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读后感2000字(3)篇
(2019-01-12 03:22:38) 读后感 -
作者:梁晓声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再“丑”的“凤姐”也有她的时代“社会效应”》
正文:
从小,父亲常说不要以貌看人。但我生来几乎就是一个喜欢以貌来审视一个人的人。
其实,往往性格就是写在脸上;人品映在眼中,;生活方式显现于身材; 情绪起伏表露于声音,;态度看手势;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服;层次看鞋子;爱不爱干净看指甲;好不好打扮看头发;女人的一个点菜单,即可了看出她的“背景”;投不投缘吃一顿饭就能知道了。
就连《人民的名义》中陆毅所扮演的的那个候亮平反腐英雄,他的那张脸就是一张扑克牌,清清楚楚的刻在脸上……似乎那就是当今反腐英雄的一个代表。
罗玉凤,这个女人,从2009年开始,在我的眼睛里一直被视为现实中的最丑的这个“疯女人”。这个丑不只是指长相,还在于当年她的很多“雷语”。
也正是她的“疯疯癫癫的雷语,让一个身高仅1米45,相貌是全国公认的丑!然而她发布的征婚启示誓嫁1.76-1.83米的清华、北大必须精通经济学的硕士生什么的,必须长得帅,户籍要必须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不予考虑的她,可能用一句话根本没法概括她的丑。
但是,就是这个丑小鸭,正是这个不同寻常的疯女人,于2009年被中国媒体一夜之间炒得红遍大江南北,从草根成为了今天的凤凰网的签约主笔。这应该算罗玉凤成功的挑战了这个世俗了吧。
罗玉凤,在这次采访中,对主持人说了N次,说自己实质上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她没有改变中国人。那么她究竟要改变中国人什么呢?固然是从她的身上,总结出要改变中国人对底层阶级的歧视。
主持人问她:你是网络红人吗?她说算是,但这个网络红人也是中国人给她的定义。并不是我自己所想要的那个网络红人”。主持人说:你既然那么的讨厌中国的媒体,那么你为什么来到美国,还要去接触“媒体”?她说,因为美国媒体讲的是“亊实”;中国媒体求的是“关注度”。
瞧,罗玉凤,仅仅这一句话,真的叫“一针见血”了,也非常的形象!不过,亊实也是如此!
是,正在美国生活的凤姐,这个在《新浪微博》拥有五百多万粉丝的网络红人,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曾经嘲笑过她智商 、容貌的我、我们,如今应该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了……
她的人生似乎不可思议,却又在意料之中!
曾自称“我是从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
曾宣称奥巴马符合她的择偶标准。她刚到美国,到华人电视台求职,虽然她扬言不给工作,就会在电视台门口自杀,但是人家不买帐。更雷人的警句,她要到美囯赚很多很多的钱,给清华大学改名为罗玉凤大学,在美国,曾因雷语,曾因“疯疯癫癫”被美国遣送回囯。
谁想到,谁想学,哈哈。。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的人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来,难啊。
而这位公认最丑的疯女人,走红前的她,衰的很!仅仅是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做营业员。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当初的“疯女人?”又是什么原因又让一个说话简直就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的罗玉凤,成为了今天走红的“凤姐”呢?
我认为今昔的“风姐”,都是被我们这个社会,被我们大陆媒体逼出来,包括我也曾经是逼出她成就今天的原因一员吧。因为2009年9月,我曾对中国整个媒体抓住这个雷女人疯女人大炒特炒,写过言辞很尖锐的网络文字,不仅骂媒体,也直接臭骂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丑人多作怪的疯女人。
中国媒体炒凤姐真正的动机,也并非是亊先看到她会有今天的“成就感”,而完全就是以一个不寻常的怪人怪亊来抢沾网络的点击率。还有商家看准媒体在炒她,并聪明的出资高聘她做某个牙膏广告形象代言人。
当年抨击这位疯女人的我,去年,当我看了这位凤姐在呛声王思聪、讽刺调侃王思聪高调炫富招蜂引蝶的原文,让我怎么也没想要这位“疯女人”,如今还有如此的思想内涵。但也不难让我怀疑这个“凤姐”的背后一定有高人帮她执笔,类似一个经纪公司在以她这个什么都不怕丑,又什么都敢为人先的她,在为这些网络媒体蹭人气,蹭热度。就像范冰冰,直至今天,总是有那么一帮人依然在大炒特炒她,就差通过每天范冰冰拉什屎的颜色,来研究她每天吃的什么饮食。
瞧,凤姐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并以长者的身份教王思聪人生道理:“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哈……看来我这个惯以容貌待人的大男人得要向这位丑女人道歉了。
“凤姐”真正走红的原因,还是2008年只身来到上海征婚,按她的计划:工作稳定后。就有了结婚的打算,但身边没有一个符合我的条件,所以决定征婚,于是2009年就在上海陆家嘴附近散发征婚单,传单上应征者必须是经济学专业或精通经济学等以外的博士,西南地区重庆等地都不考虑。
罗玉凤出生在就是重庆綦江区人,1985年生,她说她之所以要求长相,身高等,是因为她认为智商没有人会超过她。
人啊,再丑的女人,再疯的女人,在中国,都会有她的一定的时代社会效应。
这个年头往往循规蹈矩的,反而猪不吃狗不吻。所以,也别小看当下那些嗑瓜子的群众,也正是这些鲁迅笔下的看客,往往是“梦”时代的一批又一批的所谓文化精英,新闻精英,企业精英,政治精英的推手。
我在想,如果,“凤姐”在中国大陆的遭遇,和那个“疯子画家”徐龙发的生活现状,被鲁迅写在他的那个《呐喊》中,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党,又应该怎么看待鲁迅?又该怎么去评价鲁迅?
