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执 读后感(3)篇
(2019-05-24 14:52:37) 读后感 -
作者:梁文道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我执 读后感 第(1)篇
《从来没有见过的道长》
最开始知道梁文道这个人,说来有点好笑,来自各种书的腰封,经常出现道长的名字,所谓的“流水的书单,铁打的道长”。后面看锵锵三人行,下饭必看,每次看到有道长出现,心理暗喜:这一集会聊的不一样。之后,道长出品了看理想系列,我也顺藤摸瓜过来,看他的一千零一夜,看他捧场的圆桌派。视频里的他,总是认真的倾听着,等到一个时候,发表一通自己的见解,常常以一个新颖的角度,或者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是睿智的,清醒的,宽容的。
总之,我是先知道他的名字,看他的节目,最后才看到他的文字。
这本《我执》让我看到了一个从来不曾知晓的道长。里面充满了各种感性的情感关系,穿插各种文学艺术哲学的思考,最后导向的,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执念——他错过了一个人,伤害了一个人,想念一个人,这是他没有放下的东西,他须要用文字把这份情感裱起来,看见自己,认清自己,表达自己。
记得道长在圆桌派里说过,他失恋的时候,总会进行一些思考,无形中收获点什么,大致意思。我隐约的觉得,这本书应该就是道长口中所说的失恋的礼物吧。
也有人说,看这本书像偷读了一个人的日记,我觉得是有那么一些意思。不过道长的可敬之处在于,这些私密的日记里,依然饱含不少有价值的思考,正是后者让我觉得这本书超越了普通日记的价值。
最后,向感兴趣的书友推荐这本书,你也许会看到一个有点陌生有点痴的梁文道。
2018.10.29 杭州
我执 读后感 第(2)篇
不知道梁文道的知识边界在哪里?恐怕已跳出银河系,向着宇宙边缘进发,如果宇宙有边缘的话。书中提到的作者书名音乐绘画,无一知道。想起有一篇文章里,作者把个人的知识储备比喻成空屋子,各门学科分门别类,整理归纳,储藏在一个个空房间,每个空房间又有很多橱柜抽屉……正如这个比喻,作者每写一篇,就打开一个抽屉,信手拈来,联想延伸开去,忽明忽暗,忽左忽右,哲学式的极端的近乎自虐的思考方式和自我批判,加之大量的隐喻暗喻,让我许多地方读不懂,有些段落会反复读,而有些段落虽然读不懂,也一略而过,不再“较劲”,也算放下一种执念,不懂的,就让它去吧。
老是想起梁文道当年在“开卷八分钟”里出镜的样子,从不问好也从不说再见,说完正文转身就走,酷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而他的文章里,也到处传达出这样一种冷漠和疏离,既简洁又隐晦,曲折的文字表述中,是他难以言说或故意遮掩的隐痛,一旦被带入,就总是恍神……
他仿佛只是一个淡然的旁观者在冷静地复述,这份淡然中,恰恰隐藏着他对生命与世界的终极热爱,隐藏着他的“执”。
站在人与神之间,是他的终极孤独。
我执 读后感 第(3)篇
【题解】我都知道了;这一切谎言与妄想,卑鄙与怯懦。它们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
看惯了做评论时睿智犀利的道长,很难想象他还会写出这样的文字。敏感的。柔软的。安静的。忧郁的。理智的。哀伤的。又好像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他用文字造了座城,让你沦陷在其中无处告别。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