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知的游历读后感800字(3)篇
(2018-08-11 22:50:01) 读后感 -
作者:陈丹青
陈丹青首部游记,画家眼中的异邦风土。从2009年开始,陈丹青尝试写作游记,本书完整收录作者在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所写长篇文字,这不但是陈丹青首部游记,也是陈丹青在杂文之外,第一次尝试中长篇写作,从最终的文字看,这些篇章独具特色,充满历史人文气息,是难得一见的耐读而有韵味的游记。陈丹青以画家的眼光,记录了四地鲜为人知的风景,并凭借自己对于绘画、音乐及人文历史方面的兴趣和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除此之外,本书更收录了300余幅在各地的现场和历史图片及陈丹青速写手稿,全书四色印刷,锁线胶订,由陈丹青精心编排,不但是好的游记,也是精美而独特的旅行指南,值得珍藏。
无知的游历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这本《无知的游历 》最初是单读许知远推荐梅宁根一章得知的,当时醉心于勃拉姆斯 第四交响曲,对梅宁根反而印象不深。近日看完 窦文涛一行的《蹡蹡行天下》的土耳其希腊之旅,突然有了读这本游记的想法,因为第一章恰恰是陈丹青先生眼中的土耳其,先有图像的直观印象,又有文字的再现,再次阅读反而发现其中之妙,可见阅读也是要有契机的。读到莫斯科圣彼得堡之旅时,恰好又和之前丹青先生《局部》 俄罗斯绘画介绍相呼应,再次相遇的知识也好,音乐也罢,突然有种似是故人来的意味,略去了惊艳,多了几分亲切和熟稔,知识反刍的乐趣让我深陷其中。跟着丹青先生带着他自己的经历和个人的偏见,从土耳其走到俄罗斯,又从东欧游荡到西欧小镇,里面掺杂太多他自己阅读的,人生的,时代的气息,语言初读有些晦涩拗口,但是再读,反而有点老式严肃文学家的味道,拜师木心的丹青先生,文学功底还是可见一斑!对于书中提到的地方,如有可能以后一定要按图索骥一一走过,重温这段无知的游历…
无知的游历读后感800字 第(2)篇
第二遍的阅读和第一遍隔了有两年之久,但得到的震撼和初读时完全一样。作者游历的三个地方:伊斯坦布尔,俄罗斯,东欧的布达佩斯,都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作者用了“无知的游历”做标题,但内容都是用知识填满的。作者写伊斯坦布尔,从宗教写起,穿越到拜占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宗教的每一次胜出,对当地的宗教之地的一次次覆盖;作者写俄罗斯,主要写它的文学和绘画;而作者写东欧,音乐家是一条主线。作者是油画家,他描述的地方画面感很强,通过他的文字,你通过他的笔“看”到他写的景以及景中的光线和色彩。作者的音乐修养颇高,我早几年读他的“外国音乐在外国”而得知。所以这本“无知的游历”的线条很明显,作者写的认真,我读的认真。我们算是互相对得起吧。
无知的游历读后感800字 第(3)篇
他说,木心先生曾言,如果要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人物与史迹,有备而去。这样才是幸福的出游。很多文章指南中,也有这样的教导:要具备知识性。什么是知识性?在游记中,莫如是走到哪处便可说出当地的神话传说,英雄人物,文学掌故,或者风土人情,总之,要让读者除文字之外,另有受益。
恐怕当今没有几个人能写出这样的游记吧!陈丹青说,他知识匮乏,他无知。看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他的无知与我们的无知全然不同。他真正做到了木心先生所说的“有备而去”,他每去一个地方都会了解得尽量深透。这本书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是真正的无知。
最后,对宗教、历史、地理、绘画艺术涉猎不多的人,建议别读,你会很痛苦。怎么办呢?修为不够,滚去再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