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5-07 06:37:33) 读后感 -
作者:钟华
在当今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不管是政府职能单位、业务规模庞大的央企,还是面临最激烈竞争的零售行业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对企业业务模式带来了冲击,当然也给企业的信息中心部门带来了挑战:如何构建IT系统架构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阿里巴巴的共享服务理念以及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建设的思路,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不少新的思路,这也是我最终决定写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本书从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说起,详细阐述了共享服务理念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价值。接着会分享阿里巴巴在建设共享服务体系时如何进行技术框架的选择,哪些重要的技术平台支撑起了共享服务体系,这也是迄今为止对阿里巴巴集团中间件体系对外最全面系统的介绍。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本书还分享了阿里巴巴内部的一些经验和实践,如组织的架构和体制如何更好地支持共享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在线阅读地址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读这本书是18年底思考公司业务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n1.公司内使用的产品系统很多,且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做到数据互通,数据的价值没有利用起来n2.公司的获课成本越来越高,一味的靠拿新资源进行转化提高营收是不可持续的,如何更加高效的进行转化成为当务之急n调查研究以及思考之后,想了一个数据中台的东西,打通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基于数据在用户生命周期内进行精细化的运营,让数据反哺各个业务部门。后来了解了阿里巴巴早就在做大中台的构建,所以拿这本书来读。全书内容结束我的总结如下:n1.阿里的大中台指的是前端业务应用很多,存在一些很多应用都会用到的服务,为了降低重复造轮子,提高效率,把这些通用的服务独立拿出来,封装成通用的产品,供前端业务应用使用。优点有两个,第一是能减少每个业务重复造轮子的工作量,第二是共用的服务中台也可以实现不同前端业务应用之间的数据互通n2.服务的拆分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前段业务应用的需要。了解服务中心的概念后发现其实我公司的产品,还用不到拆分单独的服务中心。3.服务提供的形式有三种,第一个是接口,前端业务应用调用接口获取服务。第二个是工具,服务中心或提供一些可视化的界面供操作、提供一些工具接入到前端业务系统使用。第三就是整合的数据服务,服务中心沉淀了多个前端业务应用的数据,反过来再把这些数据提供回来供这些前端业务应用使用。我公司要做的事就是搭建一个数据的服务中心,提供数据能力给各个业务部门使用n服务中台的实质还是为了提高效率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这本书写的很棒,概念和实战并举。从书中可以了解到阿里巴巴中台建设的思路和演进,以及战略执行时中台与前端应用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中台建设,微服务架构虽是领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但超出了信息化一个部门的影响范围,建设需要全公司之力协同推进的,组织架构和绩效管理要配套执行。所以建设源动力需要高层领导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否则容易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怪圈。最后两个案例国企电商平台搭建和民企服装企业的库存订单在线化都印证了这个道理。反思我所处的教育信息化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有些学校信息化部门的领导意识到大数据时代这种模式的好处,但学校核心业务也并非像企业般关注利润及利益。学校很多业务系统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权分散在其他部门,如教务、学工、后勤等。校级领导不牵头中台建设和微服务就很难落地,而数据交互后大数据效果并不能很快反应到教学评估科研成果中,校领导几年一换届的特点也区别于企业创始人领导者的长期坚守,所以技术上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说比企业更简单,但种种原因导致高教信息化的大数据建设困难重重。作为产品人员可以精读前言和1-4章,中间几章是具体实战不容易看懂。印象中有位名家说过,看过的书过不了多久就忘了,看书有什么用。名家说吃过的饭也会不记得什么味了,但它会消化成养料和能量塑造现在的你。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猿粪,看完《淘宝技术这十年》再来扫此书,对阿里系产品架构有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决定做一次剧透。SOA教科书里很早就有,但真正做到这个水平的厂商少之又少?思考传统企业信息化大多是采用信息系统集成,也就是单体系统之间接口跟接口对接,因为项目化验收与有此功能就好。这应该是多年来以市场为主导的产物,可以理解。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企业中台,也是一把双刃剑,遇到很多难题与过程中阿里解决方案,作者罗列如服务中心划分与治理(DDD领域驱动与好舒服),数据库拆分(淘宝头都大了.DRBS,精卫填海),分布式事务与一致性难题(支付宝XTS,TXC),分布式缓存(淘宝Tair),几千亿次调用报错定位问题(鹰眼),业务架构师运营(基于日志平台分析调用链价值Tlog),平台稳定性(限流降级全链路压测),服务野蛮生长(共享服务平台建设),B端商家软件服务运营(数据开放生态与外部IT服务商共生)...分布式谁都想搞但不知道为何而搞,程序员该如何此方向思考,看完此书思路清晰。另外笨重的ERP产品如何才能在未来超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架构转型战争中占一席之地?押宝下一代肯定是历史的必然。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