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静的力量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2-01 13:27:41) 读后感
作者:戴尔·卡耐基
卡耐基先生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成人教育训练经验,探究了人内心浮躁、忧虑的原因,总结出了消除忧虑,让人心静的具体方案,指导人们如何打造平和且强大的内心,如何与人良好的相处,获得快乐美好的人生。《心静的力量》是一本汇聚了卡耐基毕生思想精华,极具心灵激励和实用指导价值的永不过时的心理自助宝典。
心静的力量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心静的力量》是戴尔·卡耐基的作品。对于他的作品,我中学时曾涉猎过一些,知道作者擅长借助一些故事传达生活中深奥的道理。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这些道理往往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作为启蒙读物再合适不过了。因而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他的书是写给初中生看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浅薄,而我早已成年。但本着开卷有益想法,我还是打开了。果不其然,无论什么类型的书籍都会蕴含一两句洞穿心灵的话语。读过之后,内心的冲击感,久久难以平息。
第一点冲击:从当下开始行动。这句话如白开水一样寡淡,淡到忽略其是否真实存在。但当我翻看自己的计划表时,发现计划中写道:工作了以后要好好赚钱、我组建家庭以后好好爱我的家人、我明年要好好读一些哲学书籍。。。计划表上充斥着各种安排,执行日期却是遥不可及的将来,对当下立即执行的事却很少提及。这使我非常振颤,惊讶自身被琐事和未来的美好幻想填满,却未思考当下是最应该是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行动,努力生活并安排好今天的任务以及工作。
第二点冲击: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生活中,我似乎读过一些书,总喜欢用所谓的生活哲学来解释眼前的现象,对于别人的看法或解释,总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因而在聊天时,总是迫不及待地展示我的想法并认为我的解释是唯一正确的,自信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这恰恰是因为不够自信,害怕被生活忽略的无知表现。到处施展自身的锋芒,向主人乞怜,施舍赞美和同情。我决定以后自己做主人,看别人摇尾乞怜。现在我明白无论是和家人、朋友还是上司、同事相处都要注重倾听别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可以一笔带过。别人其实有很多情感想要表达,而若自己陶醉于自己的想法中,会占用很多别人说话的时间。另外,成熟的表现是内敛。已不再年轻的躯体里却还藏着一颗躁动的心,因而会处处碰壁。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适应这个年纪赋予的责任及旁人的期待。
第三点冲击:学会到此为止。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不小心而犯一些错误,事后会经常提及并加以自责,不断撕扯将要愈合的伤疤,而不能简单放下。殊不知,时常提及造成的痛楚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事情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学会及时放下,这是一种生存智慧。投资也能够运用这一条法则即及时止损。投资判断准确和失败的概率均是50%,如果在这50%的错误中,做到及时止损,加之判断正确的那50%和有限的亏损相抵,便能够大大提升投资收益。这是今天在阅读中突然发现的金科玉律,有人用这一条原则达到了财务自由。于我而言,明白这一点,又可以使投资思想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尽管这一原则曾无数次在我眼前飞过,但由于没有用数据加以论证,因而无法信服,导致我在投资原则中渐渐淡忘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条。
第四点冲击:为自己的计划设定一个截止日期。我们习惯做计划,从某个时间点开始计划未来的某件事,而对于截至日期通常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样设定,容易没有压迫感且易致计划失败。设定一个截至日期能够带来一些压迫感且有效防止计划失败并促使计划人在规定日期内完成之前制定的计划。
第五点冲击:每个人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我们今天多一点忧虑,多一份暴躁,这个世界就因你而多了一份忧虑和暴躁;而如果今天的你是喜悦的,是饱含赞美的,这个世界就会因你多一份喜悦和赞美。时间是一趟单程车,只会不断往前开,不会倒退。我们永远无法重新修复此时此刻的心情,只能修正它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在生活中多,让世界因为你我今天的行为多一份美好和欢乐吧!做个积极而又力量的人。
第六点冲击:作为普通人做好修身、齐家已极其不易了。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美好梦想,让世界因为自己而有一些不同,这个梦想其实并不遥远。第一件事就是修身。让自己的精神富足,人出现各种问题往往是因为眼界过于狭隘,集中于一点,而忽视了前方的整片“森林”。如果有可能就再让自己在物质上在富足一些吧!当然这个并不那么重要,精神富足足以匹敌物质上的富足。修身还要注意修炼自己的气质、亲密关系等。第二件事是齐家。处理好自己与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让家庭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谐,更加有趣;让自己感觉出生于这个家庭非常的荣幸,在此世间走一朝倍感值得。这就需要我们在修身过程中掌握重要的一门知识即人际相处的知识。这里想扯开一个话题:我们的教育什么都教过我们,唯独缺了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
第七点冲击:人生30,000多天,所剩不多了。按照80岁计算,人生大概30000天,约7,200,000小时,去掉睡觉的一半时间大概只有3,200,000小时,日子不再多了,我们每一刻都在向坟墓进发。而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准备好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向这个世界好好告别。部分人的社会生命才刚刚开始,还对过往并不满意,还在努力拼搏。奋斗要明白方向而非焦灼之后的盲目奔跑,知道自己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不过是修身、齐家而已。也许就会瞬间清楚明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明了奋斗的方向,认真关心和照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心静的力量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全书划线125处,仅比《好的孤独》126处少一处,总体认同度比较高。
书中内容与《人性的弱点》基本相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大三的时候读过部分章节,在后来也似懂非懂地用过一段时间,但收效欠佳,因此一度将此书列为“无用鸡汤类”读物。
工作以后,渐渐地对卡耐基的著作有了新的认识,《人性的弱点》英文名为《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直译过来为“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比起人性的弱点,自己更认同后一种翻译,或者改成《尊重人性》更好一些。书中的观点大多比较朴实,没有太多可驳斥的地方,举的例子比较多,但基本围绕两个话题展开,一是如何面对自己,二是如何对待他人。
反思上次读过之后的实践过程,其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对如何面对自己章节的领悟,二是在如何对待他人上动机不纯。
首先说面对自己,尽管书中在如何面对焦虑,加强形象上用了很大篇幅,但那时候的自己有些盲目自信,认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没有加以思考运用,遇事急躁不冷静,如今重新阅读这部分章节,那些负面例子好像说的正是当年的自己。
其次说对待他人,我们都说人性复杂,虚荣,自我,贪婪,情绪化,所以把些统称之成为人性的弱点,当年想来,既然是弱点,加以利用不就对自己有利了吗?可是却忽视了卡耐基反复强调的真诚,于是弄巧成拙,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相互伤害。
而今,工作已有近两年时间,逐渐明白完全不是那回事,人性就是人性,并不是弱点,因为这种特性我们都有,谈不上利用,卡耐基的方法前提是真诚不是虚伪,在运用的基本态度上是尊重人性,尊重他人,而不是利用人性,利用他人。
这次重读,正是换一种态度与角度重新理解卡耐基的道理,是经过世事磨砺后的印证消化。
人性是可怕的,也是可爱的,唯有尊重,才能更好的理解与应对,面对自己,让人性可爱一些,面对他人,多一分宽容与善意,少一分偏激与执拗,这样的话,也许才能多交一些朋友,更好地影响他人。
心静的力量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
“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
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