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400字(3)篇

(2018-12-30 02:36:36) 读后感

1984(奥威尔作品集)

作者:乔治·奥威尔

《1984》是一部极具预言性质的政治讽喻小说,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的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被称为“大洋国”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你说的每一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而历史每时每刻也在被伪造。那里的人类生存状态,永远警示着人们不要走进这黑暗的悲剧。

1984(奥威尔作品集)在线阅读地址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奥威尔笔下1984的人们,没有自己的情感,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一切的情感就是对党的热爱和对党的敌人的仇恨,一切信息都来源于党,当然他们也无从考究它的真实性,只是一味地接受党传递的一切信息,在党的领导下,制造了一个恐怖的社会。全方位的电屏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声响都被监听,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当然党的一切传播力量在作者的笔下也是非常之成功的,每天两分钟的仇恨节目不断地给人们上演着自导自演的剧情。从幼小的孩童中培养出特工队,无时无刻地监视可疑的大人们,对可疑的大人进行举报,就连他们的亲身父母也难逃他们的监视,他们会为这样子的行为表示地洋洋自得,以引为傲,他们认为这是为党贡献,从小培养一切都是为了党的思想。在这样全方位监视下,温斯顿和茱莉亚之间的爱一点也不真实,他们对彼此之间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对党憎恨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更像是在长期孤独寂寞和绝望中找到一个同伴的激动之情,而非真正的爱情。当然书中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隐含着些许不满与无奈,即使心中存有的反抗思想,但仍继续参加党的一切活动,行尸走肉般地生存着,令人唏嘘!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作者笔下这般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但我想此书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些警醒,值得我们深思!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400字 第(2)篇


我没有读懂,我不太理解。这是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感受。刚开始读了几章之后有放弃的念头,可后来又想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读完吧,也不多,就400多页。读到了中路,温斯顿和茱莉亚的感情线出现了,我才开始有点理解了这本书。关于政治,关于腐败,一个二加二不会等于四的时代,随处可见的电屏和话筒让人如同生活在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的环境下,自己的生活将会一览无遗的暴露在每个人的面前。那场久违的恋爱偷偷摸摸的进行着,时时刻刻担惊受怕,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不被发现。那样的生活逼迫着每个人,没有人性,没有血性,处处充满了自私,贪婪。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选择,一切就像饭桌上的佳肴安排好的只能任人摆布切割。令人窒息的101房间可以把你的思想通通妖魔化,连死都是一种奢侈。人性的丑陋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的周边,你无法拒绝与它融为一体。那令人奔溃的静脉曲张,令人作呕的腐烂气息,令人绝望的双向思维……就停留在那里吧,不要蔓延下去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400字 第(3)篇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听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乔治奥威尔的讽刺我是服的,讽刺极权和乌托邦。为什么倍加恐惧,是觉得这样的事不因作者是讲英国而离我很远,很多细节都能在自己的国家感受到。所以并不是党派所造成的这种极端,而是党派专权与极权主义达到顶点所引致的结果。就好像潘恩《常识》里面说的,政府是极坏的,不是其本身坏,而是因为你不限制它,又把权力给它,它其中的人必定显出人性的贪婪。所以要想些办法去限制党派与政府的权力。

这让我间接重新思考纯粹,其实也是一种极端,如果世界如同乌托邦,所有的真理都放在那里只等我们去背诵,可能这个世界已经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甚至不如。所以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多样,或者说没有确切固定的真理,是让我们活得更自由的一种方式。在生活和思想上留白,就不用面对停止思考与探索的痛苦。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