹开了表面的灰尘,打开了灰尘下掩盖的一个个细节,也许这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
国家形象的浓缩:福莱特更厉害的是把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美、德、英、俄时代的代表性的特征融入了这几个家族的成员的身上,同样,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时代整体的进化,早期的家庭家长权威逐渐到自由自我开放的转变。
而整本书9153页,让我最感动的却是一个出场不到30页的小人物:彼得神父。当德国纳粹的秘密警察把认为拖累国家的老、弱,病、残疾人从医院里转移到一个个秘密点杀死焚烧并谎称意外疾病导致治疗失败时,当卡拉把冒死查到的真相告诉神父, 当伊尔莎哭着向神父忏悔后,神父把伊尔莎从椅子上拉起来
“回你的教堂跟神父忏悔,他会原谅你”,当他对着卡拉说“对于我们这些余下的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说完后,背过身,跪下又做了一次祈祷。
看到这里时, 我的心已经凉透了, 显然彼得神父的冷静让我以为是冷漠或者事关自己生死时置身事外的敷衍。整整五页,描写教堂里的祈祷,描写卡拉,伊尔莎,海因里希他们的失落,以及他们麻木的听完赞美诗,当彼得神父站上讲道坛,要在在弥撒中布道时:
他高大威严的站在讲道坛上,用卡拉分不清是骄傲还是蔑视的目光服饰这教堂里聚集的会众“第五条诫命:不可杀生!……
短短一场祈祷会,在神父转身跪下做祈祷的那一刻,他已经知道了他生命终止的时刻,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生死。彼得神父还是没有开。马赫把电流功率开到了最大值。神父尖叫了一阵,然后, 陷入了永远的沉默。那一刻我几乎落泪。 一个人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掀开了厚厚的黑幕,当他站上讲道坛布道的那一刻,宛如上帝!
当然,让我不太满意的也有:书的前两部对人物的刻画和展现都比较细腻而丰富,到第三部开始,行文节奏突然转快,人物的性格描写也粗犷起来,看起来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太大部头的原因,也许是一切事物中应有的不完美,亦或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觉。
不过,总的来说,这么大范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能写出这样的书以飨读者,确实令人敬佩。而这漫长的百年,我们的生命只是这百年中渺小卑微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从生到死,连昙花一现都称不上,所以,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后感500字 第(2)篇
一部读着很爽的史诗小说,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四个国家,四个家族,三代人,见证了近百年来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战,十月革命,二战,柏林墙,种族运动……以一个西方人的角度重温了一遍20世纪世界史。
将近90个小时,终于读完了。如释重负,惆怅、不舍。艾瑟儿,茉黛,菲茨,比利,格斯,沃尔特,格雷格里,列夫,卡拉,劳埃德,沃洛佳,查克,格雷格,黛西,坦尼亚,德米卡,乔治,戴夫,瓦利,丽贝卡……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看着他们向我走来,看着他们成长,沉沦,自我拯救,再到绽放,又慢慢枯萎。我仿佛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后感500字 第(3)篇
花了快三个月中间断断续续下终于看完了这部作品,多数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书。很震撼的一部作品,把过去所以历史课本上的大事件串联起来,似乎自己也深入其中,感同身受。从一开始的不懂第一部为什么以多个人主人公为叙述线,到后来慢慢侧重茉黛这条主线剧情,到最后开始关注柏林墙,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熟悉的历史课本人物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切始于好奇心,终于对大事件的认知。如果说之前是一个个点,现在更像是了解了历史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虽然历史真实发生的场景可能与书中描述不符,但于我而言更为立体,更具记忆性。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视觉盛宴,只要你想象力够丰富,深入作者的世界,你会发现天马行空的创意与分享。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