毛泽东不在了,我们还会有谁授予鲁迅“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吗?我们还会说鲁迅笔下都是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那个“黑暗”和“专制”吗?
我坚信,“疯子画家”徐荣发,一旦哪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作品”一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他的“疯子画家”这个名字,会被世人炒火!!画家的身价,原本都是死后才被世人关注,这就像很多作家,画家,艺欣家,所创作的东西,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艺术的价值,往往都是后人给评出来。
所以,艺术这个东西,要留有余地给后人再次的“创作”。“评”,就是一个后期的再“创作”。
而对于“疯子画家”的作品,若干年后,他的身价远比那个“摄影翻版”的冷军作品高的多!因为,冷军的超写实油画,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摄影”的翻版,冷军作品毫无灵魂!完全就是像范冰冰被炒作出来!
徐荣发与冷军死后,徐荣发作品一定火过冷军。原因,除此作品比冷军有“灵魂”以外,另一个关键在于徐荣发的背景多个有“故事”的人――“疯子画家”。冷军笔下的艺术,也只是做了一个摄影的奴隶翻版。毫无艺术灵魂价值意义!冷军的油画,完全就是被人为的炒出来。网上曾说他的画被拍卖到6000万。我说谁拿6000万去买一个“摄影的翻版”,脑子还真的叫进水了。
而“疯子画家”徐龙发,其实,他不是实质上的“疯”,更不是“樊高”那个精神病的疯。他仅是一个外形上的“疯”,但是这个“疯”,更加饱含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世态炎凉”……这个外形的“疯”,似乎远比樊高那个精神上的疯,更容易让世人记住。
因为,徐荣发的生活在一个,正是中国政治家引领14亿中国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及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实现国际领袖梦的21世纪的当下,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缩影!也应该是鲁迅笔下的那个影子。
当然,“疯子画家”的徐荣发,关键要给他的作品都留在画布上,那样,若干年后应该能有“天价”的出现。
如果让我来说他的疯,那么就在于他每每的作画,都是兴笔涂鸦在墙体上。这就是他不懂如何保存价值的根本原因。之所以“疯子画家”,顾名思义也在于这里。
当然,在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中国,再“丑”,再“疯”的,往往就有她(他)一定的社会市场。
哈……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再“丑”的“凤姐”也有她的“时代社会效应”》
写在前:
哈。。先得要和《梁晓声:我们的时代与让会》本书作者打个招呼了,借用您的书名里有个“时代”与“社会”,贴上与这本书毫无任何联系的话题,很不好意思了。理解万岁!
下午在百度收看了《从还认命到接纳自己的十年,美国之音专访“罗玉凤”》的视频,从罗玉凤的被采访中,前前后后她的谈话中,让我对这个“丑女人”彻底的刮目相看了。她的对话,前前后后思路非常的清晰,口才也很好。
难怪,她在2016年曾经喊话王思聪:作为作者我要教你一点人生经验。
说实话,今天,也是我第一次直接的看她在媒上与主持人的对话。还是一个《美国之音》的专访。以前,也只是从网上知道这么一个丑女人,也算了解这么一个疯疯颠颠的类似大脑不正常女人。
固然,我给“凤姐”视为不正常女人,也是和我们中国人几乎都界定在她那个丑女人的定义上。
如果,她那个长相达到范冰冰那样,众人一定给她视为一个高情商高智商女人,这就是正如“凤姐”本人在采访中所说的:“中国人,总是因为她的丑,与她的那个阶级的农村父母联系在一起。如果她是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那么中国人也就不会有人嘲笑她的一切言论”。
不过,范冰冰那个长相也实实在在的是颠覆了“中国梦”时代下很多男人女人的三观了。就连这次北京公安在南京抓她,都搞得那么的神秘。南京公安也只是个配合,都不知道抓的谁,在南京抓的人,连夜都被北京公安带走,难道是乘人之危,要“开房间”吗?先开房间,再私下商谈“你只要给钱缴了,我们保证你不受刑责”。。。。。
哈。。。。。。。
总之,长的漂亮的女人,开放点,关键时刻就会救了自己;保守点,哈……关键时刻也会藏送了自己。今年两次“顺风车”,被害的女孩,前提是长的性感漂亮,思想保守,结果藏送了自己。
换上范冰冰,一定会救了自己。这不,这次正是她的长相,她的开放,连我们高高在上的法官,连我们国家税务总局也都向她“缴械投降”了:你只管在时间内给钱缴了,我们保证你没事。以后就看你怎么回报我们了?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梁晓声这部“我们的时代与社会”出版于2015年,作者分别站在平民、作家、学者、老师、儿子等多个视角揭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政治、文化、家庭各个时期之状况;既剖析了中国各阶层结构所处的历史位置、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展望和理解;书中也从作者自身家庭写出了贴近中国老百姓生活和成长的辛酸艰难,如大老粗父亲靠卖力气养活一大家四个孩子、那个为妹妹工作机会而帮街道主任冒雨拖煤、文学青年鄙夷国人遭骂……最感人的还是作者多次写他文盲父亲衰老过程,时代变迁对靠卖苦力劳动者来说是毁灭性的,心理上的衰老悲哀流淌在字里行间。梁晓声是共和国同龄人,插过队,恢复高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影厂工作,约2002年进入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当代知青文学作家。其大哥考上大学后不知什么原因疯了,下有一弟一妹。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